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龙江    |     直观中国     |     高端访谈    |     原创     |     名企品牌     |     龙游天下      |     舆情智库
两会·黑龙江发布会|贾君代表:让绿色成为黑龙江最美的底色 让低碳成为黑龙江最鲜明的特质
2022-03-07 18:49:37来源: 龙头新闻编辑: 牟海微责编: 周经韬

  2021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又在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任务新要求。黑龙江是生态大省,能否介绍一下黑龙江省的有关情况?

两会·黑龙江发布会|贾君代表:让绿色成为黑龙江最美的底色 让低碳成为黑龙江最鲜明的特质

发布会现场

  全国人大代表贾君介绍说,生态是黑龙江最大的资源、最大的潜力、最大的优势、最大的财富、最大的品牌。近年来,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将“生态强省”作为“六个强省”建设发展目标之一,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取得了明显成效。

两会·黑龙江发布会|贾君代表:让绿色成为黑龙江最美的底色 让低碳成为黑龙江最鲜明的特质

贾君

  生态环境质量实现转折性提升。2021年全省优良天数比率94.8%、同比提高1.8个百分点,重污染天数同比减少35天、降幅58.3%。扣除自然因素影响,地表水水质优良比例达到70.4%,4条河流退出劣V类,劣V类水体比例同比改善2.9个百分点。地下水环境质量实现突破性改善。污染防治攻坚战考核连续两年进入国家优秀序列。绿色产业加快发展。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面积8816.8万亩,保持全国第一,“龙江模式”和“三江模式”被列为全国黑土地保护十大推广模式。加快工业绿色升级步伐,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生物经济,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推动成立省生态环保集团、低碳企业联盟等绿色低碳发展主体,支持碳捕集利用技术研究应用。碳达峰碳中和稳步推进。着力构建“1+8”政策体系,印发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年度工作要点,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加快建设清洁高效能源体系,秸秆等农林生物质处理能力达到1600万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1646万千瓦,占电力总装机的41.6%。

  贾君代表说,下一步黑龙江省将坚决守住生态环境只能变好不能变坏的底线,加力建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实践地,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筑牢我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为加快黑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奠定更为坚实的生态环境基础。

  一是稳步开展碳达峰碳中和行动。全面落实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意见,编制全省碳达峰行动方案和专项支撑方案,扎实推进“碳达峰十大行动”。我们将向大气要碳!向水要氢!向太阳要能!统筹化石能源安全和非化石能源发展,发挥煤炭、煤电基础保障作用,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实施“气化龙江”战略。严禁新建“两高”项目,推进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加快发展绿色物流和节能低碳建筑,推行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落实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推动小兴安岭—三江平原山水林田湖草沙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建设。

  二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开展减污降碳、精准治污、亮剑护绿、科技赋能四大行动,组织实施重污染天气消除、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农业农村污染治理等6个标志性战役。深入推进散煤污染治理、秸秆露天焚烧管控、违法入河排污口清理整治等工作,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加大黑土地保护力度,严厉打击毁林、毁草、毁湿等各类环境违法行为。扎实开展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推动减污降碳协同治理,做好碳市场监管与服务。

  三是构建绿色生态经济体系。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全面实施工业振兴计划,加快布局数字经济、生物经济、创意经济、生态产业,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推动生态优势转化,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实施“兴安岭生态银行”建设行动,发展碳汇经济、生态旅游、寒地冰雪产业,加大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力度,把生态优势转换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

  贾君代表表示,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我们将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务实的举措,坚定不移推动黑龙江绿水青山永续发展,让绿色成为黑龙江最美的底色,让低碳成为黑龙江最鲜明的特质。 (记者 孙铭阳 摄影 邵国良)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