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黑龙江省通河县境内207省道旁一片稻田长得格外茁壮,这是2021年试种的400亩旱稻,全新的农业“三减”种植模式,为通河生态稻“藏粮于技”打开了一扇窗。
“园区内的稻田,一天一个样儿,水稻每天能长两厘米多。”负责田间管护的滕庆山告诉记者,这片稻田可不一般,是在哈工大技术团队的支持下,种植的“建航”品种长粒稻。最牛的是旱地播种技术,出芽齐、秧苗壮,直到半月前才放水灌溉,“坐地苗”得了水,开始猛劲儿蹿。
通河旱稻试验田
旱稻种植免去了扣棚育秧、引水泡田等环节,将稻种直接旱播到土里,每亩地节省了200多元的耕作成本,而产量与传统插秧稻田差不多。滕庆山介绍,前期不给水,杂草得到有效控制,不用喷除草剂;日光直晒地表,病虫害明显减少,农药化肥也省了,确保了稻米有机品质。最关键的是旱稻成熟更快,比插秧稻田早收割八九天,有足够时间抢占新米市场。
近年来,随着通河大米声名鹊起,通河生态稻从种植到加工都完成了提档升级,在绿色农业“双百工程”支持下,稻米从生产到销售实现“六统一”,农业产业化稳步推进。优质稻米对接了“两头两尾”,省、市级龙头米企迅速崛起,有机米生产线、功能米生产线、五谷米生产线、胚芽米生产线……进一步将稻米附加值推向新高,优质优价鼓起了稻农的腰包,激发了生产积极性。
旱稻种植在通河县尚属首次,这块实验田归属于通河县崇古尔河有机稻米农业专业联合社。自2014年联合社成立,稻农们纷纷选择规模化的生产之路,几年时间稻田面积达到29万亩。通过“联合社+优质化”的组合拳,稻米品质得到持续提升,价格也一路走高,最好的有机大米卖到每斤24元。
2021年开春,联合社与哈工大技术团队签订了旱稻种植发展战略协议,不仅引进了旱稻,还将稻田打造成鸭稻、鱼稻、蟹稻的立体养殖基地。联合社理事长卢士明表示,旱稻又称为节水抗旱稻,栽培方式可分为:旱播旱管、旱播水管、水种旱管等多种,看目前的庄稼长势,2021年的收成错不了。如果实验成功,联合社2022年将在通河县全县大面积推广这种种植模式,让更多的稻农受惠于“藏粮于技”。(文/摄 胡建军 记者 罗彦坤)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