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龙江    |     直观中国     |     高端访谈    |     原创     |     名企品牌     |     龙游天下
“青年”大庆 “活力”满满
2021-12-23 09:23:54来源: 黑龙江日报编辑: 牟海微责编: 周经韬

  “在大庆工作三年时间里,大庆对人才的重视和给人才创造的良好服务环境,让我很舒心;大庆对人才的爱惜呵护,让我倍感温暖;能来到大庆工作,我感到很幸福!”王国臣是大庆沃尔沃汽车制造有限公司2019年从哈汽集团引进来的一名技术人才,每每提起在大庆的工作感受,他都会发出这样的感慨。

  一组来自大庆市委组织部的最新数据:截至目前,大庆市人才总量达到48.9万人以上,占全市常住人口(278万)的17.6%,其中党政人才1.97万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3.9万人、专业技术人才12万人、高技能人才25万人、农村实用人才5.4万人、社会工作人才0.7万人。

  前不久,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中国城市竞争力第19次报告发布数据,作为经济活力竞争力中的重要“指数”,大庆青年人才比例指数排名全国第39位。

  “打捆引才” 三年引才4.3万人

  大庆有6所高校,如何留住驻大庆高校毕业生、本地生源以及本地户籍的毕业生在大庆就业发展?

  2019年,大庆市创造性地探索出了“思维理念、引进标准、宣传推介、操作程序、工作力量、对外行动”等六个方面“打捆引才”做法,制定印发了《大庆市打捆联系省内外高校常态化引进人才工作实施方案》。

  “打捆引才”在视野上进一步放宽,既紧盯“双一流”知名高校毕业生,又坚持眼光向内,将驻大庆高校毕业生、黑龙江和大庆本地生源以及本地户籍的毕业生作为重点引进对象,将在大庆市公益性岗位或街道社区工作满两年的毕业生和医院聘用人才纳入引进范围。统筹制定市、县、区各具竞争力的引进标准,实行市、县区分级分档、差异引进策略,避免人才同质化竞争。三年间,全市共引进人才4.3万人。

  为留住更多毕业生在大庆就业发展,大庆市还在线下、线上开展“看大庆爱家乡”“万名大学生看大庆”活动,让参与者直观感受大庆的蓬勃发展、增强扎根大庆的信心。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新形势下,通过“云游大庆”“政策直播”“线上求贤”等年轻人才喜闻乐见的方式,打造“零距离”人才政策宣传平台。在网络直播引才活动中,301家单位发布了6689个人才引进计划,直播累计访问量突破25万。三年来,共有13697名驻大庆高校毕业生留在本地就业。

  另外,针对高端人才,大庆市通过柔性引进方式,积极打造人才“飞地”。积极与市内外高级专家建立联系和长久合作关系,聘请相关专家和精英人才作为大庆的外脑智囊、发展顾问,带动集聚产业发展紧缺人才3.8万人。

  打造“新高地” 畅通引育源头

  为进一步深化与全国各大高校的合作,大庆市委召开全市深化省校合作工作推进会,专题安排部署全市深化省校合作和“十大基地”建设工作。

  不仅下发了《大庆市关于深化省校合作的实施意见任务分解表》,进一步细化工作任务和措施,确定时间表、路线图,还成立了“十大基地”专项工作组,由市委组织部等7家单位牵头、有关单位配合,分头推进134个“十大基地”建设。专班力量尽锐出战,全力保驾护航省校合作,打造省校合作“新高地”。今年,累计接待市内外高校师生近5.2万人次。

  同时,邀请清华、北大、哈工大等58所高校68名负责毕业生就业工作负责人来大庆,召开大庆市“打捆引才”合作高校对接会,与各高校签订人才工作站合作协议,聘请67名大庆市引进人才特聘专员;建设57个“大庆市·高校人才工作站”,搭建高校与大庆合作交流平台,促进供需对接,目前已累计发布大庆人才需求信息228次、24000多个岗位计划。

  拿出“真金白银” 付出真心实意

  招才引智,引得来只是第一步,留得下才是关键。为此,大庆市不仅拿出了“真金白银”,更是付出了真心实意。

  在丰富完善人才支持政策方面,持续加大人才资金投入力度,大庆市委市政府每年列支3000万元作为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各县区、开发区每年共列支人才专项资金8500万元。

  围绕人才创新创业关键环节,大庆市出台了《关于实施若干人才优惠政策的暂行规定》《大庆市农民和人才购房优惠政策的实施意见》等一批务实管用、具备一定区域竞争优势的人才政策,全面打造积极、开放、有效的政策环境。落实好高端人才政策,高层次人才非大庆户籍子女,在大庆就读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和普通高中期间,可享受大庆户籍学生同等待遇。

  在联系服务专家方面,全市党员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专家1323人,从市级、处级党员领导干部延伸到县区科级党员领导干部,实现了全覆盖。帮助解决专家人才工作、生活等方面实际问题479个。

  在畅通服务人才办事方面,在大庆市人力资源服务中心开辟引进人才人事档案专门服务窗口,建立引进人才档案服务“绿色通道”,引进人才可直接到窗口办理,也可由“引进人才代办专员”全程代办,“一对一”服务。对于“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办理事项,全面减流程、缩时限,提供“一次不跑、全程网办、事后监管”模式服务。目前,全市外国高端人才和专业人才达到110人,与本地区就业人员数之比位居全省前列。(徐卫 记者 刘楠 赵吉会)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