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科技赋能,拼出又一个“4000万吨以上” 大庆油田油气产量当量稳了20年
大庆油田传来消息:2022年,油气产量当量继续稳定保持在4000万吨以上,这一“稳”,持续了20年;原油产量保持在3000万吨硬稳产,这一“稳”连续8年;生产天然气超过55亿立方米,这一“稳定增长”连续保持了12年,并创10年来最大增幅。
一个油田,原油累计产量近25亿吨,为中国能源安全“护航”63年。
三次采油 标准独步世界
资源有限,科技无限。
在石油界,通常把利用油层能量形成的自喷采油称为一次采油,二次采油则需通过注水将油“挤”出来,而三次采油就要依靠化学剂把油“洗”出来。随着石油资源开发难度越来越大,三次采油技术成为老油田提高原油采收率的重要技术手段。
2022年大庆油田三次采油产量突破千万吨,前11个月产油量就达1026.4万吨,占全油田产油量的37.4%,创历史新高。这是大庆油田三次采油连续21年产量超千万吨。
“大庆油田坚持应用一代、研发一代、储备一代,创新发展特高含水老油田提高采收率技术,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三元复合驱技术的集成配套和规模应用,采收率比二次采油的水驱技术提高20个百分点以上。”日前,党的二十大代表、油田党委书记、公司执行董事朱国文接受媒体采访时总结说。
就在2022年10月,经国际标准化组织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批准,“国际标准化组织石油和天然气工业技术委员会提高采收率分委会”落户大庆油田。这是我国石油勘探开发核心业务领域的新突破,对我国深度参与油气行业国际标准化活动、推动油气资源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石油大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采收率一室主任曹瑞波介绍:“大庆油田应用化学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的累计产量已经达到2.86亿吨,推动了世界石油行业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发展。”
目前,三次采油核心专利和专有技术不但在国内油田应用,还成功为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印度尼西亚、阿曼等国家提供技术服务。
2022年,大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又攻克了2.0版表面活性剂核心技术,相比现有技术,预计可提高采收率3%以上。在大庆油田,采收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就相当于找到一个油田。
科技创新的脚步从未停止。
在三次采油之后,油层含水率接近98%,相当于“水中找油、水中捞油”,大庆油田目前已经开始探索新的采油技术。
“大庆油田的新采油技术已经实现地质认识、驱油机理等多方面的突破,为进一步提高老油田采收率提供了有益探索。”中国工程院院士程杰成说。
科技自强 力保稳油增气
“嘀嘀——”庆新油田公司生产指挥中心油水井运行班班长沈立磊的手机突然响起,他立刻叫上同事准备上井维修。原来这是智能生产预警系统下达的工作指令,并直接发送到了手机APP上。
自1959年9月大庆油田被发现以来,一代又一代大庆石油人始终致力于科技自主创新,孜孜以求打造“石油科技王国”。如今,大庆油田积极推动“数字油田、智能油田、智慧油田”三步走发展战略,让油田生产管理从“地下”走向“云端”,用新动能推进高质量发展。为此,大庆油田把数据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为生产注入实用好用的“数字基因”,为油田发展赋能增效。近三年来,大庆油田累计完成4万多口油水井数字化改造,大型站场数字化建设覆盖率90%以上,成为中国石油首批数智化转型试点示范单位。
“稳油”还要“增气”。天然气作为清洁能源,在大庆油田年产量中的占比逐年上升。大庆油田正在加快从“一油独大”向“油气并举”跨越。
2022年3月,国家重点工程——四站储气库群正式开启注气,为实现油田天然气持续上产目标,最大限度发挥储气库调峰增销保供能力。
6月22日,大庆油田天然气分公司传出喜讯:我省最早建设的天然气长输管道智能化管控一年以来运行安全平稳,安全输送天然气超过12亿立方米,同比增加9.2%。管道全线2300余个参数、510余台设备全部实现远程监视、预警和自动操控,为“气化龙江”提供了有力科技保障。
坚持把天然气业务作为战略性、成长性、效益性工程来抓,天然气产量连年增长,迈上55亿立方米新台阶。2022年,天然气产量、销量分别同比增加10.4%和15.1%。如今的大庆油田,已经从“一油独大”发展到“油气并举”,建成了我国东北地区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基地、储备基地和协调枢纽。
科技进步依靠的是人才。2022年7月21日,大庆油田院士工作站正式成立。“大庆油田可持续发展研究”和能源安全调研活动同时展开。
绿色发展 建设百年油田
一个无人机,一个点,数字化赋能直视现场环保问题,锁定发生地点;一张定位图,一张表,智能化服务消除环保风险隐患,提升数据支撑。
“无人机在环保监督领域的深度应用技术研究”项目攻关组负责人、油田HSE监督总站副站长刘新军表示,截至2022年12月初,该项目已应用无人机助力发现处理环保问题358项。“落地污油确认准确率95%以上,‘全息数据’使环保监督效率提高了2至4倍。”
绿色发展既是建设百年油田的应有之义,更是国企的勇敢担当。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生产基地,大庆油田全力推进新能源业务,像抓油气一样抓新能源建设,建成投产了一批新能源项目。
2022年7月1日,由油田自主设计建设的中国石油首个水面光伏项目——星火水面光伏示范工程并网发电,标志油田正式将新能源业务并入主业发展。项目装机规模18.7兆瓦,年均发电2750万千瓦时,可减排二氧化碳2.2万吨。
12月12日,中国石油投产的首个风光储一体化开发新能源项目正式并网发电,标志着大庆油田新能源转型发展迈出坚实一步。
聚焦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双碳”目标,大庆油田通过创建七大绿色低碳示范园区,建设风电、光电、燃气发电,实现多能互补,加快推进绿色生态油田建设。截至2022年年中,大庆油田累计减排2.3万余吨二氧化硫、1.4万余吨氮氧化物、9万余吨二氧化碳;建成普通油层采出水处理站118座,油层采出水深度处理站124座,年处理采出水能力达6.1亿立方米,实现了采出水“零排放”;累计建成23座含油污泥处理站和7座泥浆处理站,含油污泥和废弃泥浆年处理能力分别达49.1万吨和339万立方米。
如今大庆正在加快新能源产业发展布局,全力争取新能源指标,全力谋划千万千瓦级“风光气储氢”一体化示范基地,油田绿色转型发展初见成效,已建成新能源项目15项,投产装机规模22万千瓦,建成了中国石油首个碳中和林及首个水面光伏项目。CCUS产业链逐步拓展,全面启动了油田首个百万吨级CCUS-EOR示范工程,实现了二氧化碳减排和油田提高采收率双赢。新能源业务正在成为大庆油田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极。(黑龙江日报记者 刘楠 赵吉会)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