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龙江    |     直观中国     |     高端访谈    |     原创     |     名企品牌     |     龙游天下      |     舆情智库
细数护航神舟十二号平安回家的“哈工大力量”
2021-09-18 09:34:01来源: 黑龙江日报编辑: 于灵爽责编: 周经韬

  9月17日13时34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着陆,航天员顺利返回地球。空间站建造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的背后,哈尔滨工业大学多项技术成果提供了有力支撑。

细数护航神舟十二号平安回家的“哈工大力量”

神舟载人飞船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天舟货运飞船组合体交会对接模拟图 供图 哈尔滨工业大学

  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是我国目前研制的最大航天器。哈工大航天学院庞宝君教授团队开发的空间碎片撞击在轨感知技术在天和核心舱得到成功应用,该技术可在舱体遭到空间碎片撞击时,为航天员和地面控制人员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提供依据,保护航天员安全。该研究团队历时7年,进行了百余次小尺寸试件及近两百次大尺寸舱壁结构件超高速撞击试验,突破了多项关键技术。

细数护航神舟十二号平安回家的“哈工大力量”

航天员佩戴舱外服反光镜出舱 供图 哈尔滨工业大学

  空间机械臂是空间站的关键设备。哈工大航天学院齐乃明教授团队研制的多维、高保真零重力装调及试验的系列装备,圆满完成了核心舱机械臂总体装配和各阶段的地面测试。该团队从2007年开始参与研制,历时10余年,首创的气浮式零重力装配及试验技术,为大型空间机械臂的研制和地面试验作出了重要贡献。

  空间交会对接是实现空间飞行器间在轨的机械连接、建立航天器联合飞行的组合体和安全分离的系统。从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进行首次空间对接任务开始,到此次神舟十二号与天和核心舱的交会对接,始终有来自哈工大科研团队的技术支持。哈工大材料学院王浪平教授团队研制的离子注入与沉积工业化装备,为空间对接机构上50余个核心零件的表面强化提供了设备条件,保障飞船与目标飞行器的可靠对接。

  哈工大机电学院赵杰教授团队研制的空间对接机构地面测试系列装备,在对接机构样机研制、定型考核、发射前校验等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团队首创对接过程瞬时动能等效的集约化模拟试验装置,解决了大质量飞行器对接过程全尺寸、高逼真模拟的工程化难题。

  哈工大化工与化学学院黄玉东教授团队完成了神舟系列飞船12号逃逸系统发动机喷管扩散段关键技术的研制任务。该团队发明了酚醛树脂与增强体复合过程中的界面浸渍强化新工艺及其新装备,极大地提升了发动机喷管的质量可靠性和安全性。

  今年7月4日,在我国空间站阶段首次出舱活动中,航天员身着中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飞天”舱外航天服完成了约7小时的舱外活动任务,哈工大材料学院金属复合材料与工程研究所武高辉教授等团队的技术成果为此作出了积极贡献。

  反光镜是舱外航天服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武高辉教授团队采用自主知识产权的光学级铝基碳化硅复合材料技术,突破了传统反光镜径厚比的极限,创造了1:25的超薄纪录。

  舱外航天服的氧气输送管路是航天员的“生命线”。哈工大材料学院流体高压成形技术研究所与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航天一院组成合作团队,采用发明的双调热介质成形技术,保障了航天员长期出舱活动期间的生命安全。

  航天员在天和核心舱做健康监测所使用的超声设备,哈工大航天学院沈毅教授团队参与了设计与研制。在研制过程中,团队特别将航天器低功耗与可靠性设计方面的经验应用于该产品中,并在高湿、高盐、高海拔等复杂环境下的可靠性设计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多项关键技术突破。

  伺服机构蓄压器壳体作为长七系列火箭伺服控制系统的关键部件,直接关系飞行控制精度的可靠性;五通件是火箭液氧增压输送系统中的核心关键件,直接关系四台并联工作发动机的可靠性。哈工大和航天一院合作攻关,研制的火箭伺服系统耐磨动密封涂层轻量化蓄压器壳体和整体五通件两项技术成果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2016年长征七号火箭成功首飞以来,哈工大材料学院周玉院士创新群体王亚明教授课题组研发的耐磨动密封陶瓷涂层技术,成功实现伺服机构蓄压器壳体耐磨动密封涂层高质量稳定制备;苑世剑教授团队研发的流体压力成形技术,在国际上首次研制出整体结构五通件并实现高质量稳定生产。两项成果均成功用于长七遥一、遥二火箭,以及长七甲遥一、遥二火箭。(记者 赵一诺)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