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是第33个全国“土地日”,今年“土地日”的主题为“节约集约用地 严守耕地红线”。土地是发展的第一资源,黑龙江省土地资源总量丰富,土地面积位居全国第六,利用好每一寸土地,让寸土生寸金,是对自然资源禀赋的最好回馈。党的十八大以来,黑龙江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牢严守耕地红线,土地资源利用水平稳步提升,节约集约用地水平不断提高,有力支撑了龙江经济社会发展。
保护好黑土地,筑牢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
新形势下,自然资源工作既面临难得的战略机遇,同时又经受严峻的压力挑战。黑龙江省自然资源部门准确把握新时代新征程自然资源工作定位,把主题教育作为提升工作质效、提升履职能力、提升服务水平的主要手段,聚焦全系统各项中心任务,不断利用新思想、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提升高质量发展本领,推动全省自然资源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龙江新篇章贡献自然资源力量。
牢记国之大者 坚决守好资源安全底线
今年的全国自然资源工作会议明确要求,要把完善自然资源领域国家安全体系的重任牢牢扛在肩上,不断增强维护安全的能力。黑龙江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牢固树立底线思维,把严守资源安全底线作为思考和推动工作的前提,维护粮食、能源资源及其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不断强化资源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确保农地农用、粮地粮用
多措并举坚守耕地保护红线。黑龙江作为耕地资源大省,肩负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2022年,黑龙江省粮食总产量1552.6亿斤,占全国的11.3%,粮食生产实现十九连丰。全省耕地保有量任务2.4993亿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2.0327亿亩,均为全国第一。因此,黑龙江省的耕地保护工作地位重要、作用独特、举足轻重、不可或缺,稍有偏差、放松、懈怠,就会有难以承受之责,务必要头脑清醒、态度坚决、行动果断。
当前,耕地保护工作就是现在自然资源部门最重要的政治任务,是首位职责、头等大事。职责所在必须主动担当作为,使命所系必须奋勇争先,压力紧逼必须全力破题解难。要集全系统之力,做到基本底数要清、管理政策要清、层级责任要清、整改措施要清,加压加码,体现重视,督促整改。要把耕地保护工作紧紧抓在手上,这是自然资源系统的应尽责任,是党员干部的使命担当。必须要转变思维,把“管用结合、用保统筹、先保后用、以保促用”的工作理念贯穿始终,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进出平衡”制度。要在全省范围内集中开展排查治理工作,做好自然资源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推动健全全省自然资源督察监管机制。
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安全作为国家总体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着国家的经济安全和现代化建设。截至2021年年底,黑龙江省发现各类矿产137种,查明资源储量的88种,石油、石墨、煤炭、铜、钼等优势明显,在全省区域经济发展中贡献突出。要锚定提升能源资源安全保障能力这个目标,在“找得到、管得住、用得好”上下功夫,努力提升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和保护利用水平,着力将黑龙江省矿产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竞争优势和经济优势。要按照“以需定查”“找用结合”的总体思路,谋划开展好新一轮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查专项行动,扎实推进矿产资源能源债券项目实施,加大矿产资源市场化出让力度,奋力走出黑龙江省矿业产业转型升级的新路子。
做好要素支撑 助力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年初以来,随着疫情形势变化和防控措施优化调整,党中央、国务院稳增长政策措施全面落地见效,黑龙江省聚力拼经济、全力上项目、蓄力谋发展。龙江高质量发展迎来了新的窗口期和战略机遇期。今年一季度,黑龙江省GDP增速达到5.1%、高于全国0.6个百分点,排名全国并列第9位,全省经济运行呈现稳中有进、整体向好的态势。自然资源部门作为要素保障部门,竭尽全力保发展助发展。紧紧围绕“实施省级重点项目1000个,年度投资3000亿元”的目标任务,全力以赴推动重点项目建设驶入快车道,全省1000个重点项目中,累计完成用地保障项目697个,批复率已达69.7%。
稻田画
聚焦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建立全链条建设用地保障模式,涵盖规划选址、预审转征、供地发证等所有环节,推进重点项目批后快征、征后快供、供后快用、快速发证,全面提高审批效率。在服务全省大局中找准切入点和落脚点,发挥自然资源部门保障全省振兴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支撑性作用,更加有力地保障全省经济稳增长。
健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加快建立健全“多规合一”、上下协调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优化国土空间格局,发挥规划引领作用,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空间保障。当前黑龙江省的“三区三线”划定成果已正式启用,省级国土空间规划与哈尔滨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已上报国务院待批复。其余12个市级规划成果及省内拟编制的79个县级规划成果均已报送。后续,继续做好市县级规划审批工作,切实提高规划质量,让各级国土空间规划真正成为“能用、好用、管用”,引领发展的规划。
充分释放优惠政策潜能。去年,国家和黑龙江省出台了多个做好用地要素保障的相关文件。近期,自然资源部又出台了关于深化规划用地“多审合一、多证合一”改革、完善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登记管理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全省自然资源部门围绕解决实际问题,找准结合点和切入点,提升政策执行的精准度和灵活度,大胆尝试、勇于探索,创造性执行政策,挖出政策的“真金白银”,最大限度扩大政策空间、释放政策效能,解决全系统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
做好资源节约集约利用。随着城镇化快速发展,当前全省用地供需矛盾、用保矛盾日益突出,资源浪费、粗放利用等情况仍然存在。必须深入落实全面节约战略,坚持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提升土地精细管理水平,秉承精准配给、统筹管理、有偿使用原则,因地制宜、综合施策,提升要素使用效率,把资源用在刀刃上。注重源头管控,将节约集约的理念贯穿在各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实施之中。聚焦产业政策引导,严格把控用地标准,推行节约用地模式。把好审批关口,对于耕地特别是永久基本农田,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少用。推动矿山“三率”持续提升,强化推进绿色矿山建设,提高自然资源节约高效利用水平。
推动绿色发展 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责部门,必须转变固有的思维方式,进一步完成山水林田湖草沙全部要素的有机整合,真正履行好助力绿色和谐发展的职责使命。
风景美如画
全力做好中央环保督察问题整改。目前,黑龙江省自然资源厅积极推进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拿出对省委负责、对龙江百姓负责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将其作为重大政治任务、重大民生工程、重大发展问题,以鲜明的态度、果断的措施来抓好、抓实、抓到位。坚持以案为戒、举一反三,深挖问题根源,形成防范机制,健全规章制度,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持续推动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生态保护修复是生态文明建设中十分重要和基础性的工作。黑龙江省有历史遗留矿山近3000座,矿山修复面积3.6万公顷,矿山治理修复费用巨大。要督促指导市地政府履行好历史遗留矿山修复的主体责任,探索找到符合龙江实际的生态修复道路,加快市场化方式推进历史遗留矿山修复进程,形成全方位、全要素、全流程的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格局。继续实施小兴安岭—三江平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工程试点,加快项目建设和验收,确保按照时间节点高质量完成。
推进绿色矿山和绿色勘查体系建设。建设绿色矿山和绿色勘查体系是实现矿产资源绿色开发、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避免增加生态环境损害、减少历史矿山增量的重要举措。突出观念创新、技术创新、手段创新,引进和推广新技术、新方法,将绿色勘查、绿色发展理念运用于矿业生产建设全过程,建立健全绿色勘查技术和管理体系,做到开采与治理同步,监管与引导并重,把“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落到实处。
践行为民服务宗旨 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自然资源作为重要民生保障部门,始终坚持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根本评判标准,着力解决自然资源领域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把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营商环境的关键词就是“服务”。作为要素保障部门,要通过科学合理及时的政策供给,高效有序便捷的审批服务,敢于攻坚破难的责任担当,让企业和群众真正体验到“兴业干事有扶持、审批办事无障碍”。坚持以“环节最简、材料最少、时限最短、费用最小、便利度最优、满意度最高”为标准,不断在时限、环节、材料等方面进行压减优化,继续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充分利用大调研活动、领导干部“包联”和常态化“走流程”等有效机制,切实掌握难题堵点,明晰群众诉求,有针对性地出政策、解难题、通堵点。
丰收
进一步提升不动产登记水平。不动产登记直接关系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是自然资源部门直接服务人民群众的重要窗口。当前,不动产登记改革已进入“深水区”,需要有直面问题的勇气,要坚持向高标准看齐,全力以赴地去解决、去推进。持续推进房地一体宅基地确权登记颁证,积极推进“交房即交证”“带押过户”试点。扎实做好二手房交易及水电气联动过户等“一件事一次办”工作,全面提升不动产登记服务水平和便利度。
进一步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障安全是经济发展和服务民生的根本前提。要超前谋划、做好预判,抓实抓稳抓细地灾防治的各环节,确保人马齐备、以策万全。做好地质灾害隐患排查,落实会商研判、巡查值守、监测预警、应急转移等各项工作,全力防范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压紧压实各部门安全生产责任,坚决守住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防线,以实际行动检验主题教育的成效。
时代的脚步催人奋进,千斤的重任铭记于心。按照中央和黑龙江省委决策部署,省自然资源部门牢牢把握主题教育“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在理想信念上进一步坚定,在思想觉悟上进一步提高,在能力作风上进一步转变,在履职尽责上进一步突破,推动黑龙江省自然资源事业向更高处攀登,向更远处迈进,向更光明处进发,为奋力谱写龙江振兴发展新篇章而接续奋斗!(杨美璐 黑龙江日报记者 杨桂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