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黑龙江代表团新闻发布会在京召开。发布会以“聚焦新突破 奋力谱新篇” 为主题,就社会各界非常关注的改造提升“老字号”、加快建设农业现代化、促进资源型城市转型等事关龙江振兴发展、更好担负起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重任等关键问题进行介绍并回答记者提问,以视频发布形式向外界传达了我省重要领域的最新发展情况。
黑龙江是老工业基地,有许多“老字号”企业。请谈一下“十三五”期间黑龙江改造提升“老字号”、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情况如何?“十四五”期间黑龙江如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让昔日国之重要工业基地“老树发新枝”?
全国人大代表李玉刚
面对记者的这个问题,全国人大代表李玉刚对此作了回答:东北振兴,产业振兴是关键,企业振兴是基础。政府工作报告中作出了推进东北振兴取得新突破的要求,再次为我们指明了主攻方向。黑龙江省“十四五”规划中也将“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取得新突破”列为“十个新突破”之首,为我们吹响了进军的号角。
“十三五”时期,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人民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重要讲话和对我省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力做好“三篇大文章”、抓好“五头五尾”,深入实施工业强省战略,聚力推进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尤其是在改造升级“老字号”上,省委、省政府成立促进“老字号”企业振兴发展领导小组实施专班推进,全力组织攻坚。一是政策支持。制定出台了《关于改造升级“老字号”企业的若干意见》,推出10个方面36条政策,用一揽子政策支持“老字号”企业加快改造升级。二是集群引领。围绕主导产业,发挥“老字号”企业优势,聚焦产业链供应链优化提升,实施“百千万”工程,加快“百大”项目建设,用产业集群建设引领“老字号”企业加快改造升级。三是改革助推。全面实施国有企业“三去一降一补”“三供一业”、厂办大集体和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改革,为“老字号”企业减负,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用改革助推“老字号”企业加快改造升级。四是创新驱动。坚持用信息化、绿色化、服务化改造传统产业,推进“老字号”企业产品创新、工艺技术创新和管理模式创新,用创新驱动“老字号”企业加快改造升级。
齐齐哈尔是国家重要的老装备工业基地,“老字号”企业数量多、占比大。“十三五”时期,通过全力攻坚“老字号”改造升级,“老字号”企业焕发了新活力,老工业基地实现了“老树发新枝”。齐齐哈尔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1%,这其中“老字号”企业的贡献率超过70%。中国一重通过深化企业内部改革,2020年主营业务收入突破390亿元,五年增长696%,企业核心竞争力大幅提升,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保持全国领先水平;北满特钢通过引进建龙集团进行市场化法制化重组,2020年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00亿元,五年增长240%,成为国内优特钢产品优秀生产企业;1962年建厂的飞鹤乳业,通过企业创新发展,成为国内市场份额最大的婴幼儿配方粉生产企业;齐齐哈尔车辆厂通过中车集团内部优势互补重组,牵头组建了中车齐车集团,主营业务收入规模达到160亿元,成为全球行业领军的货车制造企业。
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描绘了龙江“十四五”发展蓝图,确定了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十个新突破”的发展目标,明确提出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取得新突破,前不久在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规划纲要,进一步明确提出,构建“433”工业新体系和“一区两带多基地”工业新布局。
齐齐哈尔将围绕12个重点产业,深入实施“百万千”产业倍增计划,聚焦产业链供应链优化提升,加快建设4个“千字号”产业集群,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一是力求在“百”上突破。紧紧抓住20个百亿级目标企业和目标项目培育,到“十四五”期末,10户企业突破百亿级,10户企业向百亿级加快迈进;90%的园区突破百亿级;70%的县区GDP超过百亿级。二是力求在“万”上突破。市场主体年均保持10%增长,到“十四五”期末,市场主体总量突破40万户,其中企业突破6万户。三是力求在“千”上突破。致力在精密化、高端化上实现新突破,加快打造千亿级装备制造产业集群;致力在生物化、厨房化产业方向上实现新突破,加快打造千亿级食品加工产业集群;致力在规模化、产业化上实现新突破,加快打造千亿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致力在集约化、市场化开发上实现新突破,加快打造千万千瓦级新能源产业集群。
重点在六个方面全面发力:一是加快亿元产业链供应链百大项目招商建设;二是加快产业链供应链金融创新;三是加快产业链供应链“卡脖子”问题科技攻坚和人才引进培养;四是加快产业链供应链数字化建设;五是加快电力、人力资源、公共资源市场化改革;六是加快产业链供应链融入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
齐齐哈尔将通过攻坚实施“百万千”产业倍增计划,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力争在工业强省建设中扛大旗、当标兵,努力打造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的全国样板。(记者 姚建平)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