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芬河市因口岸而兴盛、因开放而繁荣,自1992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首批沿边扩大开放城市以来,始终走在我国向北开放的最前沿,被国家确定为“中国特色发展之路18个典型地区之一”,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沿边高水平开放之路。
绥芬河铁路口岸
夯实基础行业发展持续稳定
在30年沿边开放过程中,绥芬河市始终把巩固扩大对外贸易作为发展经济的重要基础,贸易额从1993年的15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163.18亿元,增长了近10倍,贸易品种达200余大类3000余品种,成为领跑全国沿边开放的排头兵。2022年前7个月外贸额完成99.23亿元,同比增幅达7.7%,对俄贸易额完成86.63亿元,同比增幅达到8.6%。
“沿边开放以来,海关监管的货物从最初的100多万吨到现在年均近千万吨,商品种类从最初的木材、煤炭、果蔬等少数品类扩大到如今的上百个品类,口岸贸易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绥芬河海关铁路物流监控二科科长杨芳说。
畅通口岸通道物流体系运转高效
金秋十月,阳光明媚,一列列满载木材的火车,驶进绥芬河铁路口岸南站场。“自1992年以来,车站经历了数次大规模站场扩能改造,到2015年末,绥芬河站场及牡绥双线电气化铁路改造竣工,运输能力得到极大释放。2020年95306数字口岸系统在口岸站应用。”绥芬河铁路车站交接所车间党总支书记侯金梁介绍说。
绥芬河借地利谋发展,不断推进口岸“大进大出、快进快出、优进优出”能力,加快集疏运物流体系建设,推进国际物流产业园建设。公路、铁路两个国家级一类口岸,经过三轮扩能改造,已建成省内最大陆路口岸和全国沿边第三大铁路口岸,综合过客能力600万人次,过货能力3850万吨,连续5年口岸过货量维持在千万吨,占全省95%左右。先后承接和建立“哈绥俄亚”班列、中俄直列(莫斯科至绥芬河)、哈绥互贸专列(哈萨克斯坦至绥芬河)和中欧班列,深入对接“滨海1号”交通走廊,畅通了龙江最便捷的出海口,搭建起连接环日本海经济区及我国长三角、珠三角的国际物流体系。
提质扩量市场主体活跃
近年来,绥芬河不断提高企业服务力度,壮大商贸企业群体,吸引客商来绥芬河投资兴业,闯出一条以贸兴业、富民强市、口岸特色鲜明的开放发展之路。全市具有外贸业绩的企业482家,贸易额超亿元企业29家,超5000万元47家。现有电商经营主体8000余家,年快递发寄量达4000余万件,位于黑龙江省县市级首位。
近年来,绥芬河正不断拓宽贸易领域,一般贸易国别达96个国家和地区,互贸国别扩展到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韩国、吉尔吉斯斯坦、蒙古和乌兹别克斯坦等7个国家。同时,不断调整商品结构,进口商品在木材、煤炭、化肥、纸浆、铁矿砂等资源能源类基础上,增加了大豆、玉米等粮食作物和亚麻籽、葵花籽、松子等经济作物,以及鲜活和冰鲜海产品,出口商品在文化产品、高新技术产品、机电产品领域不断涌现。
绥芬河华运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报关员付丽娟说:“作为一家货代企业,中欧班列开通后,我们的业务拓展到了全国,很多沿线的企业都找我们公司办理通关手续,业务量从一年最多几百车到现在一年几千个集装箱,并且逐年增长,为我们企业带来了更大的效益。”
创新发展功能平台政策叠加
绥芬河持续加强政策创新力度和资质争取力度,是全省通道种类最全面、资质最丰富的口岸。近年来,绥芬河相继获批边境经济合作区、互市贸易区、综合保税区、沿边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自由贸易试验区、跨境经济合作试验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等特殊功能区,形成了自贸片区“一区引领、多区联动”的发展格局。同时,拥有粮食进口指定口岸、猪肉出口指定口岸、冰鲜水产品进口指定口岸、汽车整车进口指定口岸、进境食用水生动物指定口岸、俄罗斯液化石油气国际道路试运输口岸、钾肥一般贸易进口资质等7项口岸资质,享受卢布现钞使用试点、境外旅客离境退税试点和俄罗斯人进境免签等国家级政策,肉类和中药材进口口岸资质也有望于年内获批。
绥芬河市恒海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文海说:“恒海公司是2019年绥芬河招商引资企业,公司落户后得到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公司实现了当年投资、当年生产、当年出口。今年虽然受到了疫情影响,但是我们没有耽误出货,及时完成了客户的订单。”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绥芬河市正努力在建设开放龙江、推动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中展现新担当、新作为,全力打造沿边开放新高地,带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全力围绕“一区四港”定位,构建“贸易加工中转港、国际物流枢纽港、进境商品免税港、中俄金融服务港”为支撑的边境口岸城市现代化经济体系,打造自由贸易先行示范区,努力为黑龙江省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贡献绥芬河力量。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