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树生扎根大山做生态
“他做英语翻译,曾是在外贸局挂职锻炼的职员,后辞职下海当老板。人都说王树生这几年相当的光鲜,算得上是成功人士。
可令人没想到的是,兜了一圈之后,他放弃了自己打拼成功的电脑公司,来到了穆棱市福禄乡自平村开始了栽树养殖创业。
要到自平村山上采访王树生,记者的脑海里总在想象着,一个书生,咋能和荒山、养殖挂上钩?
绿化荒山圆梦
虽然上山的路是黄沙铺成的,山道坑坑洼洼,可两旁山花开得正艳,远远望去,半山腰蓝色的彩钢瓦鸡房,掩映在松林和大榛子树间。
采访车翻上一个山环,踏进了王树生的“领地”。站在任何一处极目远眺,层峦叠嶂、云蒸霞蔚的美景,让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
从树丛间,不时有公鸡打鸣的声音传进记者的耳畔。
到鸡舍、鹅舍里转一圈出来后,“鸡成群、鹅成队、树成行。”9个字成了记者最大印象,这也是王树生黑土生态种养殖基地真实的写照。
说起来自平村开荒山、载种大榛子、养鸡的事儿,王树生黝黑的脸上,虽历尽风霜,却掩饰不住他的书生气。
原来他不叫王树生,叫王红明,小时候因身体不好,老人请教先生把他的名改为王树生,寓意是认树为母之意,这给他心灵里栽下了美化青山的种子。
在王树生记忆里,那些年,大家都往城里“钻”,包括他也不例外。农民原本最值得骄傲的土地、宽敞的房屋和青山秀水等资源,眼瞅着贬了值。
带着“乡愁”的王树生几番琢磨后,顶着家里的压力,来到了他梦想中的“桃花源”,来圆他的绿色梦。
扎根山中做生态
此起彼伏的鸡鸣声,在山中回响,循声眺望,几千只鸡在房前屋后的山坡上,树丛间悠闲“散步”, 咕咕声此起彼伏。
几百只黑土雪鹅,跟在他身后,像阅兵一样,听候着他的命令。
阳光打在王树生的脸上,汗珠顺着他黝黑的脸上滑下,一身掉色的迷彩装、脚上一双沾满泥土的靴子,与曾经坐过科室、当过老板的他判若两人。
王树生介绍说,2013年春,政府鼓励种植大榛子树,恰巧自平林场有一片荒山,于是,他就承包了200亩荒山拿下了50年的使用权,这也契合了他藏在心中多年的一桩心愿,“认树为母”。
16800棵平欧大榛子树栽上时,他还在经营着自己的电脑公司,种树是副业。他觉得,栽树是完成心愿,是休闲,是情怀。
“大榛子,一定要原生态绿色的,不打一点农药。”这是他搞黑土生态种养殖基地之初对自己的要求。
想法挺好,很快就转化为他扎心的痛。大榛子树栽下去了,也发芽了,树叶绽放了,虫子也跟着来了!没有种植经验的他,开始和雇来的村民上山抓虫子,却把脚踝摔成了粉碎性骨折。
在疗伤期间,他开始琢磨不用农药治理虫害的办法,一个念头闪现在他眼前,他想到小时玩的一个游戏,虫嗑木,鸡吃虫……于是,他把经营了15年,正在进钱的电脑公司关了门,全身心地投入到黑土生态种养殖基地中。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为了自己的信念能坚持、不懈怠,才能书写好无愧于时代的人生。
6年的时间里,尝试过多次的失败、损失,他终于从实践中找到了生态养殖鸡、鹅、猪等不用药的散养方法。
王树生说:“现在老百姓食品安全意识强,对绿色有机食品的需求很大,咱们福禄乡有山有水,这本身就是一张最好的“绿色名片”。”
为保持原始生态环境,王树生舍得多花钱栽树,也不愿意破坏大自然生态环境,就连他承包的荒山留下的树根,都不让雇来的工人动。
“树被人伐掉了,这根咱不能动,它能抑制水土流失。”他时常会踫到上山采野菜的乡亲,有的想把山脚下的树根挖走,回家做烧柴,每每遇到了,他就上前劝两句。
王树生说,做生态养殖,不仅仅是为了让百姓吃上放心的绿色食品,更希望家乡的山更绿、水常清。
现在,他的黑土生态农业发展基地有了规模,黑土生态大榛子已经开始量产。黑土油鸡、黑土黑鸡、黑土雪鹅都已开始见到效益。他还给自己的种养殖产品注册了“榛园宝”商标,市场上相当的抢手,在省城的大型超市,鸡蛋卖到3.9元一枚的高价,黑土油鸡卖到199元一只。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王树生把自己的儿子送进了北京林业大学,他的目标,要和学成归来的儿子一起奋斗,共同把家乡变成真正的金山银山,把有机绿色食品端上老百姓的餐桌。 赵春艳 晨报融媒体首席记者 史玉旭 崔浩 记者 杨雪松 张振强 摄影报道
行者手记
哈下腰给老百姓做点儿实事儿
一路看、一路听、一路评、一路议,浓郁的乡风,鲜花簇拥的庭院,百姓脸上绽放的幸福笑容,如画卷般呈现在记者的眼前。
山还是那座山、地还是那块地、人还是这茬人……可在福禄乡一茬接一茬乡村干部领导下,勤劳的百姓,愣是拔掉了穷根,尝到了黑土地长出的甜蜜和幸福。
乡村能否振兴,顶层的设计当然重要,最基层的执行也不能含糊。
事实证明,一个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福禄乡,是乡村干部带领百姓哈腰干出来的。
从理想走向强大,需要一种勇气;
从平凡走向辉煌,需要一种锐气;
过去,执著的福禄人满腔热情,在这片沃土上开疆拓土,用智慧使这里旧貌换新颜;
今天,新时代的福禄人以宽广的眼界,开放的姿态,必将在穆棱大地上再次谱写出一曲曲新的篇章!
离开福禄乡时,天已近黄昏。车上了省道,透过车窗远远地望去,农家的屋顶上飘起袅袅炊烟,夕阳用它的余晖,给这个正在发展中的农业乡涂上了一抹金光。
记者的耳畔,又一次回响起了王兆任书记的话:“哈下腰,给老百姓做点儿实事儿,你做的一切,老百姓心里有杆秤,能记你一辈子。”(记者 张振强)
>相关新闻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