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小商标富农“金招牌”
据黑龙江省知识产权局统计显示,2018年,黑龙江省商标申请量为79846件,国内有效商标注册量达到213150件,同比增长29.51%。其中,注册地理标志商标13件,累计达到85件。新增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5个,累计达到73个。
数字彰显的是黑龙江省知识产权综合实力的稳步提升,更实在的表现是通过知识产权工作拓展的富农新路径正在火热实践中。
木耳有商标农民稳增效
东宁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森林覆盖率达85.3%,非常适合发展黑木耳产业。如何利用良好的生态优势将木耳产业做大做强?
对此,东宁独辟蹊径,通过注册地理标志商标、强化品牌建设做好富农文章。
“产业兴不兴,品牌来引领”。自从东宁黑木耳地理标志商标在2013年成功注册以来,其“品牌辐射作用、精准扶贫作用、产业拉动作用”日益凸显,品牌价值达到433.14亿元、居全国区域品牌价值前10名,成为全国首批国家级农产品地理标志示范样板。
“小木耳大作为,小商标大天地”。将小小的木耳转化为巨大的收益,正是东宁黑木耳地理标志商标在其中发挥作用。按照“创品牌、建基地、育市场、兴产业、帮民富”的发展思路,东宁打造了国家级产业品牌,建设了全国最大的主产基地,使东宁黑木耳产量占全国近五分之一;培育了全国最大黑木耳集散中心,带动就业4万多人,完善了产加销全产业链条,还发展了循环经济,使全县80%的黑木耳废弃菌包得到回收利用,变“白色污染”为“金色收入”。到2018年,东宁黑木耳已发展到8.2亿袋生产规模,实现销售收入29.1亿元,农民人均黑木耳纯收入达到10452元、占人均总收入的41.5%,辐射周边地区农民增收千元以上,成为东宁当之无愧的头号富民产业,“东宁黑木耳”地理标志商标也成为拉动东宁特色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金色招牌”。
拓展区域品牌巧念致富真经
一件商标可以带动一批特色产业兴起。在拓展区域品牌帮助农民增收方面,海伦市正在进行大胆尝试。
借力绥化“寒地黑土”区域品牌的优势,充分发挥位于松嫩平原黑土地核心区和松嫩平原富硒带核心区的两大“核心”地理优势,结合自身发展实际,海伦市适时提出了打造“中国黑土硒都”的发展目标,明确了发展功能农业、开发富硒产业、促进富民强市的发展思路,着力提高农产品附加值,逐步实现传统农业向健康农业、功能农业的转变。
以黑土硒都建设为统领,海伦市深入开展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创建工作,于2015年获批了“海伦大豆”、“海伦大米”地理标志。随后,海伦大豆、海伦大米的知名度和市场价值也有了极大提升。据悉,海伦大米在南方销售市场中备受客户青睐,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后,大米每斤市场价格上涨0.05~0.10元。
海伦市通过线上营销和实体营销相结合的方式,支持企业结合富硒特性打造特色品牌,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科技含量高、叫得响的拳头产品,提高该市富硒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从而全面提升富硒企业的品牌经济牵动力。
此外,海伦市还十分重视挖掘培育新的、有潜力的地理标志以及区域商标品牌,并及时为在一定区域内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产品申请地理标志保护。一方面,通过拓宽已有区域品牌销售范围探索富民增收的新路径;另一方面,加大对地理标志及注册商标专用权的保护力度,海伦走出了知识产权转化经济效益的致富路。
培育保护并行经济效益提升
黑龙江省积极开展商标执法行动,大力保护商标专用权。2018年共办结商标违法案件445件,案值761.18万元,罚没款391.99万元。
各地市知识产权局也积极行动,哈尔滨开展“净化行动”加大对未注册商标核查力度,开展商标溯源行动和打击侵权假冒专项整治行动,依法查办侵权案件,没收侵权产品。黑河市加大商标行政执法,打击各类假冒侵权行为,以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杜绝规模性侵犯商标专用权为重点内容,以大宗出口商品、汽车配件、手机等为重点查处产品,重点查处侵犯驰名商标、地理标志的违法行为和“傍名牌”等不正当竞争行为。齐齐哈尔市开展了2018年专利保护“春风”“秋雨”行动,启动了专利执法维权“护航”专项行动、重点领域及电子商务领域专利侵权假冒行为“雷霆”专项行动,依法处理侵权案件。各地纷纷加大侵权假冒打击力度,在严保护、大保护上求突破。
今年,黑龙江省将开展地理标志精准扶贫、商标品牌惠农工作。重点针对农林产品建立区域商标品牌和地理标志产品培育名录,每个市(地)至少培育2件本地区优势特色产品品牌。对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帮助引导及时注册登记,加强管理,有效运用,提升地理标志产品附加值,使地理标志商标成为连接产业链上下游的纽带,真正实现以高质量的创造产出、高效益的成果运用、高标准的知识产权保护、高水平的服务支撑,推动龙江产品向龙江品牌转变,切实发挥区域品牌带动地方就业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走出农民致富新路径。(记者 彭溢 王婧 张雅欣)
>相关新闻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