当下,社会生活各领域的智能化发展离不开物联网,而对物联网技术起决定性作用的传感器始终面临能量供应的难题。近日,哈尔滨工程大学一支深耕磁传感器和探测领域研究的团队,设计研发了一种新型弱磁能收集器结构,可使传感器无需安装电池实现“自发电”,且输出功率比传统磁能收集结构提高约120%。
据介绍,以往使用电池供电的传感器,需要人们及时更换电池才能保证传感器正常工作,这为传感网络运行带来诸多不便。面对传感器供电的棘手问题,近年来,研究者们尝试利用磁场能量收集技术来代替电池为无线传感器供电,悬臂梁式的磁-机-电(MME) 俘能器件应运而生,但其一般只对大于5个Oe的磁场有较好的能量收集效果。但人体可接触的安全磁场是不高于1个Oe弱磁场环境,由此研究设计新的器件结构,提高磁场俘能器件的弱磁响应十分必要。
研究相关示意图 供图 哈尔滨工程大学
日前,哈工程水声学院“海洋磁传感器和探测”团队青年教师储昭强副教授作为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能源材料领域国际著名期刊《先进能源材料》发表的学术论文“两端夹持磁-力-电俘能器件中显著增强的弱磁能量回收性能”,在能源材料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该论文提出了一种两端夹持式的谐振结构,为磁场能量收集技术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其二阶工作模式降低了磁性质量块的动能,在增加磁铁体积的情况下大大提升了系统在弱场条件下的输出性能。实验表明,相同激励条件下,该能量收集器的输出功率比传统悬臂梁式结构提高了约120%,完全可以使没有安装电池的传感器正常工作,并与手机终端进行通信连接。(记者 赵一诺)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