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年初以来,黑河市结合党史学习教育,为群众办实事,持续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全面开展美丽宜居村庄示范创建行动,以“六美、六宜居”为主要内容,重点打造了生态良好型、古村保护型、优美宜居型、民俗文化型、特色旅游型、产业带动型、田园综合型、现代发展型等八种类型的“美丽宜居村庄”。
黑河市在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实践活动中,切实把群众的诉求和急盼放在首位,坚持“先规划、后建设”,通盘考虑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生态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等方面因素,注重保持乡土风貌,科学合理规划发展布局。积极发展和培育优势农产品加工企业,打造大小结合、优质和特色协调的绿色农产品加工集群,构建“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模式;推进“菜园革命”,深挖农业生态、休闲、文化内涵等资源,积极发展休闲农业,建设了农家乐、特色采摘园、民宿等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品,促进农民增收。
目前,全市共建设产业强镇4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园区1个,县级以上龙头企业达到44家,农产品加工转化率58.7%。休闲农业经营主体达到61个,年营业收入达到1560万元。新建“菜园革命”示范村111个,促进农民增收2000万元以上,新建龙江民居省级试点村4个。
黑河市还在乡村绿化、美化、乡风治理上下足了功夫。村庄绿化覆盖率不断提高,并结合各村实际打造了红色教育基地、通道绿化、乡村旅游、园林绿化、经济林果等多种模式的绿化美化示范村,充分展示当地的乡土风情和文化内涵;开展了以“五治”“五净”“五美”为主要内容,以“清理庭院、整治居室、养成文明习惯”为整治重点的“美丽家园”创建活动,同时融合巾帼生态小菜园建设,打造集观赏、体验、采摘、创收等为一体,环境美、生态优、产业兴的花园式农村生态小菜园,通过打造“菜园经济”,催生“美丽经济”。在各村,聚焦“乡村治理,平安宜居”建设,彩绘墙、宣传栏、“村规民约”等展现文明新风的细节处处可见。通过开展群众性法律法规宣传活动,以及各级综治中心、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与黑河市“新型智慧城市”项目建设有机融合,建成了市县乡村四级纵向贯通的现代化市域应急指挥、信息数据处置平台;不断健全矛盾调处机制和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做到“小事不出村”。
如今,当人们走进誉有国家森林乡村、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省级生态村的爱辉区坤站达斡尔族村,走进誉有“北疆第一西瓜村”的小三家子村,走进“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逊克县奇克镇边疆村,走进北安城郊乡建民村的农家小院。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水平不断提高,村民实实在在地看到了党史学习教育带来的成果。(记者 霍枭涵)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