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褪黑素相关产品被年轻人士尤其白领推崇为“助眠神药”,在多次电商活动的销量排行中,“褪黑素”类产品销量也位居保健品品类前列。
近日,美国毒物控制中心发布报告称,褪黑素已成为美国儿童误服的首位药物,让褪黑素再次引发关注。对此,有读者表示,网上关于褪黑素的讨论很多,对于褪黑素是否有副作用也众说纷纭,希望能通过羊城晚报得到更为权威的解答。
报告:褪黑素致多名儿童住院
近日,美国毒物控制中心发布报告,称褪黑素已成为美国儿童误服的首位药物,仅2021年该中心就接到了5.2万例儿童摄入褪黑素个案报告,比大约10年前增加了6倍。上述的94.3%个案都是关于小孩子不小心误食褪黑素。
根据报告,相关案例近84%发生在5岁或以下的儿童身上,超过94%的案例被认为是误服,儿童自己找到并食用了药物。褪黑素特别容易发生这种意外中毒,因为该产品以片剂、胶囊和液体形式出售,同时也以甜味软糖的形式出售,对儿童特别有吸引力。
据介绍,当地儿童服用褪黑素过量的症状表现为导致恶心、头痛、腹泻、易怒和关节疼痛。
在所有的报告案例中,有27795名儿童需要到医院接受急诊观察或住院治疗,主要为消化道症状,心血管及神经系统症状。其中,4097名(比例为需到医院就诊人数的14.7%)需要住院治疗,287名(比例为需到医院就诊人数的1%)需要入住ICU,5名重症儿童需要呼吸机辅助生命支持,2名死亡,死亡儿童小于2岁,分别为3月和13月大。
报告指出,10年间由于商业促销宣传等因素,褪黑素美国销量猛增至8.2亿美元。美国褪黑素作为非处方药(OTC)可以在药房随意购买,疫情期间,2019年-2020年美国失眠人数增加,褪黑素销量暴涨。
走访:部分白领长期服用褪黑素
羊城晚报记者近日就到部分连锁药房尝试购买褪黑素。驻店工作人员热情向记者推介多款品牌褪黑素,并表示“相关产品功效很好,购买的人很多”。据工作人员介绍,褪黑素是“健”字号产品,不需要医生处方就可以购买,甚至小朋友过来也能购买。
虽然她不建议儿童服用,但却认为褪黑素和维生素差不多,不会产生什么副作用,“国内国外已经用了好久了,也没听说过出什么事情”。
羊城晚报记者注意到,店内出售的褪黑素有牛奶等口味,形状和维生素含片也比较类似。包装上有标识:“少年儿童、孕妇、乳母为不适宜人群。”
白领小林服用褪黑素已经三年,她表示,相比较国内品牌,她和身边很多白领一样,更偏向选择海淘网购国外品牌的褪黑素产品。
她同时介绍,美国和加拿大的褪黑素类产品一般是软糖或者各类水果口味咀嚼片,对小朋友确实有迷惑性,“报道中提及的中毒,应该是小朋友误认为这些就是水果味的糖果”。
羊城晚报记者在各大网购平台查询,多个褪黑素品牌产品本月内都有“1万+”的销量,小林提到的加拿大产品,综合销量也月销过千。部分其他品牌国外产品更频出爆品。
有受访白领就向羊城晚报记者介绍,每天睡前都会吃一颗褪黑素,“确实感觉有效果。但长期服用有没有副作用?看网文说不会有,但心中还是有疑惑的”。
专家:不建议随便使用褪黑素
就相关问题,羊城晚报记者近日采访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科副主任医师党超。
党超介绍,在临床领域,褪黑素并不建议随便使用。正常人不缺乏褪黑素,无需额外补充。他介绍,欧洲药品管理局于2007年6月批准的一种2毫克的褪黑素药物,建议用于老年患者的短期失眠治疗,或旅行人士,调整时差使用。不建议长期使用,推荐分类为处方药。
他同时介绍,最新版本的《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2017版)》给出结论是“不建议将褪黑素作为催眠药物来使用。”
据了解,我国卫生部仅批准褪黑素应用于保健品中,每日推荐用量为1-3mg,申报的保健功能限定为改善睡眠,并强调有类风湿等自身免疫症者及甲亢患者慎用。在西班牙、意大利等国家,褪黑素的每天用量有严格规定;而在比利时、德国、丹麦等地,褪黑素只能作为药品出现,受到严格监管。其中丹麦、英国等国将褪黑素规定为处方药,不能作为非处方药销售。
中国科学院院士陆林曾牵头主编《中国失眠障碍综合防治指南》一书,他也被认为是相关领域的权威。陆林院士表示,不能夸大“褪黑素”的作用,更不要滥用“褪黑素”。
陆林院士在公开活动上说过:“作为医生,不建议消费者长期服用‘褪黑素’,这会影响内分泌系统。吃‘褪黑素’不能解决失眠障碍,只能暂时性使用于调节睡眠节律问题,如倒时差等。”
党超表示:“睡眠障碍类疾病,形成的原因很多,一定要尽早就医,规范诊疗,不要试图通过服用保健品替代正规治疗。”相关产品应该慎用慎管,绝对不能在没有医嘱的情况给小朋友服用。他本人也不建议成人长期服用。如需服用建议按药品管理。(羊城晚报记者 李春炜)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