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龙江    |     直观中国     |     高端访谈    |     原创     |     名企品牌     |     龙游天下      |     舆情智库
哈尔滨新区创业“强磁场”汇聚发展新动能
2022-09-16 09:19:17来源: 龙头新闻编辑: 刘才星责编: 赵滢溪

  12家企业入选国家级“小巨人”;128家中小企业入选省级“专精特新”;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000家,占全省的30%。记者从15日举行的黑龙江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启动仪式上获悉,从2017年获批成为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以来,哈尔滨新区始终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通过健全“双创”政策环境、完善“双创”发展生态、打造“双创”支撑平台,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打造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升级版”,用大众创业撑起高质量就业大舞台,以万众创新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哈尔滨新区创业“强磁场”汇聚发展新动能

“双创周”会场

  推进改革创新 优化“双创”生态环境

  来自深圳的华为、善行医疗,来自北京的奇安信、思灵机器人、超星,还有库柏特、东软、惠达科技、哈工大人工智能研究院等极具成长性的创新企业,都汇聚在深哈产业园,在这片创业热土上筑梦圆梦。

  5年来,哈尔滨新区抢抓“龙粤”“深哈”合作历史机遇,加快推动技术、人才、资金等“双创”要素的流动,建立以产业园区为载体,科研创新为支撑,全流程服务为保障的科技成果产业化机制,形成了以深哈产业园区为代表的“双创”产业园,建设了以省工研院为代表的全省规模最大孵化园区,现有各类孵化器54个,“双创”生态更加完善。

  做好先行先试大文章。哈尔滨新区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聚力为“双创”打造全国一流营商环境。目前,该区已成功“带土移植”45项深圳特区经验;有序推进553项跨行业、跨领域改革;206项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全部落地;“承诺即开工”等3项典型创新案例上报中央改革办;15项改革获评“全省百佳优秀改革案例”。

  与此同时,新区做好服务大文章,推出“政务服务套餐”59项,企业开办时间最短实现“秒批”,累计兑现政策26.5亿元,惠及企业967家,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859家。

哈尔滨新区创业“强磁场”汇聚发展新动能

企业产品展示

  厚植“双创”沃土 加速创业带动就业

  日前,哈尔滨新区发放了价值300万元的大学生创业“加速包”。现场参加发放活动的大学生纷纷表示,新区创业“加速包”从创业全流程出发,每个环节都给予政策支持,干货满满,让他们对在新区创业充满期待。

  据悉,哈尔滨新区大学生创业“加速包”作为全国知名品牌,被列入今年国家“双创周”12个重点展播项目,并在全国复制推广。

  5年来,哈尔滨新区高标准开展系列“双创”品牌活动,厚植“双创”沃土。成立6个大学生就业实习基地,打造“24小时永不谢幕的招聘会”,成立省内首家职业指导工作室,累计吸引汇聚各类人才33.5万人,两院院士、省头雁等高端特殊人才140人,硕士及以上学历人才1.52万人,专业技能人才11万人。

  目前,哈尔滨新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增加至21家,占全省17.36%;院士工作站18个,占全省四分之一;青年见习实训基地达到88家。累计开发就业岗位5.2万余个,“首个就业服务专员”经验在全省推广。

  与此同时,哈尔滨新区充分发挥政策引力效应,连续举办“黄金30条”“新驱25条”“新区人才政策”“高新技术企业申报”等系列解读活动,成为带动全省全市创新创业的强力引擎。

哈尔滨新区创业“强磁场”汇聚发展新动能

认真介绍产品性能

  打造服务平台 提升融通创新能力

  时下,在哈尔滨新区的中小企业,都很喜欢赴一个“约会”——“融在新区·相约周五”。作为哈尔滨新区倾力打造的服务企业、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的系列品牌活动,“融在新区·相约周五”成为今年全国“双创”周主会场主题展示项目。

  “相约”从不负约,“融通”一直畅通。“融在新区·相约周五”着力搭建企业与政府、金融机构、高校、行业协会之间的对接平台,创造了信息共享、资源整合、人才交流、就业对口直通车。一年来累计举办对接会67场,惠及企业1300多家,吸引创业者千余人,解决企业诉求428项。

  与此同时,全力打造“哈尔滨新区惠”综合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政策宣传、一站式综合性审批、多部门联合办公、可定制审批流程等诸多功能,服务企业800余家,全面实现政务服务“零接触”。(记者 薛婧 孙海颖 摄影 苏强)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