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进初秋,大兴安岭的最低气温应声降至零下,凛冬将至,众多全球知名企业的各种寒地测试装备设备开始向北而行,塔河、漠河、大兴安岭寒地测试产业热度再起。“实际上,自年初到现在,到大兴安岭地区进行寒地测试考察、洽谈、项目签约、寒地论坛等活动,一直都没有停过。”当地工信部门有关负责人说。
最低温纪录-53°C,-40°C的极寒天气可持续20多天、冬季长达七八个月……得天独厚的“极寒”资源,日渐完善的配套与丰厚的政策支持,使大兴安岭真正成为寒地测试产业发展的最前沿,成为聚焦低碳发展的创新实践高地。
业界龙头入驻
8月末,漠河工业园区附近一片偌大的空地上竖立了数十个框架结构的太阳能板,这是中国国检测试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建设的极寒测试园,来自隆基、晶科、晶澳、天合、正泰、通威、成都中建材等30多家国际国内知名光伏组件生产企业已入驻园内,今年冬季他们将在这里展开光伏、电器电子、车衣车膜、新材料等产品的户外实证测试。
据了解,中国国检测试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自2022年开始在漠河建设的极寒测试园占地面积1万余平方米,并因地制宜打造了被动式近零能耗光伏检测实验室。该极寒测试园用电均采用光伏发电并兼具储能功能,供暖均为被动式供暖,摆脱了对传统暖气、空调的依赖,也是建筑行业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的重要手段。
“利用漠河得天独厚的极寒气候条件,国检集团在漠河建设极寒测试园,旨在充分发挥国检集团的技术优势和资源优势,为企业发展搭建新的平台,为产业注入强劲动能。”国检集团总经理陈璐说。
以极寒赋能发展
以高寒著称的大兴安岭寒冬未至,人气却相当火爆。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东北地区和黑龙江省的重要讲话精神,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和黑龙江省推进寒地测试融合深入发展战略部署,8月25日至29日,这里相继进行了首届高寒高纬度地区低碳发展论坛暨极寒测试论坛和第二届塔河寒地测试产业发展论坛。来自全国光伏领域、特种玻璃、建筑材料等企业代表、专家和用户共同谋划在极寒条件下相关产业的创新发展之路,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以寒聚智、为寒赋能,共商共谋寒地测试产业发展。来自国家太阳能光伏(电)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全球产品管理与规划、近零能耗建筑设计研究院等专家学者通过专题报告的形式探讨低碳发展的路径以及极寒测试的现状,提出了高寒高纬度地区低碳极寒测试未来发展的思路,让与会嘉宾耳目一新。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材集团首席科学家彭寿说,要以极寒科研测试产业园为起点,聚焦低碳发展,大力发展绿色矿业、绿色能源、碳汇经济,建设具备高寒高纬度特色的实践创新高地;聚焦材料发展,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建筑工业、航天航空等材料测试与户外实证,打造在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寒地测试产业示范区; 聚焦开放发展,强化人才交流、贸易交流、产业交流,把漠河打造成为面向俄罗斯、辐射东北亚的国际合作前沿区。
“冷资源”孕育“热产业”
“最北、极寒,乍一听令人敬畏,但也是耐寒测试的最佳试验地。”参加论坛的企业代表们说。
大兴安岭地处祖国最北端,全年平均气温只有-3°C左右,无霜期仅80多天。
冰天雪地的“冷资源”,孕育出了寒地测试的“热产业”。 近年来,大兴安岭结合自身区位、资源、气候等优势和特点,把推动寒地测试产业作为推动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举措,制定出台了《扶持寒地测试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试行)》及细则,围绕项目建设、人才引进、技术变革、金融服务,给予投资者多方面扶持,吸引了国内外许多知名车企和测试机构来到漠河、塔河等地,围绕汽车、电子、电力设施、建筑材料、装备制造等综合性寒地测试。
据悉,去年冬季以来,仅漠河一地累计有40余家车企、1500多名专业技术人员、1000余台车辆设备进行寒地测试,带动当地旅游、餐饮、住宿等服务行业发展,相关消费总额超5000万元。
在首届高寒高纬度地区低碳发展论坛暨极寒测试论坛上,大兴安岭行署副专员孙旭东说,极寒测试论坛架起了产学研合作的桥梁,有助于加强与国内科研院所、头部企业的联系与协作。地区将秉承“企业得发展、群众得实惠”宗旨,竭尽所能为企业提供稳定透明的投资环境、精准高效的政策支持、专业贴心的服务保障,将大兴安岭打造成为极寒测试的热土,携手推进转型振兴高质量发展。(闫捍江 黑龙江日报记者 张磊)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