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龙江    |     直观中国     |     高端访谈    |     原创     |     名企品牌     |     龙游天下
音乐之城的音乐故事——700乐迷的一场冒雨奔赴
2023-07-26 11:52:21来源: 黑龙江日报编辑: 刘才星责编: 赵滢溪

音乐之城的音乐故事——700乐迷的一场冒雨奔赴

现场观众聚精会神 屏息静听

音乐之城的音乐故事——700乐迷的一场冒雨奔赴

活动现场

  哈尔滨的乐迷有多“燃”?

  一场“没有演员的音乐会”吸引700多位哈尔滨市民冒雨奔赴,专注聆听3个小时,几乎没有人中途退场。而这更是一场“众筹”音乐会。音乐会的“主角”——市面上难得一见的顶级“发烧”音响和黑胶“天碟”,都是由哈尔滨多位资深音乐“发烧友”无偿赞助使用的私人收藏品。

  “今天这场‘没有演员的音乐会’,可以说是与哈尔滨音乐爱好者共同完成的。”7月22日晚,在哈尔滨工人文化宫举行的2023哈尔滨之夏经典黑胶唱片欣赏会现场,哈尔滨市交响乐欣赏者协会秘书长马远告诉记者:“对于‘发烧友’来说,音响器材就是命根子,十几位‘发烧友’慷慨地把珍藏在家里的‘宝贝’搬出来与大家分享,这其实就是对‘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这句话的最佳诠释。”

  据了解,2023哈尔滨之夏经典黑胶唱片欣赏会由哈尔滨市工人文化宫主办、哈尔滨市交响乐欣赏者协会承办。记者在活动现场看到,舞台靠前陈列着包括欧博气悬浮air-1黑胶唱机、德国柏林之声前级、美国MSBCD数码一体机、瑞士 STUDER B67开盘机等众多名贵的音响器材名品,以及弗雷德曼《流浪者之歌》《神仙故事》等数十张难得一见的珍藏版黑胶唱片、CD光盘。在聚光灯下,这些“主角”散发出迷人的光芒。

  当工作人员把唱针搭在黑胶唱片的沟槽上,饱满且圆润、深沉又宽阔、充满空间感和质感的音乐立刻溢满整个剧场,现场观众无不屏息静听,沉醉其中。

  作为知名的音乐“发烧友”,马远担任了本次音乐分享会的主讲人。“发烧”近40年的他,俨然已成为音乐收藏家和鉴赏家。马远选取了古典、流行、民族等不同风格的经典发烧级名碟,把黑胶唱片、开盘磁带、CD唱片与高清数据音乐进行一一对比播放,如数家珍地进行音乐鉴赏、发烧音响知识讲解,让现场观众大开眼界、大饱耳福。

  一位观众告诉记者,在当今以数字模式记录与播放音乐盛行的时代,作为承载着无数经典之作的音乐媒介先驱,独具魅力的黑胶唱片在现代发烧音响领域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其温暖醇厚的音质、真实立体的声场,使得音乐更加细腻动人,仿佛置身于现场舞台之中。无论是视听层面还是情感共鸣,黑胶唱片都能给听者无可比拟的震撼体验。

  有人说,这场黑胶唱片欣赏会让冰城乐迷重返音乐黄金时代。其实,更是哈尔滨古典音乐爱好者跨越36年热爱的延续。

  据哈尔滨市工人文化宫主任余涛介绍,哈尔滨市交响音乐欣赏者协会成立于1987年,是哈尔滨市工人文化宫为普及和推广高雅音乐而成立的公益性群众性组织。致力于提高会员的音乐欣赏水平,提供互动交流、资源共享的平台。

  “像这种大型的唱片音乐欣赏会,这三十几年间我们陆续搞过几十场。哈尔滨市交响音乐欣赏者协会目前已累计有近万会员。”马远回忆说,1985年,哈尔滨工人文化宫为普及古典音乐知识开设了音乐讲座班,用“饭盒式”录音机播放音乐。当时古典音乐的录音带和图书资料都极其匮乏,这个活动受到了广大群众热烈欢迎。每到星期五的晚上,音乐爱好者们就会风雨无阻地聚集到工人文化宫,交流音乐欣赏心得、交换收藏资料,工人文化宫还邀请诸多音乐名家为大家开展公益讲座,极大地推动了哈尔滨古典音乐的普及。从白发苍苍的老人,到豆蔻年华的中学生,慕名而来的音乐爱好者越来越多,哈尔滨市交响音乐欣赏者协会就应运而生了。

  “今天的观众有700多人,剧场一楼座位已经全满,又开放了二楼。我们在工人文化宫微信公众号发出这次公益活动的预告之后,哈尔滨广大音乐爱好者奔走相告,不到3天,门票全被抢光。”余涛对记者说:“‘中国第一支交响乐团’‘音乐之城’‘哈尔滨之夏音乐会’……诸多与音乐有关的唯一和第一,孕育出无数热爱音乐、热爱生活的哈尔滨人。哈尔滨人对音乐的热爱是流淌在骨血之中的执念、是荡漾在心灵之中的涟漪,广大群众的音乐欣赏能力也是很高的。早在1997年举办的哈尔滨首次黑胶唱片欣赏音乐会,也是在工人文化宫举办的,也是座无虚席。哈尔滨人的音乐素养是有深厚的历史积淀的。”

  一首首乐曲,一段段讲解,观众们陶醉在音乐的海洋里,徜徉在黑胶唱片营造的音乐空间中。这场原定两个小时的欣赏会,在观众们渴望的目光和热情的返场掌声中,延续到近三个小时才结束。

  管乐声声,琴音缭绕。一场音乐会、一个音乐欣赏者协会只是哈尔滨音乐情结的缩影。音乐已成为哈尔滨人的一种生活方式。这些千千万万的爱乐者,正是哈尔滨这座具有肥沃音乐土壤的音乐名城的坚实基石。(黑龙江日报记者 李淅)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