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亩大地号”金黄的稻海 摄影 付博群
“再有十几天就能收了,丰收在望!” 9月初,站在北大荒集团建三江分公司七星农场有限公司“万亩大地号”地头,成片的稻田,一片金黄,望不到头,微风吹过,低垂的稻穗轻轻地摇动,静待最后的收获。
即将到来的丰收,不但因为北大荒人“会”种田,更是“慧”种田。
近年来,北大荒集团牢记给农业插上科技翅膀的殷切嘱托,聚焦科技创新引领,不断在农业信息化、智能化上下功夫,全面提升数字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运用水平,提高粮食产量,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用千万亩沃土良田把装满“中国粮食”的“中国饭碗”稳稳端牢。
给农业装上“智慧大脑”
“今年农情不错,有效积温时间比较长,收成有望再创新高。”七星农场有限公司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管刘建国介绍说,七星农场共有耕地126万亩,其中水田面积104万亩。这里建设了200个监测点、20个小型气象站、20个地下水位监测仪,能实时提取水稻生产全过程所需的水温、泥温、二氧化碳、空气温度湿度等数据,汇集到数据库,共同构成指导种田的“农业智慧大脑”。
“我们还利用北斗导航、5G、物联网、大数据、环境感知等现代技术,与传统农机技术深度融合,率先实现了水稻耕、种、管、收全程无人化农机作业。”刘建国介绍,七星农场不仅机械化率已高达99.3%,而且正努力从机械化迈向智能化、自动化。
张景会在田间查看水稻长势 摄影 艾静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七星农场将智慧农业作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举措。自2016年起,累计投入8000万元推进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完成了全国首批国家大田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项目。
依托物联网平台,2017年~2022年分别建设了七星农业物联网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农业大数据平台、便民惠农服务平台、科研大数据管理平台、成本效益分析平台、智能叶龄诊断系统、智能灌溉系统、农业遥感系统、智能农机系统、智能化暗室育秧工厂、无人农场、水稻生产智慧云平台、七星数据指挥平台为主的系统(平台),集成寒地水稻智能叶龄诊断等成熟的智慧农业技术,实现了农业生产由精准化、智能化向无人化迈进。
建三江分公司农业发展部副总经理秦泗君介绍,今年,建三江分公司农业数字化覆盖了耕、种、管、收各个生产环节。水田通过应用智能化温汤浸种、智能双氧浸种催芽、智能化硬盘生产、叠盘暗室育秧、秧田温湿度控制、智能叶龄诊断、智能控制灌溉、无人驾驶等技术措施,水稻种子用量减少10%、秧田育秧时间缩短7天~9天、出苗率和秧苗素质大幅度提高、亩减肥15%、节约生产用水50立方以上。
在这个即将收获的九月,北大荒人热切期盼着“二十连丰”的到来。
藏粮于“技” 提高粮食单产
有着30年水稻种植经验的张景会,每每想起2018年9月与习近平总书记面对面时的场景总是激动不已。他说:“如今我是科技示范户了,农场里有了啥新品种、新技术,我都愿意在自家田里做试验。”
张景会告诉记者,都说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他的水稻高产也是因为选择了高品质的优良稻米品种。2019年~2022年,张景会连续四年种植优质水稻品种,面积占全田的70%,每亩增加效益达到30元以上。
农业要发展,就要插上科技的翅膀。
化验土壤 摄影 张平平
几年来,北大荒建三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农业技术不断取得新突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79.6%。
北大荒建三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负责人张少波说:“‘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在人才。要把发展农业科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这是对我们基层科研人员的肯定与鼓励。”
几年来,园区重点在良种引进、良法配套、良田保护方面进行试验研究,高标准完成各项科研试验示范项目280余项,推动寒地水稻平均亩产由620公斤提高到638公斤。
整个建三江分公司也在着力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和品牌农业,农业科技贡献率77.1%,科技成果转化率98%以上,位居全国第一。并建设国内最先进的建三江数字农业管理云平台1处,率先在全国打造8个智慧农场群。
截至目前,建三江分公司辖区的1000万亩水稻长势良好,即将喜获又一个丰收年。他们正有序组织做好秋收准备,确保粮食全部归仓。
保护黑土地 遵循绿色方向发展
端牢“中国饭碗”,肥沃的黑土地不可或缺。
建三江广大种植户黑土地保护意识逐步提高,越来越多的绿色防控技术出现在田间地头。
记者了解到,自2004年开始七星农场对全场126万亩耕地进行土壤采样,按照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要求,设定500亩为一个采样单元,3年一循环,每年采集1200个样品。对采集的土壤样品进行17项指标的化验检测分析,形成土壤肥力分布图。结合历年的土壤肥力分布图,建立了适合本地区的土壤养分丰缺指标体系和土壤施肥指标体系。
农场根据测土数据生成每个地块的“处方图”,为全场种植户提供施肥建议卡,指导种植户精准施肥。同时,通过旱平免搅浆、有机肥替代化肥、江水灌溉、绿色农业替代化学农业、秸秆还田等十余项技术措施,使有机质含量稳步提升。截至目前,七星农场已积累了18年的化验检测数据,提出了“控氮减磷稳钾”施肥模式,并在全省大面积推广。
“这几年,农药、化肥、除草剂使用量减少,不仅给土地储备了‘后劲儿’,而且粮食的品质还得到了提升。”说起肥、药减量的好处,七星农场第三管理区种植户孙明江算了一笔清晰账:随着粮食品质越来越好,他的品牌粳米已远销北京、上海、四川等十多个城市,能实现一地多收。
七星农场有限公司党委书记黎东光说,为保护好、利用好黑土地,农场坚持因地制宜、用养结合、科技支撑、综合施策,建立了黑土地保护实验室,不断探索和推广黑土地保护“良法、良方、良技”,通过工程、农艺、生物等措施,着力打造黑土地保护“七星样板”。
合理利用水资源是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今年,建三江分公司青龙山灌区入选全国第一批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推进现代化灌区建设试点灌区,成为全国首批获此殊荣的11个灌区之一,也是黑龙江省唯一入选的灌区。在青龙山灌区建设中采取灌排结合和“三水联合调度使用”,推广应用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技术,使灌区具备了高效节水的扎实基础,为建设现代农业领域航母发挥水利支撑保障作用。
如今,北大荒集团正全力做好秋收准备工作,静待接下来的收获热潮,为实现粮食颗粒归仓,压牢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奋力前行。(黑龙江日报记者 姜斌 刘畅)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