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龙江    |     直观中国     |     高端访谈    |     原创     |     名企品牌     |     龙游天下
哈尔滨:以创新蝶变 借“高地”跃升
2022-07-20 09:36:20来源: 黑龙江日报编辑: 牟海微责编: 赵滢溪

  十年,沧海一粟;十年,斗转星移。对于一座城市而言,如何砥砺奋进征程,怎样唱响发展乐章?答案潜藏在十年之间,蕴含于匆匆脚步之中。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亲临黑龙江考察指导,为省会哈尔滨发展指明方向:要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强化创新链和产业链、创新链和服务链、创新链和资金链对接,把振兴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哈尔滨锚定创新驱动不松劲,奋力走出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新路子。

  回首十年,一场场新旧动能快速转换,一个个率先和首创在这里诞生,一项项突破把“不可能”变成现实……创新,奏出最激昂的“哈尔滨乐章”。

哈尔滨:以创新蝶变 借“高地”跃升

东轻生产现场。

  科技创新 一项项突破把“不可能”变成现实

  蜚声世界的白鹤滩水电站,是我国打造出的又一张引领世界的“国家名片”:全球单机容量最大功率百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实现了我国高端装备制造的重大突破。而这重大突破的缔造者之一,就是冰城老牌制造企业——哈电集团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

  10年前,哈电电机依托白鹤滩百万千瓦工程开始科研课题研究;10年间,世界首台精品座环、首台精品导水机构、右岸首台精品转子……一个个关键、精品部件的“横空出世”,成为引领中国水电勇闯世界水电“无人区”的开路利器。

  2022年6月5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惊艳出征。让龙江百姓倍感骄傲的是,飞船关键部位的大量“高精尖”材料产自于东北轻合金有限责任公司。

  破解卡脖子难题,成功实现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用超大规格铝合金锻环的技术攻关;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实现国产大飞机机翼壁板用某系王牌合金铝加工拉伸板的技术攻关……10年间,东轻突破一个又一个难题,为我国探索太空世界擎起了“银色脊梁”。

  上天、入地、探海、登极,哈尔滨从未停下探索的步伐。一项项“第一”,惊动神州大地,吸引世界目光。

  科技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而堪称“科技富矿”的哈尔滨,蕴藏着不竭的动能。

  仅“十三五”期间,哈尔滨重点围绕机器人及智能装备、高性能复合材料等领域,组织实施了一批科技项目,不断突破重点领域的关键技术瓶颈:1500毫米汽轮机末级叶片、大型燃机涡轮机匣整体精铸等多项技术打破了国外垄断。

  与此同时,科技成果正源源不断地转化成生产力,科技型企业接续生成。2012年,哈市高新技术企业344家,在孵企业1278家,重点实验室82家,技术合同成交额64.2亿元,研究人员2.7万人;到2021年末,哈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751家,在孵企业4933家,重点实验室228家,技术合同成交额265.86亿元、研究人员4.34万人……

  当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和哈大齐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新使命赋予这座城市的时候,那植根于骨髓里的创新基因正释放出更具活力的潜能。

  体制机制创新 “哈尔滨速度”叫响全国

  炎炎夏日里的哈尔滨,塔吊林立,机声轰鸣,施工现场建设火热,新增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生长壮大。

  数据无言,见证史册。今年上半年,哈市新增市场主体99926户,同比增长35.01%,创历史新高。市场主体实有总量从2012年的52.75万户增长至2021年的102.41万户,9年增长94%。

  数字刷新的背后,是在体制机制创新撬动下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

  近日,市民刘辉通过哈市“企业开办直通车”系统,提交了松雷国际文化创意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哈尔滨分公司的设立申请。从提交申请到拿到营业执照,不到4个小时。惊讶、惊奇、惊叹,刘辉的“表情包”写满点赞。放到10年前,设立一个公司至少需要去三四个地方,耗时十多天。

  从11.5天到4小时,压缩率达98.5%!在2021年全国营商环境建设交流现场会上,哈市作为企业设立指标的唯一代表介绍了经验,“哈尔滨速度”叫响全国。

  扛起省会担当,哈尔滨始终把自己摆在全国先进城市的坐标中审视差距,哪个城市最优就学哪儿,不断破解发展短板。

  高标准化身“行动派”。在加快推进一体化政务服务上,哈市以“一网通办”“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牵引,打造“一网、一门、一次”深度融合的政务服务新体系。截至目前,哈市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已集成市本级和区县(市)政务服务部门的1.91万个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97.7%,“最多跑一次”率达99.21%,“零跑动”率达83.92%,企业开办、登记财产、纳税、政务守信践诺4项指标全国领先。

  哈尔滨新区 先行先试领跑改革创新

  从科技创新的厚积薄发,到体制机制创新的大刀阔斧,创新,已融入冰城血脉,成为这座城市律动的最强音。

  2015年12月16日,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传来——全国第16个国家级新区获批。从此,自带先行先试基因的哈尔滨新区,引领哈尔滨的创新走上新高度。

  实至名归,再上层楼。2021年,新区江北一体发展区386家企业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同比增长77%;科技型中小企业859家,同比增长62.38%;省级以上研发机构达到197家,已形成了从工业科技到农业技术,从航天工程到“三海一核”,从动物生物制品到玉米工程的多门类、全链条的科技支撑。

  一座新城的崛起,除了创业者、管理者的不懈付出,更是抓住了历史性机遇——国家级新区、自贸试验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行政区,“六区叠加”的政策加持,推动新区不断在体制机制创新、优化营商环境、加大供给侧改革等方面大胆试、无畏闯、自主改。截至目前,梯次推进各类改革创新项目553项,其中3项综合性改革全国首创,16项综合性改革全省首创,22项改革入选国家级、省级改革试点,48项改革在不同范围复制推广。

  7年来,崛起中的哈尔滨新区,吸引了世界500强企业、头部大咖纷纷北上,投巨资在新区布局超级大项目。近段时间,踏着我省“四大产业”的节拍,新区的数字经济、生物经济迎来爆发期,一批领军企业踏浪而来,谈合作、落项目、赶工期。

  创新是新区阔步前行的不竭动力,也是其挺立潮头,勇做改革创新领跑者的资本,更赋予其底气:“其他地区有的政策,新区都可以有;其他地区没有的政策,新区都可以谈”。

  2016年5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哈尔滨考察调研的哈尔滨安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如今已发展成为安天集团。6年来,牢记总书记嘱托,安天人砥砺前行,与哈尔滨新区同频共振,快速成长。“在我看来,新区正在成为东北亚最富活力的创新驱动增长极。”安天集团董事长、首席构架师肖新光,蓄足期待。(文/摄 黑龙江日报记者 李爱民 韩丽平)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