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杜尔伯特草原,水草丰美。在克尔台乡扎郎格村隆天牧业的牧场上,两万只白鹅在林间草地上踱步、啄食……
“我刚刚决定,今年再加养两万只。”养殖户马占友站在壮实的鹅群中间,说了三个理由:养鹅周期短、目前鹅雏价格低、有保险兜底。
这片黑土地上,大鹅产业正以惊人的速度“振翅高飞”,成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鲜活注脚。
从135万只到193万只的“杜尔伯特式跨越”
距离上一次走进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采访大鹅产业发展仅仅三个多月,该县的大鹅养殖已然经历了一次爆发式增长。
该县最新的《大鹅产业调度表》显示:2025年全县大鹅累计入雏养殖193万只,较年初预定计划超额43万只,同比增长43%;其中5000只以上规模养殖场户达62户,养殖量占比80%。
2024年全县大鹅饲养量是135万只,半年间实现跨越式增长,大鹅产业“加速度起飞”的原因何在?
“这不是偶然的增长,而是县委县政府把鹅产业作为‘强县富民’核心产业来抓的必然结果。”县畜牧技术服务中心主任刘志刚说。
依据良好的自然条件和养殖传统,今年初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县委县政府就定下全年养鹅150万只的目标。
3月14日,全县大鹅生产调度暨畜牧业重点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强调要将鹅产业作为强县富民的重要产业来抓,在下力气引导养殖场户扩量增养的基础上,利用闲置牧场、学校、大院资源,吸引县内外社会资本投身到大鹅养殖中来,全面增加大鹅养殖规模。会上下发并解读了该县《2025年鹅产业发展指导意见》和《鹅养殖技术指导方案》。同时对粪污资源化利用、重大疫病防控、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等工作进行了部署。
紧随其后的鹅产业金融保险对接会议切实解决大鹅养殖户及养殖场面临的融资与保险保障问题;3月29日,鹅产业高质量发展交流会召开,会上县内鹅饲料、兽药生产加工等上下游企业,携手金融、保险部门,与众多养殖大户齐聚一堂,共探鹅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4月、6月两次赴外地取经学习,同时县政协组织相关人员对全县鹅产业发展进行专题调研……
在积极的引导与有力的推动下,全县上下突破了局限思维,既看到鹅产业的后发性强县效能,又看到鹅产业的富民属性。鹅养殖实现了从135万只到193万只的“杜尔伯特式跨越”。
从金融支撑到保险联动的产业安全屏障
全县的鹅养殖热热闹闹,官尔屯村的种粮大户李志文也动了心思,但资金不足成了摆在眼前的问题。在参加过县里的两次协调会后,李志文一下子就有了底。很快,70多万元的贷款到位,搭棚子、买设备、买鹅雏……如今,1.1万只白鹅就等8月份出栏了。
在政策落实上,当地聚焦“真金白银”的支持力度。据县畜牧中心郭宗雨介绍,为发展大鹅养殖,当地政府协调4家金融机构推出相关金融产品,以较低的利率向40户养殖户发放贷款1669万元,解决了规模养殖的资金难题。
降低了入场的门槛,还要加高保障的堤坝。2024年起,在国家政策性保险中,大鹅被纳入地方特色品种保险,杜尔伯特马上决定将保额提高到最高限度80元/每只,每只4.8元的保费也仅需养殖户承担20%,即0.96元。同时还要求保险公司“应保尽保”,1000只以上养殖户自愿参保,脱贫户全部参保,且由政府承担自筹部分。“目前参保量已达136万只,理赔流程顺畅,死亡鹅由无害化处理公司统一处理,阻断了疫病风险。”郭宗雨说。
贷款和保险手续办完了,银行和保险公司的人来得还是很勤。他们时不时要跑到养殖场,在政策解读上,甚至疫病防控和无害化处理上与养殖户一起研究方案。从低息贷款助力扩大养殖规模,到养殖保险兜底应对自然风险、市场波动,全方位打消养殖户资金周转与增栏扩养的顾虑。
贷款+保险,解决了养殖户的后顾之忧。“我决定马上就加养第二批,保守估计今年挣个二三十万元不成问题。”李志文和马占友都有同一个想法,“有保险公司兜底,赔不上。”
从土法养殖到科学喂养的转型升级
“养鹅前鹅舍温度要达到32℃,每隔两天降1℃,湿度保持在50%-60%……”在“杜尔伯特畜牧”微信公众号的“鹅产业微课堂”里,4月29日的一段短视频详细讲解了育雏要点。截至目前,这样的技术短视频已发布30期,成了养殖户的“掌中宝典”。
技术服务的“精准滴灌”,让养殖效益显著提升。县畜牧技术服务中心组建专业团队,开展集中培训6次、入户指导43次,邀请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等院校专家实地授课。
“你注意看它两腿中间,这里的肉如果垂下来就要减点儿饲料了。”陈遇英在杜尔伯特领导着全省唯一以大鹅研发、生产技术指导和疫病防控为主题的省级劳模工作室,作为黑龙江省农业信息服务专家和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他获得66项省市荣誉和科技成果,拥有7项国家专利。他带的学生也各有绝活儿,他们活跃在县乡村镇、草原湖泊,他们是鹅的“守护者”,是养殖户的“定心丸”。
10日下午,陈遇英来到了丁超的养殖场,这是他亲自跟踪指导的两个养殖户之一。“目前的成活率超过97%,除了个别死于意外,没有一只死于疫病。”丁超说,陈老师隔几天就会来一次,如果遇到问题还可以随时电话请教。
标准化舍饲管理、疫病防控、强大的技术指导团队等,为养殖户带来了新理念、新技术,也更坚定了养殖户们的信心。这样的贴身指导让这个32岁的年轻人心里更有底气。“今年我养了5350只,明年我准备养两万只,争取投入的20万元全部回本。”丁超说。
穿行在杜尔伯特的草原、湖泊之中,鹅鸣声不绝于耳。以养殖为基础的鹅产业正在蓬勃兴起。
在年初召开的全县鹅产业发展专题座谈会上,县委县政府提出,要把鹅产业当成大农业产业格局中的重中之重。要谋划长远发展,既要延续鹅产业的既有发展思路,更要筹划鹅产业的未来前景。最大范围挖掘市场需求,最大程度满足消费需要,真正搭建形成更精、更深、更高端的全产业发展链条。
在黑龙江膳时食品有限公司建设现场,工程车辆正在对地面进行最后的硬化,车间内生产设备已经基本就位。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作为合隆羽绒的二期项目,该公司总投资1250万元,以鹅屠宰为主,年屠宰量设计为200万只,是目前已知全省最大的鹅类屠宰工厂。目前主体工程、车间设备安装已完成,正在进行接水接电调试,冷库建设7月末完工,预计8月投产。
“现在我们已经有了两份来自四川的大订单,估计到今年底屠宰量就能达到100万只。”公司负责人孙艳峰说。(记者 刘楠 李民峰)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