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龙江    |     直观中国     |     高端访谈    |     原创     |     名企品牌     |     龙游天下
一系列稳主体、保供应、促消费政策出台 龙江消费市场渐热
2022-07-04 08:56:53来源: 黑龙江日报编辑: 于灵爽责编: 赵银平

一系列稳主体、保供应、促消费政策出台 龙江消费市场渐热

师大夜市。

  炎炎夏日,骄阳似火,依然挡不住龙江人民的消费热情,吃喝玩乐购,一样不能少!

  为进一步挖掘消费潜力,从6月初开始,我省推出多项活动和扶持政策加快恢复企业生产经营,拓宽助企纾困渠道,加快推进全省消费品市场回暖。全省各地推出七十余场形式多样,涉及品类丰富的活动。

  扩内需政策 拉动消费上扬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也是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直接体现。近日,我省释放出提振市场信心的积极信号,一系列稳主体、保供应、促消费的政策密集出台:

  5月25日,省商务厅印发《2022年全省促消费活动工作方案》,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消费潜力,提振消费信心和预期。

  5月26日,省商务厅与省财政厅联合下发《进一步扩大2022年消费若干措施》,发挥消费券“乘数效应”作用,挖掘市地消费潜力,有效引导居民消费,加快恢复企业生产经营,拓宽助企纾困渠道,保市场主体,加快推动全省经济稳定发展。

  5月27日,省人民政府印发《贯彻落实国务院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实施方案》,将通过8个方面50项措施,加力推动国务院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地见效,稳住经济基本盘,确保实现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其中提到加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

  “针对受疫情冲击较大的消费领域,政策措施的出台有助于鼓励各地充分挖掘消费潜力,助力经济稳增长。接下来,省商务厅还将重点完善促消费政策,积极开展促消费活动,有序推进城乡消费协调发展。”省商务厅二级巡视员姚刚说。

  消费券“真金白银”惠民助企

  “抢到了!我特意定了一个闹铃,抢到了七台河市发放的满200元减50元的政府消费券,一会就去商场花了。”“夏天到了,正想买台新空调,商场的优惠活动加上哈尔滨市政府发放的消费券,便宜了近300元。”……

  近日,全省各地开展了多种促消费活动,通过发放消费券或直接提供补贴等方式,以真金白银提振大众消费信心,激发市场蕴含的潜力。针对各地特色,政府消费券发放活动形式多样。

  作为“国际烤肉美食之都”,齐齐哈尔市于6月18日开始举办“鹤城烤肉美食节”,发放烤肉消费券;黑河市依托中俄沿边地缘优势,跨境电子商务蓬勃发展,预计在7月初发放直播消费券,缓解疫情给黑河直播电商企业带来的冲击;大庆市重点拉动小家电消费,发放满5000元减800元、2000元减400元、1000元减200元的大额消费券,还与商家各类活动通用,目前消费券使用率达80%以上。

  “政府发放消费券,一方面有利于促进短期消费、恢复消费信心,另一方面通过对商家的间接补贴,增加商家短期收入、缓解经济低迷时期商家的经营压力,给我省消费市场会带来较大的边际改善。”姚刚说。

  夜经济激发澎湃动力

  古有“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今有“啤酒烧烤小龙虾,龙江人的夜生活。”随着我省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人们的生产生活秩序逐步恢复,一度沉寂的城市夜间消费经济开始复苏。

  来到哈尔滨市道里区安字片,可以看到,不少烧烤店、烤肉店门口支起了棚子,三五好友聚在这里大快朵颐,感受生活的烟火气。5月17日,哈尔滨市发布《关于餐饮及零售企业门店外摆经营规范管理指导意见》,将部分门店占道经营时间、范围等细节进行了明确,在做好防疫的同时,用政策支持市场主体应对疫情影响、提振消费。

  除了普通大排档外,今夏,在哈尔滨市、佳木斯市等多地出现了用私家车摆摊的“后备箱集市”。他们把商品装进后备箱,车一停、后备箱一开,秒变摊位,吸引了不少市民的目光,也丰富了夜经济形式。

  记者来到哈尔滨市哈西万达“后备箱集市”,一辆辆私家车整齐排列,这里汇聚着各种特色小吃、甜点、咖啡、小饰品等摊位。车辆的后备箱上拉起店名横幅,挂上星星灯和装饰画,再摆上几把小桌椅,俨然一个微缩版商店。再加上广场的灯光投射、音乐加持,热闹的氛围感油然而生。

  一位绰号为“咖啡球”的车主正在为顾客做着手打柠檬茶。车主告诉记者,她有做饮品的经验,刚开始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摆摊,最近每天摆摊的营业额能达到200元到500元不等,也算是副业增收了。

  夜经济是地方经济发展中一个重要的经济业态,我省近年来大力发展夜间特色餐饮、夜间购物娱乐、夜间文化休闲、夜间观光旅游、夜间演艺等形式多样的“夜间经济”,塑造有温度有活力的城市氛围,孕育出新的城市经济增长点。( 文/摄 黑龙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付宇)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