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骨干力量,具备人才优势才能有创新优势、发展优势”……机关“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启动以来,“齐聚英才”四个字成为齐齐哈尔市振兴发展的热词。今年上半年,全市多措并举,紧紧抓住服务产业这条主线,贯通人才引进各个环节,引进大专及以上高校毕业生9234人,具有技能等级证书人才1368人,构筑起人才发展新高地。
“市县委书记进校园”“名校优生” 引才逾五千
为构筑人才发展雁阵格局,齐齐哈尔市强化顶层设计,印发《“齐聚英才”引才行动实施方案》,实施产业链供应链引才、乡村产业人才引育、创新创业引领、人才优选计划、 柔性引才兴业5个专项计划,用一项项创新举措吸引集聚各类人才。
哈尔滨工业大学毕业的博士研究生柴艳鑫通过市县委书记进校园齐齐哈尔专场活动和“齐聚英才”微信公众号,注意到了“名校优生”的选聘公告,人才政策和家乡情结让她毫不犹豫报了名,最终顺利加入市人才工作中心。柴艳鑫说:“我是被家乡的人才政策吸引回来的,我会努力学习、工作,为人才强市建设尽一份绵薄之力。”
今年,齐齐哈尔市启动“市县委书记进校园”引才活动,线上举办直播宣讲会齐齐哈尔专场,市委书记王刚参加活动并发表引才宣讲;市委书记王刚亲自带队走进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齐齐哈尔大学洽谈合作,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富裕县、依安县、建华区、梅里斯达斡尔族区4县区委书记分别走进高校宣讲引才。活动期间,共签订就业意向4142项,引进毕业生3964人。
市委编办干部冯燕是2014年齐齐哈尔市“名校优生”计划引进的人才,她对记者说:“人才引进给了我们年轻人一个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为这个城市贡献力量。”
据了解,该市2022年“名校优生”选聘分两批次组织进行,截至目前,选聘公告浏览转发量达55.2万人次,审核通过超1万人,引进1301人。其中,市直局属部门引进170人,下沉到县乡岗位1131人,他们活跃在全市各条战线,成为助推齐齐哈尔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生力军。
“丰羽计划”“不负韶华国聘行动” 助力产业引才
今年23岁的王乐栋从昆明理工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后,被齐齐哈尔招引人才的政策所吸引,来到黑龙江紫金铜业有限公司就职,成为一名企业信息管理员。“公司对新入职人员专门制定‘师带徒’制度,让我更快地适应工作环境,掌握了许多专业知识和工艺常识,真心感谢公司这个大平台让我得到锻炼和提升。”谈起现在的发展,王乐栋动情地说。
重点产业人才引进“丰羽计划”是该市持续实施的一项引才举措。今年上半年,全市新增计划31个,龙江县、克东县、建华区、碾子山区,大力支持龙江元盛食品有限公司、齐齐哈尔黑龙国际冰雪装备有限公司、蒙牛乳业(齐齐哈尔)有限公司、黑龙江飞鹤乳业有限公司等15家企业引进人才。目前,全市现有“丰羽计划”岗位350个,实际引进328人。
同时,按照省政府安排部署,他们还举办“‘不负韶华 国聘行动’齐齐哈尔市强工业招才引智促发展”专场活动,市工信局、市委组织部代表现场接受访谈,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中车齐齐哈尔车辆有限公司、建龙北满特殊钢有限责任公司、益海嘉里(富裕)现代农业产业园4家工业企业重点推介。活动期间,面向社会集中发布66家企业的1100余个优质岗位,全网65万人次观看、参与招聘直播活动,直播间内求职者积极踊跃报名。
“惠企服务专班”优惠政策 留住高层次人才
走进齐二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发中心,车床团队负责人杨晓东正在对机床研发设计图进行修改,作为齐齐哈尔市首批领到人才卡的技术人才,他不仅享受到系列优惠政策,更感受到齐齐哈尔对技术人才的重视。
参照《新时代龙江人才振兴60条》,该市修订完善了《齐齐哈尔市高层次人才子女就学优待细则》,高层次人才子女可在幼儿园、小学、初中学龄段各享受一次自主择校待遇。就职于齐齐哈尔医学院的高层次人才张可勇,主持完成省部、厅局级科研项目8项,获得科学技术奖项4项。前不久,当他得知在市教育局的统筹安排下,他女儿今年9月可以去自己理想的学校就读,内心十分激动。他表示,今后会扎根在这片黑土地,在这座充满激情与活力的城市实现自身价值。
近两年,齐齐哈尔市人才办牵头,联合人社、科技、工信等市直部门和各县(市)区委组织部组建“惠企服务专班”,深入全市部分重点企业开展“送政策、访需求、解难题、增信心、谋发展”的专项活动,切实增强了企业获得感。年初以来,“惠企服务专班”先后深入到中国一重、建龙北钢、紫金铜业开展“送服务”行动。同时,他们建立“市人才办惠企人才政策服务”微信群,涵盖300余个大中小企业,每天推送惠企政策,解答企业各种难题。
如今,齐齐哈尔市经济发展质效稳步提升,活力不断增强。全市着力打造人才干事有舞台、成长有空间、发展有未来的创新创业热土,正凝聚起以人才振兴引领鹤城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强大动能。(岳佳璇 黑龙江日报记者 孙昊)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