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龙江    |     直观中国     |     高端访谈    |     原创     |     名企品牌     |     龙游天下
发布会直击 | 投资463.87亿元 黑龙江省5年建成12项重大水利工程
2022-04-26 16:33:26来源: 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 刘才星责编: 周经韬

  国际在线黑龙江消息(记者 于灵爽):4月26日,记者从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喜迎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主题第二场基础设施建设专场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黑龙江省共落实水利投资463.87亿元,其中地方投资256.45亿元,地方投资创历史新高。全省水利系统集中力量建成了一批“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水利工程,为维护“五大安全”和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水安全保障。

发布会直击 | 黑龙江省大力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_fororder_微信图片_20220426130053

黑龙江省水利厅副厅长焦唳学现场发言 供图 黑龙江省委宣传部

  黑龙江省水利厅副厅长焦唳学表示,黑龙江省水利投资规模持续增大,拉动经济发展效应充分显现。“十三五”和“十四五”期间,全省有16个水利项目分别列入国家172项和150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投资规模达1200亿元。其中,三江治理工程、尼尔基引嫩扩建一期、锦西灌区、奋斗水库、阁山水库等12项重大水利工程已经建成并发挥防洪供水灌溉效益;关门嘴子水库工程正在加快建设;松花江连通、乌苏里江治理、林海水库、十六道岗水库等一批重大水利工程前期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有望近期上马。“十四五”期间,共谋划各类水利项目3000多个,总投资规模1797亿元,其中“十四五”计划投资694亿元。水利投资不断加大,在提升水利基础设施保障能力的同时,有力拉动了建筑材料、机械制造、交通运输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尤其是在新增就业方面贡献突出,按目前年度水利投资核算,可新增就业近5万人,对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稳定宏观经济大盘起到了促进作用。

  黑龙江省水利建设从量的积累向质的提升转变,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充分显现。在防洪减灾工程建设方面,建成了黑龙江省水利建设史上规模最大的三江治理工程;实施了21条主要支流和213个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共治理河长3160公里。目前,全省共建成江河堤防长度1.54万公里,比2016年新增近1000公里。其中,嫩江、松花江、黑龙江三条大江堤防和哈尔滨等7个重点城市主城区堤防已达到规划设计标准,哈尔滨市主城区由100年一遇防洪标准提升到200年一遇,齐齐哈尔、佳木斯、牡丹江、大庆、伊春、黑河市等主城区基本达到100年一遇;县城及其他重点保护区防洪标准达到50年一遇。这些防洪工程相继建成,在抵御近年来黑龙江、嫩江、松花江以及主要支流、中小河流洪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保护了全省约1/4的耕地和40%人口,有力保障了沿江城镇和厂矿企业以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稳定运行。

  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方面,黑龙江省在松嫩平原建成了尼尔基引嫩扩建骨干一期工程,年供水能力22.55亿立方米,其中城市供水10.36亿立方米、农牧业供水8.38亿立方米、湿地供水2.41亿立方米、渔业供水1.4亿立方米;在三江平原建成了14处灌区骨干引水工程,年供水能力50.59亿立方米,可满足734万亩水田灌溉用水。建成了奋斗、阁山2座大型水库和幸福沟、二甲沟、丹青等3座中型水库,新增库容11.71亿立方米。正在建设关门嘴子大型水库,总库容4.03亿立方米。完成了龙凤山、新立等7座大中型水库和95座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建设任务,恢复有效库容6.29亿立方米。建成了三江平原14处灌区田间配套工程,置换地下水灌溉面积622万亩,年可置换地下水总量约18亿立方米,基本实现了地表水与地下水采补平衡。完成了55处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新增改善灌溉面积300多万亩,有效提高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保障粮食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撑。

  水土流失治理工程方面,黑龙江省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2.15万平方公里,治理侵蚀沟2867条。目前,全省水土流失面积较2016年减少3344平方公里,中度以上侵蚀强度由2016年的29.4%降至17.5%,实现了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双下降,黑土地生态面貌得到明显改善。

  下一步,黑龙江省将按照省十三次党代会决策部署,对照新阶段高质量发展新要求,抢抓国家扩大有效投资新机遇,多渠道筹集资金,坚持建管并重,加力推动全省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助力龙江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以优异的成绩向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献礼。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