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滨”火爆出圈,迎来八方游客争相打卡。一时间,黑龙江各少数民族涌现在哈尔滨中央大街、索菲亚景区,纷纷“上演”民族技艺,展现少数民族文化的魅力。头戴狍角帽的鄂伦春族、带着猎鹰出山的达斡尔族、穿着鱼皮服饰的赫哲族,以及蒙古族、朝鲜族、满族等少数民族,载歌载舞,吸引了无数游客的目光,也引得网友直呼“尔滨,你是怎么把他们都请出来的?”
冰雪旅游引出了黑龙江省丰富的少数民族资源,少数民族丰富的冰雪文化让外界刷新了对黑龙江冰雪文化的认知。冰雪季过后,记者采访了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民族所副研究员、《黑龙江民族丛刊》副主编、编辑部副主任汤洋,一起探寻黑龙江流域少数民族印记,找寻民族文化助力特色文化旅游的答案。
鄂伦春族在索菲亚景区献上精彩的舞蹈表演 本报资料片
追寻民族印记
“目前我们研究小组正在开展《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料汇编·黑龙江卷》的编纂工作(以下简称《史料汇编·黑龙江卷》)。”汤洋说,《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编纂工程是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具有重大基础性作用。《史料汇编·黑龙江卷》是一项重要政治任务。编纂工作也对系统梳理和宣传黑龙江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对中华民族形成的独特贡献十分有益。
历史上,黑龙江地区生活着许多骁勇剽悍的民族。经过漫长的历史演进,以及外来民族不断地迁入,逐渐形成了满、朝鲜、蒙古、鄂伦春、达斡尔、赫哲、回、鄂温克、柯尔克孜、锡伯10个世居少数民族在黑龙江这方沃土繁衍生息。“黑龙江流域的民族将自己独特的思维运用到渔猎、游牧、农业等生产生活过程中,通过这些活动不断汲取艺术灵感,在音乐、舞蹈、绘画、雕刻、民间文学等方面显示了特有的艺术才华,创造了独特的北方渔猎文明,孕育了极富民族个性的手工技艺鱼皮和桦树皮文化,说唱民间文学赫哲族伊玛堪等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汤洋说。
汤洋说,在黑龙江省居住的少数民族比如鄂伦春族长期生活在东北的大小兴安岭地区,山林特征十分明显。以往大家可能都知道鄂温克族和鄂伦春族生活在内蒙古自治区,但很多人并不知道黑龙江省也有这些少数民族的存在,像鄂伦春族主要生活在黑龙江省的黑河和大兴安岭地区,鄂温克族主要在讷河兴旺鄂温克族乡,达斡尔族主要在齐齐哈尔和黑河。赫哲族是黑龙江省的独有民族,主要生活在佳木斯郊区、同江、抚远和双鸭山饶河等地。这次哈尔滨冰雪旅游“出圈”正好为黑龙江省的少数民族文化的宣传提供了契机,新媒体上的积极宣推,让各少数民族一举成为全网的焦点。
少数民族文化类书籍 摄影 黑龙江日报记者 杜清玉
助推冰雪旅游
今年1月,塔河县文旅局局长都波以“白鹿仙子”的形象引领鄂伦春族走上中央大街。从“白鹿仙子”到狍角帽男孩再到《鄂伦春小调》,淳朴的歌声、充满民族风情的服饰吸引了大量游客的关注,让更多人知道黑龙江省还有鄂伦春族。
无论是美丽的民族服饰还是珍贵的非遗技艺,鄂伦春族在这个冰雪季给全国游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哈尔滨火遍全网时,我身体里那根互联网思维的弦就动了。”都波告诉记者,根据多年文旅宣传经验,她第一时间意识到这是一个好机会,于是立刻行动,和鄂伦春族一起走上了中央大街……
2022年,都波就开始以塔河县的特色民族文化为重点,在冰雪季期间进行鄂伦春族的新媒体宣推活动。“无论是旅游还是互联网,最重要的就是差异化。少数民族本身就带有地域属性,鄂伦春族是塔河最具代表性和特色的少数民族,自然要加以宣传。以往大家对塔河并不熟悉,认知度较低,随着大家对鄂伦春族的关注度不断提升,塔河也成了游客来到黑龙江旅游的去处之一。”都波说,做好民族特色旅游,能让大家向往塔河,向往哈尔滨,向往黑龙江。
“乌苏里江来长又长,蓝蓝的江水起波浪,赫哲人撒开千张网,船儿满江鱼满舱……”1月份,饶河县的赫哲族群众从乌苏里江畔也来到冰城哈尔滨,唱起了具有独特渔猎文化的民歌。在汤洋看来,这正是黑龙江流域民族文化独特性的展示。“黑龙江流域民族音乐歌舞具有自己鲜明的特性,饱含地域风情,内容更多的是反映劳动生活场景,尤其是把黑龙江流域各民族的游牧渔猎活动反映在音乐舞蹈艺术之中。音乐歌舞整体风格质朴豪爽,节奏短促简约,铿锵有力。”
生活在黑龙江流域的少数民族,千百年来深受冰雪环境的影响,早已将冰雪元素融入生产生活之中。汤洋说,我们可以建设民族体育冰雪探险乐园,加入少数民族特有的冰雪运动,比如鄂伦春族的滑雪狩猎、达斡尔族的冰上曲棍球等都是很好的体育项目。通过定期举办民族冰雪嘉年华等活动,提高游客参与感,提升旅游趣味性。
鄂伦春族舞蹈成为广场上一道美丽风景
打造特色文旅
一首《鄂伦春小调》让全国游客认识了大兴安岭塔河县的鄂伦春族,一场T台大秀让来自同江的赫哲族民族风鱼皮衣走进人们的视野。当民族文化中的歌舞、服饰、技艺与旅游相结合,浓郁的民族风情就成为了助推特色文化旅游发展的“流量密码”。在汤洋看来,通过将民族文化资源融入旅游市场,不仅可以吸引更多游客来到龙江游玩,感受龙江的魅力,还可以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以冰雪旅游为起点,如何将民族文化资源与特色旅游相结合,做好黑龙江特色文化旅游?汤洋建议,可以创新旅游新场景,增加体验性。黑龙江省民族众多,风情各异,具体表现在服饰、饮食、民居、节庆、音乐舞蹈、民俗、传统手工技艺、传统体育游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我们可以将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与相关产业进行融合开发,如建设民间艺术体验馆、民族文化创意街区、非遗主题博物馆、渔文化展示体验馆等。在新场景中融入民族文化元素,比如一些传统的体育活动,蒙古族的赛马、摔跤,满族的珍珠球等,以及少数民族的节庆习俗,金源文化节、蒙古族那达慕大会。还有传统美食,满族八大碗、赫哲族全鱼宴、朝鲜族冷面、回族清真菜。用民族特色增加游客的新奇体验,满足游客的求新、求异心理,体现旅游的真正价值。
以龙江特色文化为底色,聚焦创意设计产业发展,汤洋认为,可以结合龙江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打造一系列冰雪文化产品和创意设计产业,丰富具有民族特色与冰雪旅游相关的纪念品品类。比如设计开发创意新颖的民族动漫卡通形象模型和玩具、服饰配件、生活用品等系列产品,从而实现产业化、规模化和品牌化,助力文化产业发展。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建设黑龙江民族历史文化园、旅游名镇。沿着黑龙江、乌苏里江两岸依托‘醉美331’国道,打造少数民族文化风情游,为龙江特色旅游助力。”汤洋说。(黑龙江日报记者 桑蕾 杜清玉)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