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龙江    |     直观中国     |     高端访谈    |     原创     |     名企品牌     |     龙游天下
黑龙江省聚焦耕地保护 全力建设“六个龙江”
2022-06-24 09:31:44来源: 黑龙江日报编辑: 刘才星责编: 赵滢溪

  原标题:聚焦耕地保护 服务“六个龙江”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物质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耕地保护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特别是今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指出,要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全面压实各级地方党委和政府耕地保护责任,中央要和各地签订耕地保护“军令状”,严格考核、终身追责,确保18亿亩耕地实至名归。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严格保护耕地的坚强决心,彰显耕地保护是真正的“国之大者”。

黑龙江省聚焦耕地保护 全力建设“六个龙江”

  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高度重视耕地保护工作,采取一系列强有力措施坚守耕地红线。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坚决当好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最稳固的“压舱石”,要多措并举保护好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全省自然资源部门按照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坚守耕地红线,严格落实制度,为黑龙江省当好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提供坚实保障。“十三五”期间,黑龙江省划定永久基本农田1.68亿亩,居全国第一位。根据国土“三调”成果,黑龙江省耕地面积为2.579亿亩,占全国13.45%,总量居全国第一位。全省连续20年实现了耕地占补平衡有余。

  自然资源部门作为保障全省振兴发展基础性、支撑性、战略性的关键部门,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第十三次党代会部署要求上来,全力以赴、不折不扣地把党代会精神贯彻落实好,认真履职尽责,主动担当作为,为建设“六个龙江”、奋力开创黑龙江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新局面提供坚强的自然资源保障。

黑龙江省聚焦耕地保护 全力建设“六个龙江”

  建设质量龙江 全力支持龙江高质量发展

  要立足自身职能,在全省产业结构优化、产业链升级等方面作出积极贡献。要突出保障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编制国土空间规划、自然资源“十四五”规划、矿产资源勘查开发规划、矿山生态修复规划等方面,要主动与转方式调结构的重大任务、重大项目、重大举措特别是数字经济、生物经济、冰雪经济、创意设计等新兴产业规划相承接、相融合、相匹配,做到把握重点、突出重点、支撑重点,促进全省产业结构不断提档升级。要加快推进资源优势转化。围绕产业振兴,加大以战略性矿产资源为重点的地质勘查力度,打造全省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投融资平台,推动探采加一体化发展,把产业链向高端延长延伸。同时,积极推动优质煤炭资源开发,释放煤炭优质产能,保障大庆页岩油气和天然气项目用地,推进“气化龙江”建设。要强化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积极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实施最严格的资源节约制度,加快消化处置全省批而未供土地,强化开发区用地提档升级,抓紧出台建设用地投资强度标准,持续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试点,进一步以提升资源利用的质量和效益缓解供需矛盾,强化资源的全过程、全链条管理。

  建设创新龙江 调整完善服务管理方式

  要持续推进自然资源领域重大改革,靠创新转变服务方式,靠创新集聚前进动力,靠创新推进事业发展。要加大政策供给。紧紧围绕国家和省当前“稳增长”这个重心,深度挖掘国家出台的一系列创新政策,充分发挥自然资源要素保障作用,出台《关于支持稳增长助力产业振兴的政策措施》,让政策速享尽享,切实以好政策、好举措提升服务质效。要持续推进改革创新。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积极推进“多审合一”“多验合一”,持续优化审批流程,进一步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坚决杜绝自行设置审批环节,核减依据不充分的审批要件,切实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和服务水平。要提升数字赋能。推进“数字龙江-自然资源篇”二期项目建设,全面整合自然资源各类数据成果,建立标准统一、内容完整、动态更新的大数据库和数据应用平台,实现“一套数”“一张图”“一体化”管理,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智能化程度和便利化水平,切实让百姓办事快捷、让群众称心满意。

黑龙江省聚焦耕地保护 全力建设“六个龙江”

  建设开放龙江 主动融入全省开放大局

  要充分发挥自然资源要素支撑作用,为全省开放发展提供动力、创造条件、争得先机。要做好国土空间规划引领。进一步深化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保质保量完成“三区三线”划定工作,确保以空间规划为引领,构建黑龙江省对外开放发展新格局,为黑龙江省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打造向北开放新高地提供国土空间保障。紧紧抓住“开放”这个核心,积极对接哈尔滨新区、哈大齐创新示范区、各类保税区、开发区等开放前沿阵地,全力做好服务,全力破解困难,全力跟进回应,切实增强支持的时效性、有效性和精准性。要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牢牢把握需求和问题导向,组织开展包联市地、重点企业和领导干部“走流程”活动,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末端,建立面对面、心贴心的联系机制,一个难题一个难题解决,一个环节一个环节推进,让企业感受到服务的温度、服务的热情、服务的质量。

  建设绿色龙江 全面助力生态强省建设

  要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建立完善耕地用途管制系列机制,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制度,严控耕地转为建设用地规模和一般耕地向其他农用地转化,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建立耕地保护激励机制,提升耕地保护主体的积极性,真正实现耕地资源“大家管大家用”的管理新格局。强化数字赋能,推动耕地保护智能化管理全面提升,努力推进占补平衡、补充耕地等管理数字化集成整合工作,充分运用数字化科技成果助力全过程监管。要打出“长牙齿”硬措施的组合拳。建立监管责任机制,实行耕地保护党政同责,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耕地网格化全覆盖监管体系。建立通报挂牌机制,对全省违法违规占用耕地情况进行动态梳理,对严重违法违规占用耕地行为挂牌督办。对盗采泥炭黑土行为“零容忍”,发现一起,处理一起。建立警示约谈机制,对耕地保护工作管理混乱、违法问题频发的地区,及时警示提醒,必要时开展约谈。建立线索移交机制,对当事人拒不履行拆除决定的,按照法定时限及时依法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建立约束惩戒机制,对违法占用耕地年度内未能消除违法状态的,通过扣减储备补充耕地指标、增违挂钩、冻结用地审批等措施严格约束惩戒。建立发现奖励机制,加大耕地保护宣传力度,运用卫片、国土“调查云”等科技手段,通过研发违法用地用矿举报系统,安装耕地监控摄像头等科技手段,实现耕地保护关口前移、源头管控、群防共管。要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制定全省矿山生态修复行动计划,细化分解市县治理任务,逐年度、逐矿山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建立完善矿山修复项目库,积极开展战略招商,加快市场化推进历史遗留矿山修复步伐。要全力做好环保督察问题整改。要把做好问题整改作为一张严肃的政治考卷,切实改进整改方式方法,做好违法用地用矿、生态修复、用地审批等问题整改,坚决杜绝虚假整改、敷衍整改、表面整改。坚持“当下改”和“长久立”并重,举一反三开展相关领域自查自纠,建立完善长效机制。

黑龙江省聚焦耕地保护 全力建设“六个龙江”

  建设幸福龙江 持续聚焦保障民生

  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理念,在“为民生”上出实招,在“惠民生”上下硬功,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实际问题,不断为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做加法、添动能。要全力保障改善民生。始终把关乎百姓的事放在首位,推进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全力保障乡村产业、基础设施特别是“三供两治”等民生类项目用地,做到主动介入,超前服务,应保尽保。要加大不动产登记便民力度。今年年底,全省登记财产指标便利度水平在完成重点任务“不动产一般登记压减至3个工作日以内,抵押登记压减至1个工作日以内,转移登记压减至1个小时以内,查封登记、注销登记、异议登记即时办结”基础上,部分地市抵押登记、转移登记等事项可实现即时办结。继续推动解决不动产历史遗留问题,加快推进省级不动产登记系统改造升级,尽快实现不动产登记“跨省通办”。要强力守住安全底线。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压紧压实各部门的安全生产责任。当前,要做好汛期地质灾害隐患排查,联合研判预警,全力防范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保障好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建设勤廉龙江 提升政治生态建设水平

  要推动全面从严治党,打造一支既勤政务实、又廉洁自律的好干部队伍,努力提升政治生态建设水平。要按照“四个体系”抓好落实。对各项重点工作反复抓、抓反复,系统抓、抓系统,层层压实责任、层层抓好落实,形成“上下贯通、横向联动、前后衔接、环节闭合、督办检查”的工作运行机制,提高工作质量、提升工作效率,保证工作落到实处。要提升专项活动质效。以当前正在开展的“能力作风建设年”等8个专项活动作为重要抓手,敢于担当、敢于碰硬、敢于突破,促进党的建设提档升级、能力作风大幅提升、营商环境明显改善、模范机关建设取得佳绩、文明单位创建扎实起步、行业文化引领风尚。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必须守住底线,保持头脑清醒,与企业保持良好的亲清政商关系,做到与企业亲不逾界、亲而有度,清不疏远、清而有为。扎实开展经常性警示教育,剖析案例,举一反三,以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干部职工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

  一幅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大幕已徐徐开启,大美龙江建设的绚丽画卷已全面展开。自然资源工作要更加自觉主动地融入全省振兴发展大局,以新举措、新担当、新作为走好新的赶考之路,努力把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描绘的美好蓝图付诸实践、变为现实,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黑龙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桂华)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