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的最后一天,哈尔滨工程大学师生用特有的方式“硬核”跨年。近千名师生用时5小时,在军工操场上打造中国造船业的“三颗明珠”——福建号航空母舰、“爱达·魔都号”邮轮、“大鹏号”运输船,表达谋海济国的使命担当,迎接崭新的2024年。
冰雪为卷,再现国之重器
12月31日9时,哈工程14个书院、近千名师生齐上冰雪,开启一场热“雪”铸“明珠”冰雪活动,在230米长、112米宽的军工操场上,打造出三艘与哈工程紧密相连的国之重器。
军工操场的积雪厚达10多厘米,室外零下20多度的天气,给铸“明珠”工程带来困难,学生们有序分工、标点定位、挥锹清雪、平整塑形,在北斗卫星高精度的定位指引下,布下262个特征点、1400多米的线,以冰雪为卷,以铁锹为笔,勾勒出“三颗明珠”的雏形。
“前期设计工作历时2个多月,都是学校的学生亲手设计、画图、利用导航技术定点完成的。”本次活动设计负责人机电工程学院教师王茜说。
“‘三颗明珠’与哈工程人息息相关,代表学校在走向深蓝的事业中更进一步,我能够参与设计该项目,感到无比自豪。”参与创意设计的学生许熠彬说。
相比于往年,今年的舰队形状较往年更加复杂,需要标定点的数量多、点与点之间的距离在分米级,项目团队通过北斗快速厘米级精密定位技术实现了舰队的整体位置的精准确定。
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谭波介绍:“为完美呈现舰队的整体形状,细致刻画出舰队的线条,我们采用卫星联合增强导航实验室研发的相关技术对舰队的关键点进行了快速厘米级定位,确保了舰队关键点位置正确、整体形状不会变形。”
爱国主义教育的第二课堂
“在哈工程,我与航母相识、相知,这里就是我‘航母梦’启航的地方,”谈到航母研究事业的初心时,中国造船工程学会首席专家、哈尔滨工程大学兼职教授田小川这样回忆道。
田小川教授和哈尔滨工程大学动力与能源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清洁能源船舶动力专家杨立平,机电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船舶与海洋工程与机械工程双学科博士生导师李敬花3位嘉宾走进直播间。
为了让师生、校友及社会各界人士近距离享受这场“冰雪盛宴”,了解“三颗明珠”背后的故事,此次活动邀请了3位专家,在打造“三颗明珠”的同时为大家科普舰船知识,讲述“三颗明珠”背后的故事。
“从大连的‘瓦良格号’、辽宁舰、山东舰再到福建舰,我很自豪见证了航母事业的腾飞。”
“LNG船其实是液化天然气运输船的英文简称。为了便于运输,需要对天然气进行加压和降温处理,大大增加了天然气运输效率、降低了运输成本。”
“爱达·魔都号出现前,大型邮轮的建造,需要大量供应链的配套,我国以前在这方面技术上不完备。”
……
军工操场师生冰天雪地战严寒,直播间专家激情澎湃讲故事,屏幕上网友热烈点赞参与互动,这是一堂科普舰船知识的专业课堂,一场特殊的劳动实践教育,更是一次能量满满的爱国主义教育思政课。
一次生动且特殊的的党课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海韵书院、至工书院、海岳书院等近百名师生踏上“雪舰”,重温入党誓词,面对鲜红党旗,在冰天雪地中庄严承诺,将代代哈工程人“为船、为海、为国防”使命担当镌刻在心灵深处。
“这次活动更是一场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与劳育相结合的专题教育,凝聚了哈工程学子发扬哈军工优良传统,服务国家“三海一核”领域需求的青春力量。”哈工程本科生院教师王超说。
“在绘制过程中,老师们介绍了三艘大船的制造过程、技术难点以及我校贡献,让学生们了解中国摘下造船业‘三颗明珠’的故事。‘三颗明珠’的打造,更是一场生动、特殊的党课、一节意义非凡的思政课。”海岳书院辅导员龚浩然说。
“整个过程虽然艰辛,但通过老师和同学们的全力配合,让三支雪舰栩栩如生。作为哈军工传人,我们一定要树牢科技报国志,在民族复兴伟业中绽放青春光彩。”海岳书院的大三学生宋一凡第一次参与到雪舰的制作,从最初的设计打点,到测量制作,再到最后的施工全程参与。
作为我国一所船海特色的高校,地处中国最北方的省会城市,每年冬天下雪时,哈工程的师生都会用雪堆砌水下大国重器,“辽宁号”“山东舰”“蛟龙号”“奋斗者号”……将对船海和冰雪的热爱用特殊的方式表达。
“雪舰”作为哈工程冰雪特色文化品牌活动备受关注、深受师生喜爱。据悉,铸造“三颗明珠”雪舰活动是哈工程2023年冰雪嘉年华系列活动之一,是参加人数最多、占地面积最大、技术含量最高的活动。
12月31日起,哈工程2023年冰雪嘉年华正式启幕,期间全校将开展跨年集世、跨年狂欢晚会、冰雪跨年体育竞赛、冬奥冠军进校园等近30个丰富多彩的冰雪活动。2024第十六届国际大学生雪雕大赛1月4日至7日将哈工程校园内隆重举行,届时将有来自世界各地57个参赛队齐聚校园,铸造一场冰雪盛宴。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