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龙江    |     直观中国     |     高端访谈    |     原创     |     名企品牌     |     龙游天下      |     舆情智库
改造升级“老字号” 深度开发“原字号” 培育壮大“新字号” 黑龙江持续优化产业结构
2021-12-14 09:20:33来源: 人民日报编辑: 牟海微责编: 赵滢溪

  11月16日,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10号机组正式进入总装阶段。在这个当今世界在建规模最大、技术难度最高的水电工程中,哈尔滨电气集团有限公司攻克了100万千瓦水电机组多项世界性技术壁垒,实现了我国高端装备制造的重大突破。

  今年初,全球第一台“华龙一号”核电机组——福建福清核电5号机组投入商业运行。哈电集团攻克多项重要核电技术,为“华龙一号”全球首堆提供关键动力。

  哈电集团深耕发电设备制造业,成立70年来创造了200余项“新中国第一”,累计生产发电设备4.6亿千瓦。截至10月底,哈电集团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6.4%,发电设备产量同比增长34%。

  哈电集团的改革发展,是黑龙江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的缩影。作为老工业基地,黑龙江因工业辉煌而辉煌。但长期积累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也曾使黑龙江发展遇到新的困难和挑战。

  2016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时强调,黑龙江转方式调结构任务艰巨,要着力优化产业结构,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

  着力完善体制机制、着力推进结构调整、着力鼓励创新创业,黑龙江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步伐加快。“十三五”时期,黑龙江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1%,高于规划目标2.1个百分点。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振兴发展新路。”黑龙江省委主要负责同志表示。

  奋进“十四五”,黑龙江在做好“三篇大文章”上下功夫,着力锻长板、补短板,优化产业结构。

  ——改造升级“老字号”,让国之重器焕发更大活力。

  今年前三季度,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各项经济指标再创新高,实现利润总额11.05亿元,同比增长38.1%。

  “我们一手抓改革,一改过去以生产为中心的管理体制,确立以营销为中心的新机制,同时深化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一手抓创新,5年来研发投入年均同比增长32.9%。”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明忠说。

  老树发新枝。实施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升级、提高产业链竞争优势,中车齐车等一批“老字号”持续增强市场竞争力。黑龙江装备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由2012年的6.8%提高到2020年的12%;今年前三季度,黑龙江规模以上工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0.1%、15.5%。

  ——深度开发“原字号”,传统优势产业链向下游延伸。

  中国石油大庆石化炼油厂区,炼塔高耸、油罐错落、管线纵横。智能化控制室里,常减压联合车间主任郭东升紧盯屏幕,“原油通过常减压装置初步分离成瓦斯、石脑油等组分,再经过二次精细化加工生产出丙烯、液态烃等基础化工原料。”

  着力解决“大而不强、化工上下游不匹配”等问题,大庆石化炼油结构调整转型升级项目于去年10月全面投产。“大炼油项目通过延伸‘油头化尾’产业链,每年能多提供120万吨石化基础原料,新增销售收入159亿元。”中国石油大庆石化公司总经理王一民算了一笔账。

  “全省共梳理出规模以上‘原字号’企业1800多户,主要集中在石油、煤炭、粮食等领域。我们以‘油头化尾’‘煤头电尾’‘粮头食尾’等为抓手,大力发展精深加工项目,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黑龙江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介绍。

  ——培育壮大“新字号”,激活振兴发展新动能。

  操控指令下达,握着毛笔的机械手臂一笔一画写出一个“福”字;装载上货品,移动机器人平台实时规划路线、及时避障……在哈工大机器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展厅,数十种智能装备产品引人关注。

  “我们依托省内高校科技资源,以政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方式推进机器人及相关智能装备领域的技术研发。”哈工大机器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王洪波说,目前集团科研人才队伍超1200人,取得专利1300多项。

  黑龙江大力推动创新驱动战略贯彻落实:实施科技成果高质量落地转化和区域创新发展载体建设“两大行动”,2015年和2018年分别启动实施“科技型企业三年行动计划”,今年重点打好全社会研发投入提升和重点领域关键技术攻关“两大攻坚战”……“目前,全省新注册成立科技型企业超过4万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1932家,新产业新业态呈现集群式成长。”黑龙江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说。(记者 吴齐强 郝迎灿)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