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新中国一举甩掉“贫油”帽子,挺起共和国石油工业的脊梁;
连续27年年产原油5000万吨以上,创世界同类油田开发奇迹;
60年生产原油近24亿吨,60吨油罐车装满可绕赤道14圈……
“除了大庆,没有哪一个企业的诞生和发展,能与中华民族的精神与命运联系得如此紧密……”原石油工业部部长余秋里曾这样由衷地赞叹。
风云激荡一甲子。当好标杆旗帜,建设百年油田,大庆油田正青春!
人们在铁人王进喜纪念馆前手举写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条幅合影留念(6月25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建威 摄
创业:大庆,中国之庆
朝阳洒照,高铁疾驰,掠过龙凤湿地,一排排抽油机上下摆动,永不疲倦。
这里是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
85岁的苗秀金老人,数十载与抽油机相伴,常忆起火热青春。他说:“那时就一个心眼,为国家多出油,出好油。”
1959年9月26日,位于当时黑龙江省肇州县的松基三井喷出第一股工业油流。那时,国内石油缺口近六成,北京公交车因缺油而不得不背着“煤气包”。
时值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前夕。大庆之年得油田,大庆油田因此得名。这是李四光等地质学家提出的“陆相生油理论”的胜利,打破了中国“贫油”的论断。
1960年,在党中央号召下,4万多名转业官兵、石油工人、科技工作者,涌向莽莽荒原,打响了战天斗地的石油大会战。
铁人王进喜在工作中(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铁人王进喜率队从玉门来到大庆。“下了火车,他一不问吃、二不问住,先问了三句话:钻机到了没有?井位在哪里?这里的钻井最高纪录是多少?”王进喜的队友孙崇德回忆。
人拉肩扛运钻机,破冰取水保开钻。只用5天零4小时,王进喜就率队打完第一口井。
开发条件恶劣,吃饭都成难题。国外实施技术封锁,油田开发困难重重。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王进喜的话激励着会战大军。
缺粮,职工家属自己开荒种粮,“五把铁锹闹革命”。
缺衣,自办缝补厂,“一件棉衣里子用40多块旧布拼成”。
缺房,他们和泥、脱坯、抹墙,向当地人学习“干打垒”。
一个月后,大庆油田首趟原油专列在震天欢呼中启运。
开发三年,大庆油田生产原油占同期全国原油产量一半以上,一举改变了我国石油工业的落后面貌,中国人从此把“贫油”的帽子甩进了太平洋。
新时期,大庆油田再出发。
从探明我国东部陆上最大气田庆深气田,到隆平1井天然气勘探获得大发现,大庆油田天然气事业快速发展,实现了从“一油独大”到“油气并举”的跨越。
大庆油田还大力开拓海外市场。1205钻井队第18任队长李新民带队奔赴苏丹,8年创造32项当地钻井纪录,在国外立起标杆。
这是第三代铁人李新民(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
李新民说:“地表温度高达60摄氏度,每天工作超过10小时,一人一天喝17瓶水,工作服一天下来就是厚厚一层汗印……”
从钻井、维修做起,大庆油田海外业务拓展至26个国家和地区。去年,大庆油田海外市场收入首次突破百亿元。
今年是大庆油田发现60周年,60年来大庆累计生产原油近24亿吨,相当于40个十三陵水库的蓄水量。
创新:一个甲子的辉煌
大庆“新铁人”王启民展示他设计的科技创新攻关曲线图(6月28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建威 摄
今年82岁的大庆“新铁人”王启民后背微驼,仍在调试自己研发的太阳能转换装置,坚持带队伍、做实验。
1960年,王启民实习时看到,会战大军住地窨子、吃窝窝头,风吹日晒、爬冰卧雪为国家打井找油,深受触动的他毕业后选择了扎根大庆油田。
“当时,外国专家断言,中国靠自己的力量开发不了这么复杂的油田。”王启民不信邪,写了一副对联:莫看毛头小伙子,敢笑天下第一流。
世界同类油田,稳产期一般在3至5年,最多不超过12年。大庆油田却创造了奇迹:连续27年年产原油5000万吨以上,连续12年年产原油4000万吨以上。
“人虽然老了,但思想不能老;疾病使背驼了,但精神不能趴下。”王启民说:“我要用一生寻找大庆油田开发的‘金钥匙’。”
一次采油是靠地层天然能量将油采出来,二次采油通过注水将油“挤”出来,三次采油依靠化学剂把油“洗”出来。
大庆油田科研工作者伍晓林(中)在做表面活性剂研制实验(6月20日摄)。新华社发(赵永安 摄)
科研工作者伍晓林带队打破国际垄断,攻克了一种三次采油技术,可在传统水驱技术基础上提高采收率20个百分点。在大庆油田,采收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相当于找到了一个玉门油田。
夜幕下的大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灯火通明,“超越权威、超越前人、超越自我”12个大字十分醒目。实验室内,科研人员正紧张地开展四次采油储备技术研究。
科技超前15年储备、超前10年攻关、超前5年配套。大庆油田三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主力油田采收率突破50%,比世界同类油田高出10到15个百分点。
大庆油田还突破定式,“大庆底下找大庆,大庆外围找大庆”,勘探捷报频传。
去年勘探开发的双68井喜获高产工业油流,这是大庆油田近45年来,再次发现自然日产能超百立方米探井。
同时,大庆探区致密油总资源量已超过10亿吨,这是持续高产稳产的新希望。
采油四厂测试工程师段福海在展示自己的技术创新发明(6月27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建威 摄
创新随处可见。55岁的采油四厂测试工程师段福海是位“革新达人”,他的100多项创新成果得到推广,创效2.3亿元。
“这个开关不好用、那个阀门有问题……同事发的牢骚、遇到的障碍,都是我的灵感来源。”段福海说:“大国工匠,同样大有可为!”
60年来,大庆油田形成了先进的开发模式和管理经验,为胜利、辽河等油田的发现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基础,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石油工业发展之路。
现在,大庆油田油气产量当量仍然保持在年产4000万吨以上的世界级水平。
这是大庆油田一处四面环水的丛式井平台井组(6月27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王建威 摄
改革:奔向“百年油田”
三四年前,受国际油价低迷、生产成本增加等影响,大庆油田出现历史上首次“整体性亏损”。
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拥有21万职工的大庆油田“主动求变”,深化内部改革。
从年盈利8亿多元到几年前最多时亏损7亿多元,头台油田经历过断崖式下滑。
2018年,头台油田试点扩大经营自主权改革,随着压缩层级管理等10项举措见效,当年原油超产5%,扭亏4亿多元。
报捷公司是大庆油田一家印刷类企业,2014年亏损400多万元。
改革大刀阔斧:干部能上能下,收入与业绩挂钩,九成项目经理从普通职工中竞聘上岗。
张晓宇从普通员工岗位“越级”聘上新媒体项目部经理,开拓新媒体运营服务业务,当年超额4倍完成指标,他的收入也翻了番。
报捷公司改革后盈利连年增长,在大庆油田引起震动。
如今,大庆油田扩大经营自主权改革试点单位已达11家。首批7家试点单位中,5家经营性企业利润增幅在30%以上。
在试点基础上,大庆油田出台全面深化改革指导意见,2018年推动机关全面改革,机构减少一半以上,人员编制减少三分之一。
有职工说:“十几年前不愿谈改革,现在一心盼改革,是改革释放了红利。”去年大庆油田营业收入、利润总额、上缴税费创三年来最好水平。
大庆,先有油田后建城,1979年设立大庆市。
“很少有哪一个企业,承担着所在城市三成以上的供水、供热等职能。”大庆油田一位干部说,改革难,难在大庆油田之“大”。
前不久,大庆油田与大庆市举行了企业剥离办社会职能移交签约仪式。
“持续深化改革增添了发展活力,激发了企业内生动力。”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大庆油田党委书记孙龙德说,新时代大庆油田目标明确,这就是:当好标杆旗帜,建设百年油田。
今年上半年,大庆油田实现油气产量当量2159万吨,利润总额超过去年全年。
这是大庆油田一处四面环水的丛式井平台井组(6月27日无人机拍摄)。 新华社记者 王建威 摄
奋斗:大庆精神更璀璨
今年6月12日夜,大庆电闪雷鸣。突如其来的狂风暴雨,夹杂着冰雹肆虐,多条供电线路受损、道路积水。
雨夜中,越来越多的身影出现了——
采油一厂二矿北五采油队,凌晨3时许接到恢复电力作业通知,4个小时后91口井全部恢复生产;
采油九厂葡西作业区,当班干部职工用铁锹夜排积水3小时,5公里井排路恢复畅通……
一道道手电光、一声声集结号……
关键时刻,再现了“黑天和白天一个样,坏天气和好天气一个样,领导不在场和领导在场一个样,没有人检查和有人检查一个样”的“四个一样”好传统。
铁人王进喜的长孙、采油八厂党委书记王洪波说,爱岗就是爱国,每个人都为自己的岗位负责、奉献,就能把国家的事情做好。
松嫩平原,一处高耸井架上,“铁人队伍永向前”几个大字格外引人注目。
这是大庆油田1205钻井队的钻井平台(6月27日摄)。 新华社记者 王建威 摄
这便是1205钻井队。哪里有石油,哪里就是家。井打到哪里,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就传承到哪里。
深夜,1205钻井队钻机轰鸣,工人喊着号子作业,汗水顺着安全帽流进了衣服。
大庆油田1205钻井队的第21任队长张晶在钻井平台上望着远方(6月27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建威 摄
该队第21任队长张晶说,“铁人”老队长走了,但“铁人”作风还在,全队国内钻井总进尺突破300万米,相当于钻透了339座珠穆朗玛峰。
铁人王进喜“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
大庆“新铁人”王启民“宁肯把心血熬干,也要让油田稳产再高产”;
第三代铁人李新民把井打到国外去,“宁肯历尽千难万险,也要为祖国献石油”……
铁人精神代代传。
大庆油田1205钻井队的第21任队长张晶(右二)与工人们在进行作业(6月27日摄)。 新华社记者 王建威 摄
面对随时可能爆炸的井喷现场,井下作业分公司修井一大队107队几任老队长,生死一线,签下决心书率队“逆行”。“当国家需要时,我们只能进、不能退。”该队现任党支部书记穆超说。
青年职工王海泓,为掌握输油管道夜间运行最低临界温度,搬着铺盖卷住到野外计量间一个月,夜里每半个小时记录一次数据。
去年3月,铁人学院在大庆油田成立,来自全国的劳模、工匠,在这里循着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脚步继续前进……
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成为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宝贵精神财富。(记者 李凤双 王淮志 管建涛 闫睿)
人们在大庆油田松基三井参观(6月27日摄)。 新华社记者 王建威 摄
大庆油田力神泵业有限公司工人在生产车间作业(6月26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建威 摄
大庆油田力神泵业有限公司工人在车间内作业(6月26日摄)。 新华社记者 王建威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