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黑龙江省佳木斯抚远市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队伍建设,在联动合作、搭建平台、产才融合上下功夫,不断培育、壮大非遗传承人才队伍,为推动非遗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和人才保障。
校地联动合作,涵养非遗人才发展“活水”。抚远市积极探索“政校企”发展新模式,与哈尔滨信息工程学院、抚远市安然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开展交流合作,依托抚远丰富的非遗资源,精心组织举办“龙江非遗技术传统工艺研修班”,鼓励青年学子将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相结合,为非遗技艺的传承与发展挖掘“新活力”。抚远市探索实施“非遗进校园”,建立“非遗+校本课”深度融合机制,合理安排非遗项目课程,在华夏东极国门红军小学设置“非遗课程班”,在职业高中开设桦树皮画制作课程,在乌苏镇赫哲族中心校设置开设赫哲语课程,由非遗传承人才进行授课,形成“一项非遗技艺、一位传承人、一门体验课程、一个抚远故事”的课程模式,累计授课40余次,教授学生1000余人次,实现非遗人才传承“后继有人”。
2024年抚远市桦树皮培训班现场
凝聚传承力量,搭建非遗人才传承“平台”。抚远市优化完善非遗传承人申报流程,根据代表性传承人技能、传承实践等相关情况,着眼部分非遗代表性项目中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空缺、队伍老化等问题,积极向上申报各级代表性传承人,成功申报省级代表性传承人10名、市级传承人25名、县级传承人160名,搭建代表性非遗人才梯队。抚远市依托伊玛堪传习基地、人才工作站等载体,深入推进非遗传承人“名师带徒”工作,鼓励非遗传承人带徒传艺,累计举办鱼皮制作交流座谈会、伊玛堪学习班、“传承非遗 坚守文化”培训班等活动50余期,以点带面、以训带传,培育各类人才1000余名,推动非遗项目从“个体传承”发展到“人群传承”。
抚远市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人才登台表演
产才融合赋能,厚植非遗人才成长“沃土”。抚远市以“非遗+文旅”融合发展为媒,以“春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以及“开江节”“冬捕节”“乌日贡大会”“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文化和体育赛事活动为载体,在活动现场设置非遗展区,组织非遗人才现场展示赫哲族鱼皮制作技艺、桦树皮画、秸秆画技艺、赫哲族传统乐器制作技艺、赫哲族熏鱼制作技艺以及赫哲族全鱼宴等抚远特色非遗项目,让外地游客沉浸式体验非遗产品,零距离感受非遗魅力。抚远市扎实推进非遗资源活化利用的“后半篇”文章,以非遗人才手工艺技能提升为基础,以非遗工坊建设为重点,组织非遗传承人、非遗守护者等民间力量,打造集非遗传承、展示、体验等为一体的东龙鲟业、好运东极熏鱼制作工坊、米比赫哲工艺室等佳木斯市级非遗工坊3处,吸纳非遗人才100余人,打造非遗人才致富增收“新饭碗”。(文 刘若雅)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