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客户端哈尔滨1月18日电 “先生,请不要惊慌,我是专业的救援人员,来帮您进行止血包扎。”
“先生,先生,您能听到我说话吗?”
“您别紧张,我已经拨打了120,在120救护人员到来之前,我会一直陪在您身边。”
2023年12月7日至8日,在第七届全国红十字应急救护大赛创伤救护环节,佳木斯市红十字参赛队员一边熟练地为伤者进行止血包扎、骨折固定等动作,一边对伤者进行心理安抚。
佳木斯市代表黑龙江省参赛,经过紧张激烈角逐、勇敢比拼,黑龙江代表队取得小组第1、团体第12名的历史最好成绩,实现奖项零的突破,获得团体优秀奖和四项个人单项奖项。
“本届大赛由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和应急管理部共同主办,在广州举办,共有33支队伍参加,集结了165名全国各地的消防救援人员、安全生产救援人员与红十字救护员。”佳木斯市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王奇云说,代表黑龙江省出赛,走到全国应急救护的舞台,与各省市的高手同场竞技,佳木斯市红十字会荣幸备至又动力满满,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应急救护培训工作的长期积累。
近年来,佳木斯市红十字会聚焦打造“红十字救在身边”品牌,强力推进应急救护培训工作,坚持应急救护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乡村,不断提升应急救护培训能力。2023年,累计培训救护员班531期,持证救护员2.5万人,开展普及培训246期,普及4.6万人,救护员持证率达到了全市人口的1.16%,应急救护工作实现量的突破和质的跨越。
围绕“五进”延伸触角,佳木斯市红十字会坚持机关先行,联合佳木斯市直机关工委印发《佳木斯市“红十字救在身边”机关先行活动实施方案》,推动93家中省、市直机关单位建立志愿服务队。先后组织省、市直机关干部开展应急救护员培训70期、公益讲座26期,累计培训人次达8483人,着力扩大机关应急救护覆盖面。
吕丹,是佳木斯市第十一小学教师,也是此次第七届全国红十字应急救护大赛中荣获创伤救护三等奖的参赛队员,也是市红十字会应急救护知识进校园的传播者。
“接触红十字应急救护工作已经有10年时间了,本次参赛既开阔自己的视野,也增长了见识,同时还展示了我们黑龙江省红十字的风采,我感觉非常的骄傲和自豪。”吕丹说。
吕丹所在的佳木斯市第十一小学成立红十字救护社团,开展红十字应急救护技能培训课程。课程主要包括红十字运动知识、心肺复苏、创伤救护,溺水、气道异物梗阻等。吕丹介绍说,培养学生从小积累急救常识,弘扬红十字博爱、奉献、人道精神,将红十字青少年工作与课程育人、文化育人、协同育人、实践育人等方面相整合,形成了红十字与德育工作有机融合、互为助益的第十一小学特色课程,目前该校成为前进区小学领域的标杆。
佳木斯市第十一小学的特色课程是市红十字会坚持校园守护的成果展现。市红十字会联合市教育局在全市各中小学校、卫生保健所建立校园急救教育“共建共享”协同工作机制,为44815名师生普及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佳木斯大学、佳木斯市第十一中学、第七中学等6所学校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急救教育试点学校”。
同时,佳木斯市红十字会还坚持情暖社区,惠企助企,挖掘网格员特长,实现“网格员+救护员”身份融合,为10070名社区网格员、居民群众普及应急救护知识,提升自救互救能力。主动走进华强集团、百威啤酒、佳木斯机场等18家企业,开展应急救护员培训26期、公益讲座20期,培训企业员工达4900人。
乡村是应急救护知识的薄弱地区,佳木斯市红十字会把普及应急救护和逃生避险知识,帮助受训村民在遇到突发情况时懂急救、会急救、敢急救作为进乡村工作的重中之重。
“基层医院工作的我,每年会看见很多患者由于家里人员不懂急救,没有在关键的黄金四分钟抢救到而导致生命的流失,医务人员也束手无策,只要学会了院前急救就会和时间赛跑,和死神对抗。”此次大赛荣获创伤救护二等奖的佳木斯市桦川县横头山镇卫生院护理工作者边靖航感慨地说。
她接着说:“市红十字会‘五进活动’的开展,让我和村民有幸成为一名红十字急救员,在每一次的培训授课中,我看见了大家对生命的希望,对红十字急救知识的渴望,只要我们坚持学习,相信未来可以做到‘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挽救一条一条鲜活的生命。”
佳木斯市红十字会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博爱家园”建设,组织开展应急救护员培训10期和公益讲座16期,先后为8个村屯、3060名村民,普及应急救护和逃生避险知识,着力打通红十字理论传播、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最后一公里”。
佳木斯市红十字会将继续立足“三救”“三献”主责主业,以“红十字救在身边”品牌建设为抓手,坚持开展好应急救护培训、红十字志愿服务等活动,全力打造群众身边的红十字会,在平安佳木斯建设、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全市应急能力建设中贡献红十字力量。(吴双)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