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龙江    |     直观中国     |     高端访谈    |     原创     |     名企品牌     |     龙游天下
邮储银行ESG评级获A级 处于中国银行业领先水平
2021-11-25 14:02:10来源: 中国网编辑: 牟海微责编: 周经韬

  近日,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公司(中文简称“明晟”,英文简称“MSCI”)发布2021年环境、社会及治理(英文简称“ESG”)最新评级,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评级为A级,在中国银行业处于领先水平。

  ESG是从环境、社会及公司治理方面评估企业发展可持续性的理念,已日渐成为资本市场衡量上市公司投资价值的重要参考标准。MSCI ESG评级是广受全球投资机构认可的ESG评价体系之一,主要从公司治理、金融可获得性、金融对环境的影响、客户财务保护、隐私与数据安全、人力资本发展等维度开展ESG评级,旨在衡量一家公司对长期的、与企业运营和财务相关的ESG风险的抵御能力,为全球投资者提供投资决策与数据分析依据。

  作为A、H两地上市的银行,邮储银行高度重视ESG管理、实践以及信息披露工作,不断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公司透明度。

  在公司治理方面,邮储银行推进ESG相关工作融入全行发展战略、治理结构、企业文化和业务流程,持续提升管理水平,携手广大股东、客户、员工、社会各界,创造可持续的商业价值,致力于打造有担当、有韧性、有温度的现代化一流商业银行。

  在金融可获得性方面,MSCI ESG评级报告表示邮储银行“重点支持缺乏银行服务的群体”。成立以来,邮储银行始终保持零售银行战略定力,坚持服务“三农”、城乡居民和中小企业定位,大力推进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积极探索普惠金融新模式、新生态,走出了一条具有邮储银行特色的普惠金融商业可持续发展之路。在普惠金融体制机制保障方面,邮储银行在董事会战略规划委员会工作规则中设置了普惠金融相关职责,充分支持普惠金融业务发展。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9月末,邮储银行拥有近4万个网点,服务个人客户超6亿户;涉农贷款余额1.58万亿元,占全行各项贷款的比例约为四分之一;本年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投放超过7500亿元,服务客户超过165万户,稳居银行业前列;线上化小微贷款产品余额6628.4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5%。

  在环境方面,邮储银行大力发展可持续金融、绿色金融和气候融资,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努力建设一流绿色普惠银行和气候友好型银行,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今年,邮储银行正式采纳负责任银行原则(PRB) ,加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金融倡议(UNEP FI),成为第二家签署PRB的中资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正式成为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TCFD)支持机构,将进一步提升环境与气候相关信息披露质量。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9月末,邮储银行绿色贷款余额3467.4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 23.42%。MSCI ESG评级报告表示,“邮储银行保持强有力的举措,将ESG风险管理纳入授信业务全流程。值得注意的是,该行应用金融科技加强ESG风险管理,推动客户关注自身ESG表现。通过绩效考核和降低内部资金转移定价,邮储银行将信贷资源优先满足绿色信贷投放需求。”

  MSCI ESG评级报告还指出,邮储银行“完善了数据安全和人才管理措施”。近年来,邮储银行不断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机制,健全以决策和执行监督、消费者权益保护审查、消费者权益保护内部考核、信息披露等机制为核心的工作框架,切实保护客户财务和个人信息安全,持续提升服务质量。在人力资本发展方面,邮储银行加大市场化选拔力度,推进人才库建设,优化薪酬福利管理,持续深化人才开发与培养,全方位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与此同时,邮储银行高度重视ESG信息披露,对照政府和监管部门、上海证券交易所、香港联合交易所的有关披露要求并参考国际国内可持续发展、社会责任报告编制指南和有关评级标准,每年编制披露《社会责任(环境、社会、管治)报告》,在满足合规披露要求的同时不断提升披露质量,并以此引导全行不断提升ESG管理和实践水平。

  据了解,今年6月,摩根大通发布研报,通过定量、定性指标因素评估方式,评估了中国银行业ESG表现,将邮储银行列为中国银行业ESG首推银行,并充分认可了邮储银行在普惠金融领域的领军地位和关键作用。

  随着ESG投资理念日益成为资本市场的重要投资策略,ESG评级成为资本市场衡量上市公司投资价值的重要依据。专业人士表示,明晟和摩根大通给予邮储银行中国银行业领先的ESG评级,是邮储银行持续推进经济、环境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体现,也是资本市场对邮储银行可持续发展能力和长期投资价值的认可。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