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蓝焰冲锋·2022” 厉兵秣马 练兵备战 全省消防救援队伍跨区域抗洪抢险综合实战拉动演练侧记
“松北区江心岛上一艘游船因遭受雷击起火偏航,与另一艘船舶相撞造成倾翻,50余人被困船上,且有人落水待救,速来救援!”哈尔滨市消防救援支队接到命令后立即行动,一支由冲锋舟编队、侦查无人机、遥控救援机器人、空气动力船等多种高科技装备组成的水上救援队迅速集结事故现场。这是22日记者在“蓝焰冲锋·2022”全省消防救援队伍跨区域抗洪抢险综合实战拉动演练行动上看到的紧张一幕。
入汛以来,黑龙江省极端天气多次发生,经省气象台预测,今年全省平均降水量多于常年,全省强对流天气频繁,洪涝风雹灾害风险较高,夏汛洪水趋势为中水及以上。应对极端天气也是一场能力大考,黑龙江做好准备了吗?答案是肯定的。黑龙江省消防救援总队打出今夏防汛抗洪系列组合拳,加强气象信息观测的同时,在全省范围内印发《洪涝灾害跨区域抢险救援预案》,并组织全省十余地市消防救援支队开展抗洪抢险实战演练,提升队伍抗洪抢险、城乡排涝及应对极端天气灾害等综合实战能力。
舟艇编队正在江面行驶。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突发内涝52名村民获救
6月23日10时23分,嫩江市气象局连续发布暴雨红色预警信号,黑河市消防救援支队嫩江大队接到报警称嫩江市团结村暴雨导致人员被困。灾情就是命令,大队迅速出动2台车辆,10名消防救援人员,携带早已准备好的冲锋舟、水域救援机器人和各类救援装备70余件赶往现场。
“我们到达现场后发现水势涨得很快,石桥一带水流湍急,部分区域水深达2米,石桥下游低洼地区一所驾校内18人被困,部分村民被困家中,救援人员兵分两路,迅速开展救援。”嫩江市消防救援大队嫩江站指导员管欣宇介绍道。消防指挥员第一时间将一名八旬的瘫痪老人送上冲锋艇,转运到安全区域……经过5个多小时的救援,团结村52名被困群众被成功疏散,此时雨停水退,阳光穿透云层洒向地面。
“当天嫩江镇4小时降水量达到104.7毫米,严重超出乡镇蓄水能力。我们之所以能快速行动,得力救援,是因为我们早有准备。入汛以来,单位就举行了抗洪抢险誓师大会,部署抗洪抢险救援准备工作,配备好水域救援器材,随时保持备战状态。”管欣宇说。
科技赋能“海陆空”全方位救援
备豫不虞,为国常道。22日,在哈尔滨市松北区滨水大道松花江江段,黑龙江省消防救援总队举办的“蓝焰冲锋·2022”全省跨区域抗洪抢险综合实战拉动演练在江心岛一场翻船事故中打响。现场共计515人参加演练,出动了79艘舟艇,12445件套器材装备,车辆106台,保障物资19280件套。
演练现场,15艘橡皮艇排列为“箭”形编队驶向救援现场,无人机侦查搜救将现场画面实时传回指挥部,水面遥控机器人向落水者抛出救生装备,快速离心力救援、空气动力船救援、IRB活饵救援、船舶火灾扑救、翻舟自救、救生抛投器救援、岸基活饵救援等救援手段轮番上演,消防救援人员结合真实水域复杂环境,科学设置队形,快速指挥调派,在救援、安全作业等环节高标准严规格执行,最大限度模拟真实、复杂警情,上演了一次完美的水上救援行动。
据黑龙江省消防救援总队相关负责人介绍,省消防救援总队指挥中心着力打造智能化指挥系统,搭建作为地理信息基础服务的“消防一张图”和作为调度指挥手段的智能指挥系统,运用多种智慧终端,形成全信息化智慧平台,并与社会应急体系对接,建立常态化应急联动、会商研判、信息共享机制,实现各类灾情、警情信息自动关联提取,提升反应速度。
全省总动员预防洪涝次生灾害
今夏,为积极应对洪涝及次生衍生灾害事故,全面做好各项抢险救援准备工作,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近日,省消防救援总队印发《黑龙江省消防救援总队洪涝灾害跨区域抢险救援预案》,从指挥体系、调派机制、作战编队、救援行动、综合保障五大类,对全省范围内可能发生的江河洪水、渍涝灾害、山洪灾害、台风灾害以及由洪水引发的水库垮坝、堤防决口、漫坝溃堤等次生衍生灾害进行救援准备部署。
据悉,今年,省消防救援总队抗洪抢险救援指挥部在黑龙江、松花江、嫩江、乌苏里江流域下设4个分指挥部,采取“四级灾情四级调,跨区域相互支援”调派机制,建立黑、吉、辽、内蒙古四省(区)相互支援联战机制;建设“1+4+70+15”专业救援力量,实施编队化作战;采用“救排转保堵”五套战法,按程序施救;高标准提供运输、生活、装备、通信、技术五大方面救援后勤保障,做到救援期间能够随时“拉得出、供得上、保得好”。(黑龙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孙海颖)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