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龙江    |     直观中国     |     高端访谈    |     原创     |     名企品牌     |     龙游天下
“中俄东北虎保护与恢复研究联合实验室”在东北林业大学揭牌
2024-03-14 15:45:42来源: 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 刘才星责编: 赵滢溪

  3月14日, “中俄东北虎保护与恢复研究联合实验室”揭牌仪式在东北林业大学举行。联合实验室将进一步落实中俄两国关于虎豹跨境保护的国际合作战略,推进中俄虎豹保护研究信息和技术交流,促进东北虎保护国际合作与数据共享,推动东北虎跨境保护、管理示范、学术交流、人才培养和多学科合作。

“中俄东北虎保护与恢复研究联合实验室”在东北林业大学揭牌_fororder_2. 东北林业大学副校长于海鹏主持会议_proc

中俄东北虎保护与恢复研究联合实验室揭牌仪式现场

  东北虎作为全球濒危大型猫科动物,其主要栖息地位于俄罗斯远东地区以及中国的东北地区。它们是生态群落的顶级捕食者,也是栖息地健康的指示物种,在调节食物链、平衡生态、保持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维护群落营养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由于东北虎长距离的移动往往会导致频繁的中俄跨境活动,这意味着单一国家的监测和保护措施往往难以完全有效,跨境合作变得尤为重要。

  中俄两国都是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的缔约国,在野生动物保护和生物多样性国际合作中均发挥重要作用,在野生动物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合作持续深入。

  2010年中俄双方签署“中俄东北虎及远东豹跨境保护”合作协议,持续进行虎豹跨境合作保护和交流,包括跨境生态廊道建设,科学研究数据共享,共同开展物种研究等。

  此次联合实验室的建设单位由东北林业大学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猫科动物研究中心、俄罗斯科学院生态与进化研究所组成。联合实验室将组建虎等濒危动物保护研究的国际科研团队,进一步深化中俄两国东北虎保护理论与技术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中俄双方东北虎豹遗传基因库建设、东北虎等野生动物疫病监测与研究、东北虎幼崽行为发育研究、人虎冲突防控与管控等方面合作,全面落实中俄关于东北虎跨境保护的合作战略,有力推动两国野生动物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

  研究所顾问为国际动物学会主席、挪威科学院外籍院士、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张知彬教授,俄罗斯科学院生态与进化研究所所长奈登科研究员,国际自然保护联盟亚洲区会员委员会主席马克平教授。研究所专家委员会由中俄双方20余位专家组成,研究领域涵盖野生动物生态与管理、东北虎饲养与繁育、野生动物遗传学、兽类疫病监测等,委员会主任由东北林业大学教授姜广顺担任。

“中俄东北虎保护与恢复研究联合实验室”在东北林业大学揭牌_fororder_11. “中俄东北虎保护与恢复研究联合实验室”揭牌成立_proc

中俄东北虎保护与恢复研究联合实验室正式揭牌成立

  国家林草局动植物保护司二级巡视员肖红,东北林业大学副校长刘守新,俄罗斯科学院生态与进化研究所所长奈登科研究员,俄罗斯科学院院士罗日诺夫研究员,共同为“中俄东北虎保护与恢复研究联合实验室”揭牌。

  中俄专家学者还围绕大型猫科动物在俄罗斯的保护与恢复、东北虎豹研究进展以及东北虎遗传研究、栖息地保护等问题进行了学术交流,深入分析猫科动物保护面临的复杂问题,寻找科学和可持续的解决方案,为东北虎保护提供科技支撑,促进东北虎的精准保护成效,彰显我国在全球自然保护方面的大国引领。(文/图 高春梅)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