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龙江    |     直观中国     |     高端访谈    |     原创     |     名企品牌     |     龙游天下
两会·黑龙江发布会|李海涛代表:四个方面发力加速实施工业振兴计划
2022-03-07 15:12:36来源: 龙头新闻编辑: 牟海微责编: 周经韬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黑龙江省是全国重要老工业基地,立足新时代提出要全力实施工业振兴计划、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培育壮大新动能,请谈一下具体有哪些突破性举措?

两会·黑龙江发布会|李海涛代表:四个方面发力加速实施工业振兴计划

发布会现场

  全国人大代表李海涛对此问题作了回答:为了贯彻落实“十四五”时期东北振兴要有新的战略性举措,要取得新突破的重要指示要求,黑龙江省委提出,全力实施工业振兴计划,以工业振兴支撑龙江振兴取得新突破,并且将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培育壮大新动能,把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战略性举措,重点将从四个方面发力加速。

两会·黑龙江发布会|李海涛代表:四个方面发力加速实施工业振兴计划

李海涛

  一是加速发展数字经济。黑龙江省具备蕴藏海量数据资源、雄厚数字科技优势、特色创新发展平台、丰富数字应用场景等优势,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将发展数字经济作为工业振兴的新增长点,制定了发展规划和专项支持政策。

  李海涛代表介绍,在数字产业化上,以人工智能、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数字技术创新应用为主引擎,以消费电子、新型显示、卫星及通信装备、音视频制作等数字产品产业化为主动力,实施数字产品制造业规模倍增行动,以无中生有、有中生优加快构建龙江数字经济产业体系;在产业数字化上,以装备、石化、农业、旅游等传统优势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为主阵地,开展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行动,打造“5G+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场景,培育一批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把黑龙江省打造成数字产业化东北基地,形成制造业数字化龙江模式,建成现代数字农业全国样板,提升智慧生态旅游首位度,建成东北亚跨境数字化合作中心。到2025年,培育形成数个优势产业集群,数字产品制造业和软件信息服务业营业收入达到1000亿元,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数字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东北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新龙头。

  二是加速发展生物经济。黑龙江省具有生物资源丰富、创新资源富集、医疗资源雄厚、产业资源聚集、合作资源广泛等优势,黑龙江省委省政府把生物经济作为战略性主导产业进行打造,制定出台了发展规划和专项支持政策。

  李海涛代表介绍,在前沿生物技术产业化上,推进生物科技创新和产业化应用,引进生物领域科研机构、创新人才、领军企业,加强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等领域前瞻布局,重点建设20个以上产业技术创新平台,构建20条左右生物创新链产业链,加快发展生物医药、生物育种、生物能源等产业,建设生物产业链聚集区;在重点生物产业上,打造生物医药千亿级和生物制造、生物农业、生物能源、生物服务等产值规模超百亿、产业链齐全、配套完善的生物产业集群,培育形成一批具有行业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形成生物技术、生物产业、生物经济一体化发展格局,力争“十四五”末生物产业产值达到4200亿元,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0%,成为黑龙江省战略性主导产业。

  三是加速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主动对接国家新一轮东北地区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行动计划,积极争取国家先进制造产业投资基金支持,加速发展壮大航空航天、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等产业,把以石墨为代表的碳基材料、以轻量化为代表的先进复合材料产业打造成最具优势和潜力的产业。规上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15%以上。

  四是加速科技成果高质量就地转化。李海涛代表说,黑龙江省政府出台了《激励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高质量就地转化若干政策措施》,支持哈工大等创建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发挥省科技成果转化联盟作用,推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重大专项成果在黑龙江省落地转化。每年围绕科技前沿和未来产业发展,确立具有市场化商业化前景、高价值可转化科技成果500项以上。组织实施50个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示范项目,形成具有龙江特色转化模式。发挥新光光电、广联航空、海能达、天晴干细胞、长城计算机、哈工大卫星激光通信、航天海鹰等科创企业示范带动作用,依靠创新提高发展质量。(记者 孙铭阳 摄影 邵国良)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