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龙江    |     直观中国     |     高端访谈    |     原创     |     名企品牌     |     龙游天下
邮储银行焕新发布手机银行8.0版本 打造智慧服务新体验
2023-02-02 16:19:30来源: 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 刘才星责编: 赵滢溪

  1月31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在“邮储银行跑出数字金融‘加速度’——金融科技创新成果发布会”上,正式发布了手机银行8.0全新版本,致力于将手机银行打造为“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和“随身化交互陪伴平台”,为客户提供数字化智慧服务新体验。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邮储银行手机银行客户数超3.44亿户。

  追求新发展 做“不一样”的金融服务

  邮储银行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兼顾金融服务的安全和体验,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更安全、更便捷、更高效、更智能、更温暖的金融服务。

  在手机银行8.0版本中,邮储银行全方位提升客户体验,将“千人千面”落到实处,更加强调个性化、定制化、特色化、精细化,聚焦不同客群的差异化需求,推出标准版、青春版、财富版、三农版、大字版等多个版本,以及湾区之光、浪漫大连、囡茜(Nanci)系列、胖虎卡系列等十余款主题,支持客户依据个人喜好定制专属的手机银行服务。

  为进一步加强居民财富管理,邮储银行手机银行8.0助力客户财富结构逐渐由单一配置向多元配置转型,实现财富积累。基于专业大类资产配置理论,运用依托大数据构建的资产诊断基准模型和智能算法,邮储银行根据客户的资产配置状况,对客户持有资产进行分析诊断,为客户一键生成专属财富体检报告,提供专属资产配置建议,客户可一键下单实现投资组合优化。

  此外,邮储银行手机银行8.0依托强大的数据存储和处理能力,支持客户查询自2014年11月至今长达8年的交易明细,单次时间间隔延长至两年,进一步提升客户体验。

  打造新智能 做“不简单”的金融工具

  邮储银行把握数字金融时代脉搏,加快数字化建设,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在技术应用创新上,邮储银行手机银行8.0版本依托自主可控的移动互联技术平台,将人脸识别、光学字符识别(OCR)、可信计算等多项技术融入登录、转账、理财、信贷等关键环节。

  在金融安全方面,邮储银行始终维护金融安全稳定,不断筑牢金融安全屏障。具体实践中,邮储银行聚焦高频交易,积极探索大数据、智能风控、号码认证技术在转账相关功能的应用,依托强大的反欺诈系统,大幅提升了手机银行转账限额,同时通过客户画像进一步简化了低风险账户间的转账认证操作。

  据介绍,邮储银行的反欺诈系统基于高维交易行为画像的实时反欺诈风控规则模型,运用“流式计算+批量加工”结合的方式实现模型在高频交易场景下毫秒级实时决策,并建设专家规则和机器学习模型双核驱动,构建以客户为中心的多元化交易安全体系,在提升体验的同时更加精准全面地识别风险交易,为客户提供实时高效、柔性智能的交易安全服务,切实保护客户资金安全。

  构建新生态 做“不单一”的金融场景 

  邮储银行以手机银行为渠道,全面重塑主动授信、财富管理、转账汇款、生活频道、本地服务、智慧场景等重点、亮点功能,优化客户交互体验,大力布局金融服务生态。

  聚焦场景金融,邮储银行着力加强手机银行生态建设。具体而言,邮储银行打造个人服务数字生态,基于精确的地理定位能力、丰富的场景开放能力和强大的数智驱动能力,支持产品及服务的个性化推送,实现了“千人千面”的极致体验;打造智慧场景生态,采用生物识别、大数据风控等技术,重塑信贷业务流程,全面推出主动授信产品,做到一键授权、快速审批、额度循环,为客户提供“智能金融决策大脑”;打造精准服务特色生态,全新升级交互方式,采用新一代语音识别16K引擎,通过先进的深度全序列卷积神经网络,大大提升了语音识别效果,为客户提供全方位、交互式、陪伴式体验。

  此外,邮储银行还在手机银行8.0同步推出以自有区块链技术为基础的数字藏品功能,发布了该行首款数字藏品——手机银行8.0“向新而升”数字藏品。藏品以“智慧兔”为主形象,生动可爱,将科技感、时尚感融为一体。此次发布的数字藏品面向邮储银行手机银行8.0客户免费发行,限量发行18888份。

  邮储银行始终坚守“金融为民”本色,践行科技兴行战略,全面推进数字生态银行建设。近年来,邮储银行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以科技为引领、以数据为驱动,不断强化专业核心、体系支撑、协同整合、科技助推、机制驱动、创新引领等能力建设,不断提升手机银行服务能力。未来,邮储银行将构建手机银行“线上+线下”数字运营双体系,全面打造“场景+金融”智慧服务强生态,致力于把手机银行打造成为客户交互的主要平台,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金融服务需求。(文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