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龙江    |     直观中国     |     高端访谈    |     原创     |     名企品牌     |     龙游天下      |     舆情智库
超计划22.59%完成春季造林 黑龙江省交出高质量绿色成绩单
2022-06-13 09:46:13来源: 黑龙江日报编辑: 刘才星责编: 赵滢溪

  原标题:超计划22.59%完成春季造林 我省交出高质量绿色成绩单

  日前,随着黑龙江北部大兴安岭地区最后一棵树苗入土,龙江今春植树造林任务正式宣告结束。

  利用林草大数据,16896个造林地块图斑上图,年度计划任务全覆盖;多渠道拓宽义务植树形式,设义务植树接待点、基地347个,同比增长34.4%;打造130个省级绿化示范村,村庄绿化5.3万亩;践行“大食物观”,营造生态经济林17.89万亩,同比增长13.7个百分点……据统计,今年全省共完成营造林122.59万亩,超计划任务22.59%,龙江交出了一份高质量的绿色成绩单。

  把“规划图”变“施工图”,将“时间表”变“计程表”,在造林过程中,省林草局结合“能力作风建设年”要求,提能力、转作风、重实干,以“四个体系”为抓手引领全省林草行业锚定生态建设任务目标,将能力作风建设实效转化为建设绿色龙江的强大动力,筑牢生态根基,扮靓龙江底色。

  提能力:全省“一张图”造林任务精准落地

  茫茫林海、绵绵金山,幅员辽阔的黑龙江坐拥大小兴安岭、长白山脉,怀抱松嫩、三江平原,地形复杂多样。为科学统筹推进造林任务规划,省林草局利用林草大数据,绘制了造林绿化“一张图”,全省16896个造林地块图斑统一上图入库,实现年度计划任务全覆盖。由一块块图斑织成的细密大网,清晰展现了全省造林任务,提高造林任务的立体化、信息化、精准化程度,为造林任务高效落实、精准落地提供了有力保障。

  春季植树期以来,省林草局严格执行国土空间规划,坚持“带位置”申报,“带图斑”下任务,在做好防疫的同时抓牢生产,提前谋划、周密部署,组织全省各地抢抓造林黄金时节,由南向北次第开展植树造林工作,有力有序、保质保量完成造林任务。

  转作风:掀“互联网+义务植树”热潮

  通过40年的坚持不懈,截至2021年,黑龙江省累计5亿余人次参与义务植树活动,义务植树28亿余株,森林蓄积量达22.4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47.3%,龙江大地草木茂盛、郁郁葱葱。

  为拓宽义务植树尽责形式,营造全民爱绿护绿环保理念,省林草局与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省生态环境厅联合推出“春天·种下一棵树”大型公益活动,号召全民参与“争做植树宣传大使”“低碳环保践行打卡”等活动,积攒“绿色能量值”,通过“线上线下能量值转换”的方式进行实地代植树。活动一经推出便受到热烈欢迎与广泛参与,掀起全省“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热潮。同时,全省各地设立义务植树接待点、基地347个,同比增长34.4%,为全民参与义务植树创造了充足条件。

  今年,全省还着力打造包括龙江森工、伊春森工集团10个国有林场在内的130个省级村庄绿化示范村,实施村庄绿化5.3万亩,圆满完成年度村庄绿化任务。主攻“四旁”绿化,在村庄的街道、庭院、休憩场所和废弃地,因地制宜设置多层次、多树种、乔灌花草相结合的绿化带,有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通过村庄绿化示范村建设,传播乡村绿化美化理念,以“绿化先行”助力乡村振兴。

  重实效:发展七大林下特色经济

  依托于广袤浩瀚的森林资源,省林草局在高质量完成造林任务、改善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林建设。据了解,今年共营造生态经济林17.89万亩,占年度人工造林面积32.51万亩的55%,同比增长13.7个百分点。其中,红松造林面积16.47万亩,占营造经济林面积的92.06%。

  同时,省林草局印发了《黑龙江省林下经济发展规划》,规划利用部分林地资源,因地制宜发展林果、林菌、林药、林菜、林下养殖业等七大林下经济特色产业体系,打造“大食物观”先行地,实施品牌战略,强化龙头引领,推动全省绿色食品产业快速发展。

  在实施造林任务过程中,省林草局号召各地根据实际条件进行科学规划设计,科学使用乡土树种,扩大混交林规模,深入推广复合型造林模式,做到森林近期、中期、长期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结合。同时,将造林绿化与发展碳汇经济有机结合,充分发挥林草碳汇战略价值,统筹抓好碳汇项目谋划开发。巩固“绿色优势”、深挖“绿色潜能”,加快构建符合新发展要求的林草治理体系,全力建设绿色龙江新引擎。为更好履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责任、推动生态强省建设、助力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贡献林草力量。(黑龙江日报全媒体见习记者 唐海兵)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