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房,面积不大,不到100平方公里;平房,人口不多,不到25万。平房是哈尔滨市面积最小的主城区,但却是举足轻重的产业大区。平房区是新中国工业文明起飞之地,哈经开区是黑龙江省首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平房区+哈经开区,工业门类覆盖了全省的85%,是全省工业体系最为完备的区域,工业总产值占哈尔滨市半壁江山。
平房区夜景航拍图(平房区提供)
如今,平房区承载的行政区、国家级开发区、哈尔滨新区江南政策协同区“三区融合”定位,为平房区打开机遇之门,与国家战略深度对接。 风口之上,如何把产业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催征战鼓已经敲响,“换道超车”的紧迫感,让平房区在对自身优势和短板的审视中,重新选定赛道,脱胎换骨重披战袍。
中国云谷数字经济从这里启航
发展数字经济,平房区优势独特。60公里万兆光纤环网,5G基站建设进度全市第一;投资4.37亿元,建成东北地区首个人工智能先进计算中心,全省规模最大的10个数据中心有5个入驻平房区,现有标准机架53303个,客户120余家,服务领域涉及政务、医疗、公安、人社等20多个行业。截至2021年底,数字经济企业门类覆盖行业的81.3%。深耕数字产业十余载,大而不强的痛点时时直戳平房人的内心。实现新突破,就要拿出背水一战的决心。
哈尔滨先进计算中心内工作人员调试设备
抢抓数字经济风口,时不我待。平房区委提出打造“龙江数字经济支撑区”新目标。在数字经济产业化布局上下功夫,瞄准业内前十的龙头企业,通过招商、合作等方式招大引强,与阿里、华为、腾讯、百度、航天云网等头部企业深入合作,“龙哈工业云”平台,上云企业数量增至近2000户。同时,加速培养“专精特新”明星企业,圣昌科技智能阀门、水表等智慧管网设备全国领先;宇龙自动化的智能化电控箱和智慧工厂联结设备居全省首位,产业规模在同行业稳居第一。平房区还将高起点规划,优化“中国云谷”“哈尔滨数字经济产业园”等两大平台,加速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公共服务智慧化发展三个方向,努力在新一轮竞争中赢得主动,赛出精彩。同样,在生物经济赛道上,平房区也显示了高点站位的雄心壮志。大力打造生物创新、技术转化平台,扶持生物科技孵化器等载体,大力推进生物医药、生物疫苗、基因工程、免疫治疗、细胞治疗等领域的发展。
按省市规划积极推进“哈尔滨国际生物产业谷”建设,谋划打造以生物产业、生命健康为牵引的未来生命科学城。目前,平房区已有包括哈尔滨葫芦大数据、精准基因、恒生干细胞、哈兽研、维科生物、德强生物、欧替药业、丰润生物等生物经济规上企业33户,带动产业链配套企业近百户协同发展。到2025年,全区生物技术规上企业产值有望再翻一番,将生物技术产业培育成为200亿级产业集群。
重塑新优势,建设新龙江。哈经开区、平房区乘势而上,锚定“五个率先”“七大都市”目标,提出打造先进制造之都“核心区”;创新引领之都、向北开放之都“示范区”;冰雪文化之都、创意设计之都、宜居幸福之都“样板区”;现代农业之都“特色区”。
哈飞运12F商业运营首航
平房区的底气来自这片托起大国重器的土地,这里因大工业而生因大企业而兴。哈飞、东轻、东安,光荣的名字镌刻在共和国的历史上,他们穿越时光依然书写当下的辉煌。哈飞,中国第一架直升机直5从这里成功首飞,中国人期盼已久的民族直升机工业正式起步。经过七十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了以"直9系列、直19"军用直升机等为代表的产品体系,为我国直升机工业发展立下了卓越战功。
东轻,为航空熔炼了第一炉铝水,为飞天铸造了第一块铸锭。从1999年中国第一艘无人实验飞船“神舟一号”开始至今,作为中国“一铝”,在航天事业中刻下了一个个光辉印记。
东轻工人吊运板材
东安动力,始建于1948年,新中国第一条微型汽车发动机生产线诞生于此,目前,企业市场占有率在国内独立汽油发动机企业、新能源汽车增程动力领域、商用车汽油机市场中,均排名第一。
东安工人正在忙碌生产
三大厂辉煌延续,新生代企业成长。17个国家级产业基地,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生机勃勃;北大荒九三食品、裕昌食品等本土名企,益海嘉里、百威英博、可口可乐等国际品牌,绿色食品产业集群,星光熠熠;航空产业更是链动发展加速崛起,正向千亿级挺进。如今的平房区,作为哈尔滨新区的政策协同区,对标浦东,复制深圳,提出打造龙江改革开放先行区,一系列先行先试大胆创新的改革,让1.9万户入区企业享受实实在在获得感。打头阵,当先锋,作表率!平房区为龙江振兴发出最强音!
平房区满街鲜花陆续开放(平房区提供)
哈尔滨地铁一号线的终点——新疆大街,平房区两条赫赫有名的街道之一,地铁的贯通,让平房区与中心区消除了物理空间的距离感。静待疫霾消散,踏上这片热土感受奔跑的气息,平房在满街的花香里,等你。(记者 井洋 韩丽平 摄影 韩丽平)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