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龙江    |     直观中国     |     高端访谈    |     原创     |     名企品牌     |     龙游天下
人才强市战略打造近悦远来好生态
2021-12-20 10:57:03来源: 黑龙江日报编辑: 牟海微责编: 周经韬

  振兴的牡丹江,求贤若渴;发展的牡丹江,海纳百川。

  近两年来,牡丹江政企揽英才、纳贤士,力度空前。来自全市人才工作战线捷报频传:去年实施“千名人才引进计划”,今年启动了“万名青年人才引进计划(2021-2023年)”,两年来引进各领域人才5600余人。其中,今年引进近3000人……成绩的背后,折射出的是全市加快“人才强市”战略建设、打造人才“宜聚”城市的不懈努力。

人才强市战略打造近悦远来好生态

“市委书记进校园”活动 供图 牡丹江市委组织部

人才强市战略打造近悦远来好生态

招聘会现场 供图 牡丹江市委组织部

  引育政策集成创新 跑出人才集聚“加速度”

  12月初,由黑龙江省华创文化创意产业园入驻企业——牡丹江贰飞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推出的大型系列有声剧《“战疫”微光》,通过人物对话和解说,生动展现了抗击疫情期间发生的一个个小故事和“越是艰险越向前”精神。

  目前,华创文化创意产业园在拥有耳根、胜己、小刀锋利3位本土白金级作家的基础上,引进了唐家三少、高楼大厦等国内知名网络作家工作室23家。

  华创文化创意产业园从最初的1.0版本网络文学产业,历经2.0版本泛娱乐文化产业,到现在的3.0版本新文创产业,得益于牡丹江为发展新文创产业,精准培育引进国内一流人才,为入驻园区的创业者们提供理想的发展环境。

  城市振兴发展,动力在创新,核心在人才。像牡丹江这样的城市如何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才?

  牡丹江主动作为,从政策入手,破解高层次人才总量和质量发展不均衡、重点平台虹吸效应不明显、人才服务体制机制不健全等痛点难点问题,推动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创新。

  创新建立事业编制周转使用制度。通过组建市创业就业服务中心作为事业编制周转平台,牡丹江针对全市党政机关空编率高、人员不足问题,建立事业编制周转使用制度,实行“编岗适度分离”,为有需求的满编或无全额编制事业单位定向补充编制,充实重点领域行政单位工作力量。

  今年,在周转编制基础上,牡丹江又创新成立市人才工作中心,核定“周转事业编”30个;建立“行政编制周转池”“市卫生系统人才编制周转池”,调剂“周转事业编”188个;为引进人才事业单位核定人才专项领导职数17个。

  今年以来,牡丹江不断完善人才政策体系,再次升级“引才”力度。全市陆续出台《牡丹江市“万名青年人才引进计划”实施方案(2021-2023年)》《关于深化市校合作的任务分工方案》《牡丹江市大学生实习实训管理暂行办法》等措施办法,正在研究起草《关于加快人才集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进一步健全人才工作政策。

  牡丹江坚持需求导向,聚焦产才融合,特色引才活动效果明显。2020年组织实施市县乡三级联考“打捆引才”,公开招聘368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发布了《2020年度牡丹江市急需紧缺人才需求目录》,引进第三批急需紧缺人才32人,其中全日制硕士研究生31人,“双一流”建设高校本科生1人。2021年3月,开展“市委书记进校园”活动,到牡丹江师范学院、牡丹江医学院两所驻牡高校宣讲推介,校园专场招聘市县区事业编制人员187人。2021年4月,开展牡丹江市“雪城优才”招聘,简化程序,经资格审查、资历评价、面试等环节,严控标准引进本科以上人才506人,其中,硕士研究生263人。

  产业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撑,牡丹江下力气引进产业人才。通过兑现惠企人才政策,支持市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引进急需紧缺人才,2020年引进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93人(硕士研究生学历14人);2021年引进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101人(硕士研究生学历9人)。

  校地合作产才融合 构建人才发展“强磁场”

  “实习结束并不意味着我与穆棱、牡丹江的情谊终止了,相反,我不仅会成为穆棱、牡丹江的关注者、宣传者,我更期待在8个月后的博士毕业之际能成为牡丹江的建设者、服务者。”这是哈工大博士生杨蕊今年9月结束在穆棱市三个月的政务实习后的感言。她说:“3个月的政务实习期对我来说太短,因为它还没能让我真正发挥出才能为这座城市、为这里的百姓做些什么。我特别希望能给予我一次来牡丹江奉献的机会,我定不负所望!”

  穆棱市不断加大市校合作推进力度,以更加开放的视野推介穆棱、集聚人才。今年,该市与哈工大合作,首次选派在读硕、博研究生到县级城市开展为期3个月的政务实习,与清华大学共建清华·穆棱乡村振兴远程教学工作站。

  穆棱市火热的校地合作,是牡丹江打造“人才强市”,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日益紧密,急需紧缺人才快速引进,为“工业立市”提供强有力的科技和智力支撑的缩影。

  开展多领域对接合作。牡丹江市委高度重视市校合作共建,市委书记亲自带队对接各大高校。2020年先后与哈工大、东北林大、黑大、哈兽研、省林科院等高校院所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今年与哈工程、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所高校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高校院所达到7个。今年8月,在省校合作线上签约仪式上,牡丹江市与清华大学签订人才合作协议。

  加快推进“十大基地”建设。目前,有5所高校院所在牡丹江市建立了科研分支机构:哈工大设立省工业技术研究院分院,省林科院设立牡丹江分院,哈商大在绥芬河设立自贸研究院,东北林大设立爱熊猫小镇创新研发中心,八一农垦大学设立食品与生物技术创新研究院。今年,深圳大学在牡丹江开发区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与哈尔滨工程大学合作建设牡丹街道社工站项目。

  2020年牡丹江与哈工大合作共建6个“头雁”团队工作站,今年又与哈工大、哈工程、八一农垦等高校合作新建“头雁”团队工作站6个,“头雁”团队工作站达12个。2020年,牡丹江在北京、哈尔滨设立驻外人才工作联络办公室,与清华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吉林大学等20所高校签约建立驻高校人才工作站。

  加强人才交流合作。2019年末,牡丹江与清华大学签约,创新按照“一站多点”模式,在海林市横道河子镇、宁安市渤海镇建立2个乡村振兴工作站,今年工作站完成实体建设,开展实习实训活动2次,累计有80余名清华大学学生进站实习实训。今年穆棱市与清华大学建立乡村振兴远程教学站和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有11名清华大学在校学生开展实习实训,通过乡村振兴远程教学站免费收听收看高端论坛讲座和线上科普6场次,累计培训1500人次。

  扎实开展大学生实习实训。全市(含县市区)接待国内重点高校实习实训学生283人,其中,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政法大学51名学生先后到市直机关、穆棱市开展实习实训。16名哈工大、东北林大等高校优秀干部人才到牡丹江市挂职交流,为省第四届旅发大会等重点工作、重大项目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深耕厚植人才沃土 营造近悦远来“好生态”

  “城市和人才的最好关系,就是共同成长,互相成就”。对于牡丹江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尹义彬专家工作室的王书睿来说,这句话是她这两年多在牡丹江工作的写照。

  王书睿是牡丹江第二批引进急需紧缺人才中的一员,在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负责全市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工作。两年多来,她的预测预报准确率达到95%以上,有效指导了全市病虫害的防治,连续两年被评为“全省优秀测报工作者”。

  王书睿工作上的进步,除了自身的勤奋努力外,还离不开组织的培养。牡丹江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尹义彬专家工作室将包括王书睿在内的3名引进的急需紧缺人才作为后备力量重点培养,开展了“导师带徒”培训方式,开展“一对一”辅导,全方位参与省、市农业技术试验示范推广项目、农业科技攻关等重点项目,促使他们能够独当一面开展工作,高质量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牡丹江坚持精准人才服务导向,搭建人才产业发展平台,为更多优秀人才提供政策保障,不断加强和提升人才服务水平。今年,牡丹江又与深圳市人才集团开展战略合作,导入相关产业资源,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人才溢出效应,打造人才创新离岸基地,推进人才事业产业化发展。

  广栽梧桐树,集聚金凤凰。2020年,牡丹江市依托“牡丹江市创业孵化基地联盟”,以现有孵化基地、产业园区、众创空间为主体,率先建立了“大学生就业创业基地”,提供场租减免、创业培训、创业指导、项目评估、事务代理、市场开拓、投资融资等服务,落实“种子资金”、担保贷款、创业补贴等政策,鼓励支持大学生在牡就业创业,吸引留住更多优秀青年人才。

  落实好人才政策待遇,解决后顾之忧,优化人才生活环境。牡丹江市工信局张磊是牡丹江引进的第二批急需紧缺人才。他告诉记者:“牡丹江第一时间落实事业单位编制,帮助申报初级职称,每月1500元的专项人才补贴,购房可以得到5万元安家费等人才政策,让我们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温暖。局里还采用‘传帮带’的形式对我进行重点培养,我的思想水平和业务能力有了飞速提升。”

  来自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尹义彬专家工作室的李猛,是牡丹江引进的第一批急需紧缺人才,荣获“2020年度黑龙江省农业环境与耕地保护工作先进个人”荣誉。

  “组织上不仅为我们配备了设施完善的人才公寓,还成立了人才驿站,一站式解决我们工作和生活上的困难。”李猛说,这让大家在牡丹江感受到了家的温暖,也更加深了奉献、服务牡丹江的信念。

  2020年,牡丹江投入人才发展专项资金918.89万元,其中,发放各类人才补贴695.22万元;2021年截至11月末投入696.64万元,其中,发放各类人才补贴524.8万元。2020年为5名引进急需紧缺人才配偶对口安置到行政事业单位;2021年安置5名驻牡高校院所博士子女入学。落实市级党员领导干部联系专家制度,优化工作方案,建立“双向联络员”制度,及时帮助专家人才解决科研、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支持专家人才干事创业,走访率达到97.8%。(张树永 德健宇 王星宇 记者 刘晓云)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