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年元宵节来临,哈尔滨市中央大街辅街端街上,“点亮冰城60年”摄影作品展成为老街中的新亮点。一幅幅反映哈尔滨冰灯建设历史的老照片,镶嵌在透明的冰板里,在背景灯的映射下,散发着独特的美。
美丽的“冰图”
2023年,哈尔滨当代冰灯文化创建、传承整整60周年,由黑龙江省雕塑艺术委员会委员黎纲峰、端街历史文化创意街区发起人宋兴文联合中央大街管委会办公室,合作策划了这个哈尔滨冰灯历史图片展,解锁冰城哈尔滨的冰雪文化历史。
在本次图片展现场,数幅冰灯图片讲述了哈尔滨60年来冰灯发展的历史,彰显出冰城人的智慧和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
1963年哈尔滨第一届冰灯游园会,是哈尔滨当代冰灯文化的起点。“这是1963年哈尔滨第一届冰灯游园会的照片,照片里的冰灯是用‘喂得罗’(水桶)制作而成。”本次冰灯图片展的发起人黎纲峰说。“第一届哈尔滨冰灯游园会足足接待了25万人,轰动了全国。更值得一提的是,这届冰灯游园会上诞生了中国第一个雪雕。看,在这幅照片里,雪塑大象的背上,驮着一座冰封的木塔,寓意万象更新。”
“万象更新”,哈尔滨最早的雪雕作品
“第二届哈尔滨冰灯游园会,最主要的特点有两个:一是本届冰灯游园会是最早采用松花江天然冰制作冰灯;二是诞生了新中国第一个冰雕。”黎纲峰介绍。
“1979年,哈尔滨举办了改革开放后的新一届冰灯游园会。有趣的是,这次出现了冰鱼缸冰灯。就是制作一个冰鱼缸,里面再放置玻璃鱼缸,并配置加热器和灯,观赏鱼放在这样的鱼缸里,既能保证鱼的存活,又不妨碍夜晚观赏效果。”黎纲峰指着这张照片说,冰鱼缸里游动的金鱼,确实让市民眼前一亮。
天然冰制作的冰鱼缸
游客驻足欣赏
“我这次看到这么珍贵的图片史料,而且还是用冰把图片封到里面,哈尔滨人对冰雪真是情有独钟!”来自中央民族大学的学生赵炯骐对哈尔滨冰雪文化一直充满着好奇。赵炯骐一边听黎纲峰的介绍,一边用手机拍照。当得知本次展览还特意用“喂得罗”(水桶)制作了最原始的冰灯,赵炯骐就想一探究竟。跟随黎纲峰的脚步,赵炯骐来到了图片展现场对面的哈尔滨端街博物馆。
黎纲峰展示喂得罗(水桶)冰灯
在这家个人博物馆里,赵炯骐见到了“喂得罗”(水桶)冰灯。“哈尔滨最早的冰灯,就是用‘喂得罗’(水桶)盛满水,放在室外冻好,再将蜡烛放置其中,天黑点亮蜡烛,这个冰灯就可以使用了,它在当时有代替红灯笼的作用……”黎纲峰一边说着,一边演示了起来。赵炯骐听得很认真,他告诉黎纲峰,这样实地展示冰灯文化,他还是第一次看到,他会把这次有趣的经历分享给更多对哈尔滨冰雪感兴趣的同学和家人。
早期制作冰灯使用的水壶
宋兴文表示,在百年老街附近举办哈尔滨冰灯图片展,就是要把新春美好开端的寓意,通过冰灯图片展的方式传递给每一位游客和哈尔滨市民,希望在兔年,大家都有美好的开端。(记者 张澍)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