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龙江    |     直观中国     |     高端访谈    |     原创     |     名企品牌     |     龙游天下
未来15年 哈尔滨蓝图这样擘画
2021-07-09 13:35:11来源: 黑龙江日报编辑: 刘才星责编: 周经韬

未来15年 哈尔滨蓝图这样擘画

市域生态魅力格局。 哈尔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提供

  日前,记者从哈尔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获悉,《哈尔滨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 年)草案》已编制完成,目前向公众征询意见。《规划》涵盖哈尔滨生态、农业保障、城镇空间布局、历史文化空间保护、中心城区布局、基础设施支撑等诸多领域。

  打造“北方门户、冰城乐都”

  《规划》范围包括哈尔滨市级行政辖区内全部国土空间,共5.31万平方公里。本轮规划目标年为2035年,近至2025年,愿景展望至2050年。目标将哈尔滨打造成富裕文明、安定和谐、令人向往的“北方门户、冰城乐都”。哈尔滨市发展定位为:国家重要的先进制造基地、粮食生产及绿色农业产品深加工基地、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世界冰雪文化旅游体育名城。

  构建“两屏三区多廊多点”的生态空间格局

  《规划》根据生态空间格局、生态系统保护、空间特色塑造 3 个方面,构建“两屏三区多廊多点”的生态空间格局。“两屏”即小兴安岭、张广才岭两大生态屏障;“三区”即松嫩平原农田生态区、低山丘陵生态区、三江平原农田生态区;“多廊”即松花江及其14个直流生态廊道和两条生物迁徏通道;“多点”即多个生态格局。

  在生态系统保护方面,加强3片重要生态区、16条重要生态廊道和59处自然保护地保护,严格保护自然保护地空间,根据功能定位合理分区,实行差别化管控。根据江河、湿地、沃野、缓丘塑造全域风貌格局,打造城景融合生态景观区、江滩沃野生态景观区、缓丘森林生态景观区。

  农业空间“一环一带两区多点”布局

  《规划》在耕地保护、农业空间布局、乡村振兴基础上,落实“两区”划定任务,“三位一体”保护好黑土耕地。实行分类施策、综合治理,实现黑土地保护全面覆盖。

  打造“一环一带两区多点”的农业空间布局。“一环”即都市农产品加工及体闲农业发展环;“一带”即河谷优质水稻种植带;“两区”即平原规模农业区、山地特色农业发展区;“多点”即多个现代农业示范区(产业园)。

  “一核七廊多点”构建城镇空间新格局

  《规划》以“一圈两区”为基础,构建市域“一核七廊多点”城镇空间格局。“一核”即哈尔滨城区(中心城区、阿城组团、双城组团);“七廊”即哈大齐、哈长、哈牡、哈佳、哈黑、哈吉、哈松发展走廊;“多点”即多个城镇节点,包括县域中心城镇、重点镇和一般镇。

  围绕全年龄段人口的居住、就业、游憩、出行、学习、康养等全面发展的生活需要,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完善城乡生活圈。

  保护市域历史文化与历史文化名城

  在市域历史文化保护方面,哈尔滨加强1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个省级历史文化名城、1个省级传统村落保护与管控。重点保护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4处。加强对219栋历史建筑的保护。加强工业遗产保护、古树名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在哈尔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方面,保护南岗、道里、道外3个历史城区,保护15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9处历史文化风貌区。

  建设“三分钟见绿、五分钟见园”的 公园城市

  哈尔滨在中心城区布局方面,强化“一江居中、南北互动、两岸繁荣”的总体空间结构,形成“一江、双城、十二组团”多中心、网络化的空间布局结构。

  建设“三分钟见绿、五分钟见园”的公园城市。构建“二水串城、七楔萦城、多廊贯通、多园散布”的绿地系统格局。提升松花江、阿什河、呼兰河形成的生态走廊。完善形成“城市公园-社区公园-口袋公园(游园)”三类公园体系。

  形成“三环+四廊、网格+放射”的 开放式快速路网络

  完善城市快速路网体系,形成“三环+四廊、网格+放射”的开放式快速路网络。建设适宜寒地城市发展的步行友好城市,发展地下—地面—空中暖廊体系,改善冬季慢行交通体验。

  建设智慧绿色的市政设施体系。进一步完善供水体系、形成多元化电力供应保障体系、实现通信设施城乡共建共享、形成多气源供应格局、优化能源利用结构,加快清洁供暖代替方式、完善生活垃圾收运及处理体系。

  提升城市韧性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流域防洪排涝能力、建设防震减灾安全体系、建设地址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完善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提升人防保障水平。(记者 刘瑞)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