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龙江    |     直观中国     |     高端访谈    |     原创     |     名企品牌     |     龙游天下      |     舆情智库
东山区“新农业”成为鹤岗“后花园”
2023-02-21 09:15:00来源: 黑龙江日报编辑: 刘才星责编: 赵滢溪

  放大城乡结合区位优势,做足城郊特色农业文章,大力发展城郊“新农业”。近年来,鹤岗市东山区用于发展特色城郊农业的投入达2600余万元,城乡融合发展,变身城市后花园,助力区域经济发展,农业收入四分天下有其一。

  正月里,记者慕名来到东山区蔬园乡新生村,走进了一个5000公里内、能用一部智能手机实时管理操控的智能温室大棚,感受了一次冬日城市里“新农业”的田园气息。室外寒风习习,棚内的哈密瓜苗已有10厘米高,一片绿油油。

  大棚承包人“新农人”李福海现场演示了用手机调温、调湿和监控,并指着大棚墙壁上的温室手机智能控制器说,“无论我是否在大棚,只要不出手机信号区域,按照事先设定好的种植管理参数,就可实时管理大棚。”像这样的智能温室大棚,东山区去年底投资969万元,已经建设了17栋,并全部发包了出去。

  近年来,东山区立足自身区位优势,抢抓机遇大力发展城郊经济,以打造休闲旅游基地、绿色食品基地、生物经济基地为目标,围绕“三发展、两促进、一推动”工作思路,即发展菜、果、药三大特色种植产业;促进城郊农业旅游发展,促进农业三产融合发展;推动城郊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城郊特色农业得到高质量发展,“三农”工作成效显著。

  优结构抓特色推动城郊特色农业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东山区不断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让农民腰包越来越鼓。

  丰富“菜篮子”。东山区科学调优棚室果蔬种植结构,不断引进新、优、特品种。全区蔬菜种植面积8500亩,现有设施蔬菜大棚2300余个,蔬菜种类达到30余种,年产蔬菜量5560万斤,占市区蔬菜供应市场五成以上。大力发展蔬菜窖储,反季供应窖储蔬菜2800万斤,实现蔬菜“淡季不淡、旺季不烂”的同时,增加农民收入。引领农户积极参与“菜园开发利用”整合零散土地450亩,打造示范村3个,带动种植户人均增收2000元左右。蔬园乡黎明村集中25亩温室大棚,冬季统一种植婆婆丁、小白菜等反季蔬菜,冬季产量约7万斤左右,销售收入80多万元。

  托稳“果盘子”。依托独特地理位置优势,东山区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采摘产业,建设了30余栋日光节能温室,引进新优品种10余种,培育“久久红颜”草莓、“莱克西”蓝莓、“以色列硬粉778”番茄等果菜品种,都独具特色,年产3.2万斤;栽种西瓜、香瓜等陆地瓜果187亩,年产91万斤,采摘期可持续到9月,通过现摘现卖、直采直销,让农民市民双受益,年均增收20%以上。东方红乡东兴村通过中组部扶持资金建设的两栋500平方米日光温室大棚,打造草莓采摘园,种植丹东“久久”草莓,仅一月份销售量就达5万元。

  建好“药匣子”。东山区种植五味子、苦参、射干等20余个中药材品种共8245.2亩,年产中药材122.83万斤;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建成3900亩标准化种子种苗种植繁育基地;发展中药材产地初加工,已建成新发村五味子烘干展示基地,年烘干能力30万斤;打造新发村灵芝种植基地,灵芝孢子粉成功销售入市;建设“蟾蜍养殖基地”,养殖蟾蜍150万只,由此构建了种、产、加结合的全链条产业化发展体系。正和丰中药材种植有限公司在红旗林场、三道林场种植北仓术、射干、黄芪等中药作物1283亩,年产78.7吨,年经济效益达404.05万元。

  提环境强基础做强城郊农业旅游

  抓住乡村旅游兴起的时机,东山区独辟“点线面”立体式乡村旅游新路径。

  打造乡村特色旅游点。创建了桦春村、前进村等9个原乡原味的美丽乡村示范村,发展休闲农业经营主体16家,打造了和胜村荇菜花网红打卡地、前进村垂钓餐饮民宿综合体、新生村采摘观光产业园等精品旅游点,朝鲜民俗特色游、田园生态游、采摘休闲游等一系列乡村旅游业态遍地开花,让游客感受和领略乡村风光与乐趣,同时带动周边农民就业100余人。

  谋划区域精品旅游线。东山区发挥属地区域优势,整合区域内农场、林场旅游资源,将乡村特色旅游点与梨花谷、金顶山森林游,松鹤西湖、鹤立湖避暑游,宝泉岭农业产业园、梧桐河生态游等本市重点旅游路线穿插结合,策划推出了3条精品旅游路线,形成串珠成链、连线成片的全域旅游发展态势。

  提质乡村旅游基础面。围绕乡村旅游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作用,东山区整合农业、水利、交通等资源要素,对产业资源、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等进行系统化提档升级,实施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建设人工水域4个,建成了集户外观光、滨水休闲于一体的“桃花源”,成了城市市民和旅游者的网红打卡地。他们还实施了国土绿化项目,栽植树木11.3万株,打造了民俗文化墙17面,人居环境日新月异,进而实现了“处处是景”的乡村旅游风貌,近年来环境及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300余万元。

  精加工强生物农业三产融合发展

  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东山区围绕“稳固一产、做强二产、提升三产”的发展基调,着力做好“土特产”文章,做大做强农业产业。

  巩固提升绿色发展优势。2022年,全区104万亩农作物丰产丰收,实现粮食产量8.35亿斤,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27.07亿元;建设了农作物品种推广示范基地,展示优质高产玉米、大豆品种70余种,优质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并获评全国玉米绿色高质高效行动示范县;探索发展智慧农业,该区打造了永利村“物联网”示范基地,推广应用农业物联网技术,实时远程动态监测气象、土壤墒情、苗情、虫情,把农作物种上“云端”。

  加紧构建农产品加工体系。2022年东山区规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实现5.8亿元,加工转化率21.73%,培育龙头企业12家,专业合作社188家,绿色食品品牌33个。爱德人食品、迦泰丰粮油等优质企业不断延伸产业链,打造了“鹤豆香豆制品”“梧桐东北珍珠米”等特色农产品品牌;引进了耀麒绿色林下产品加工项目,补充了该市在坚果、蓝莓等山野果加工领域空白。

  横向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发挥生物产业园区对特色产业的带动作用、核心辐射作用。东山区依托经纬糖醇、鹤芝灵生物科技等重点生物企业,充分利用农村现有生物质资源优势,以农作物秸秆、林下废弃物等为主要原料,融合生产、加工、研发、示范、服务等全产业链条,园区内每年生产木糖5000吨、液体木糖3000吨、腐殖酸6万吨、有机肥20万吨、年发电量4.2亿千瓦时,年产值达6亿元,推动农业生产向二、三产业延伸,已经形成了三产融合的良性高效态势。

  展望未来农业发展,东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一致认为,要深入贯彻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总抓手,守好“三农”基本盘,立足特色区位优势,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推动产业农业做大做强、数字农业做深做实、休闲农业做精做细,打造可游可玩可赏城郊农业,真正建设具有东山特色的“城市后花园”。(李伟 黑龙江日报记者 王白石 王宗华)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