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下午,记者一行深入到饶河县万亩高效绿色有机农业示范园区,看到的是苗棚果园、稻穗摇曳,闻到的是习习果菜与稻花飘溢的馨香。
据园区工作人员介绍,这里有着乌苏里江沿岸10万亩和挠力河沿岸20万亩的绿色水稻、高效玉米和非转基因大豆等种植产品,担负着带动全县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作物种植的重任。
“看,我们这万亩园区里稻田金黄,这里种植有多种品质的水稻,那呈现出不同颜色的每块稻田,代表着不同的水稻品种,通过实验示范,我们要找出适合饶河农业发展的新品种,为饶河农业高质高效发展奠定基础。”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记者登高远眺,领略着整个园区初秋的田园景色和丰收雏形。
这里,是饶河县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深挖耕地内在潜力,推出硬核“三农”发展战略,助力“大美饶河”建设的一个侧影。
这里,一定也会是饶河未来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真实展现。
“按照‘坚决履行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整治责任,巩固提升粮食综合产能’‘稳产量、优结构、提质量’的要求,紧紧围绕夯实农业基础、发展乡村产业、促进农民致富的方向,引领全县‘三农’大发展,奔向苗壮粮丰、农富村壮、美丽和谐的新气象”。
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十四五”开局之年,饶河县为振兴乡村发展描绘出了新蓝图、走出了新路径。
绿色引领——农业高质高效
“2021年,县属农作物播种面积达到136.5万亩,其中水稻26.5万亩、玉米69万亩、大豆34.5万亩、中草药5.2万亩、杂粮杂豆1万亩……”
饶河县农业农村局局长王树伟介绍说,通过科学选种用种、优化品种结构、调整种植结构,全县农业生产大大增加了高蛋白高油大豆、高淀粉玉米、优质抗逆性粳稻等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优质粮食品种实现了100%的良种覆盖率。
高质高效农业离不开农业技术的支持,饶河县把科学技术应用作为实现高质高效农业发展的保障。
8月24日,记者跟随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植保人员,深入到饶河农场第二管理区的农田,对大豆和玉米进行病虫害调查。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植保站站长张楠介绍,如今全县已完成了500个土样化验和施肥建议卡的发放工作,农业技术指导小组已开展下乡指导30余次,发放各种农业技术资料5000余份,农业科技培训1.2万人次。同时在全县所有乡镇共设立病虫害监测点75个,为县域农业生产提供了技术保障。据了解,饶河县先后推广了高蛋白大豆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大豆垄三标准化栽培技术、水稻大棚旱育秧综合高效栽培技术、优质稻谷综合配套栽培技术、亿亩生态高产标准农田生产技术规程等技术,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提高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入户率、覆盖率。全县秸秆综合利用率和还田率利用率分别达到93.74%和61.27%,年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达到80%以上,为推动绿色生态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积极推进粮食及重要农产品的绿色有机生产,是饶河县实施“三农”新战略的“硬核”措施之一。
依托县域国家30万亩绿色标准化原料粮生产基地,饶河县进一步加大了“两品一标”和农产品质量宣传力度,健全了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严格控制粮食生产基地的化学投入品使用,打出绿色牌,打响有机牌。截至目前,全县拥有绿标企业达到9家,绿标产品达到了17个。
为切实保障粮食安全,着力提升粮食产能,推进高标准农田、大豆油料基地项目建设,全县新建高标准农田今年达到7.91万亩。全力打好寒地黑土、非转基因、绿色有机“三张牌”,以“农头工尾、粮头食尾”为抓手,加快乡村旅游、农村电商、农村物流等新业态发展。
产业支撑——农民富裕富足
“我们依托资源优势,重点加大在绿色食品精深加工、全域生态旅游、黑蜂特色产业、水产品养殖加工、中草药种养加工等领域的招商引资力度,用产业化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县委副书记、县长付殿军如是说。
在位于饶河镇岭南村的饶河县百草园中草药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基地,记者看到了这里示范种植的知母、射干、刺五加、桑葚、桔梗等28个品种的中药材。
理事长杨文庆说,合作社提供种苗给农户,通过签订回收订单模式,带领着18户村民实施规模化种植,目前种植面积2500亩。
“近两年来,饶河县大力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狠抓了高值高效作物生产,优化了品种布局,突出了药材种植优势,全面拓展了食用菌的种养产业规模,县域农业生产发展方向清晰,干劲十足。”王树伟告诉记者,中草药种植是饶河县充分利用县域自然资源禀赋而突出发展的农业产业之一。
据悉,除了已建成岭南村、青山村两个中草药示范园区外,通过以“农户+基地”的产业化模式带动农民种植中草药,今年大佳河乡永胜村、东升村、前唐村、富山村、永富村等村屯共种人参、防风、白鲜皮等中草药1000亩,预计每亩增收1200元。此外县域6个地方林场还种植林下刺五加2.6万亩。
“识物、赏花、科普、休闲、增收”,农旅结合的发展之路让农民们尝到了甜头。全县合作社订单式规模化种植中草药达到了5万亩。
而作为饶河县农业产业发展的另一个“硬核”举措——食用菌种植规模也在政策推动下快速发展壮大。
在饶河县森林河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生产基地,理事长江威一边领着记者参观食用菌生产,一边热情向记者做起介绍。今年他带领合作社20户农民种植了30个棚室的食用菌,预计总收入能实现300万元以上,加上占地240余亩地的地摆种植,就目前木耳价格上涨的趋势来看,收入肯定是相当的可观。
据县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介绍,全县食用菌种植已实现近1500万袋的规模,现在还在稳步增长。
饶河县坚持把发展农村“优特”产业、促进农民增收作为乡村振兴和为农民群众办实事的首要任务,瞄准解决项目竞争力不强、带富能力弱等问题,统筹整合资金1.1亿元,突出打造一批具有边境特色的“农旅文”融合型基地和项目。
产业发展需要因地制宜。借助两山合作契机,与佛山康丰公司签订合作协议,签订水稻种植订单3700亩,加工的农产品对接佛山及珠三角市场需求。在红卫农场已建成年处理稻谷30万吨精制米加工厂,设备调试完成后即将投入生产……
围绕打造饶河大米和东北黑蜂地理标志产品,加强万亩高效农业和10个“互联网+种植业”示范基地建设,涌现出双满意、禾稼源、饶峰等一批品牌农产品,累计培育优秀农产品品牌50余个。同时,以县电商平台为核心,大力推广众筹、私人订制、网上交易、拍卖、直播带货等现代营销方式,促进生产企业与电商企业全面对接融合,线上线下互动发展。
环境优化——乡村宜居宜业
初秋,走进饶河县饶河镇朝阳村看到,干净整洁的村道,路两旁树绿花艳,果树上的果子缀满枝头,路边沟干净畅通,每户村民的院门口都配有可分类垃圾箱……
饶河立足边境县实际,聚焦产业振兴、聚焦“急难愁盼”、聚焦治理有效,从优化生活环境、提高生活品质入手,找准推动乡村振兴为群众办实事的着力点。
饶河县委直击农民反映强烈的生活和出行不便等问题,投入318万元对28个村屯集中供水工程进行维修改造;投入300万元改造12个村低压台区;投入5600万元续建农村公路36.7公里、涵改桥项目3座;筹建农机具停放场7处、晾晒场13个。
为了解决农村生产生活治理基础薄弱、农厕污染、人居环境差等问题,饶河县集中开展改厕质量清查整改,全年计划改厕1000户,普及率达43%;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形式,实现农村垃圾分类减量和就地资源化利用;投入1200万元,建设山里乡、西林子乡两处污水处理站;利用农村闲置宅基地发展庭院经济,打造小菜园、小药园、小果园示范村。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直接关系到饶河高质量发展的成色。今年,全县将重点抓好乡村建设、产业赋能等方面工作,让精致乡村有“面子”更有“里子”,绘就一幅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振兴蓝图。
“我们将以‘四基地一窗口’发展定位为出发点,加快构建农业农村发展示范带、生态与红色旅游景观带、赫哲文化与东北风情体验带、农民增收致富创业带,全力打造集现代农业生产示范,生态、红色、农业旅游深度体验等于一体的‘乌苏里船歌’乡村振兴示范区。”县委书记姜宇峰的话语描绘出了饶河的美好明天。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