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课后,老师和学生们一起游戏。
为了乡村教育,越来越多的老师选择留下来。
只有两名学生的课堂。生源流失是乡村学校面临的一大问题。
乡村课堂上,“寓教于乐”的形式深受学生们喜爱。
乡村学校有啥变化?乡村课堂有啥特色?为什么越来越多的老师选择留下来?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实施后,他们又有哪些新期盼?记者历时半个月,对此进行了采访。
办学条件不比城里差
“加油!”“跑,冲刺!”“赢了!” 6月7日,黑龙江省黑河市逊克县宝山乡中心学校3千平方米的操场上,校运动会正在进行中。
平整的沥青路面、草坪足球场、两栋教学楼,有着26年教龄的老师李忠艳感慨地说:“现在的孩子们太幸福了,咱乡村学校的条件一点儿不比城里差。”
原来的乡村学校教学条件差,矮趴房、不同年级学生挤在一个班,做长条板凳,一个老师教几门课、土操场“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真是今非昔比!”李老师感慨道。
走进4层教学楼内,除教室和办公室外,更有多功能室、音乐教室、图书阅览室、计算机室等,实验器材等教学用具也一应俱全。校长刘伟说:“随着各级政府对乡村教育越来越重视,学校的变化可以说是翻天覆地。”
6月9日,在鸡西市鸡东县平阳镇前卫学校四年级,一堂形式新颖的语文课正在进行。
“选出书写正确的词语,看看谁最快!”老师一声令下,两名学生用手在智能黑板上迅速圈出掉落“水果”内的正确词语。“这个选择书写正确词语类似游戏‘水果忍者’,孩子们非常喜欢。”85后老师孙微告诉记者:“这块智能黑板可以手触,还提供可下载课件,可根据个人需求修改。”
这个有5年半教龄的年轻教师告诉记者:“之前,我一直觉得农村学校条件会很一般,但来了以后才发现,条件真是太好了,很多教学设施一直在更新换代。”
教室宽敞明亮、操场绿植成荫、冬季集中供热、教室里安装的都是护眼灯、为老师建起宿舍,免去通勤烦恼……记者在走访了我省多个乡村学校后发现,乡村振兴战略让农村孩子在家门口也读上了“好学校”。
特色课程照亮孩子心灵
调色、打底色、构图……东宁市老黑山镇老黑山中心小学的综合活动实践室内,6年级的学生刘雨晗一丝不苟地描绘着“希望”。她喜欢画画,这也是从小的梦想,但因为家庭缘故和农村条件所限,学画对她来说是种奢望。
去年,学校开设了“第二课堂”,设置了绘画、书法、足球、篮球、舞蹈等多个科目,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绘画班,让 “绘画梦”成真。
校长李林亚告诉记者,我们根据现有师资,设置了多个兴趣班,孩子们非常喜欢。
同样,前卫学校则开设了魔方班、象棋班等,该校校长赵军说:“课程都是我们本校老师来教授,有的课是老师在网上自学后,再教给学生们。”
这所学校还根据实际,开设了“农业课”,学校将操场划分为多个“分担区”,学生们可以在这里种植玉米、黄瓜、柿子等农作物,以及花草等植物,日常田间管理如浇水、锄草等全由学生自己负责。
走访中,记者了解到我省众多乡村学校根据实际开设了不同的特色课程,让农村孩子也可以像城里的孩子一样,培养自己的兴趣,展示自己的才艺,埋下理想的种子。
有了兴趣特长,孩子们更加乐于展示自己,从而变得更加自信。前卫学校艺术节,剪纸、下棋、魔方比赛、合唱……学生们尽情展示自己,丝毫不见怯场;宝山乡中心学校,教师将孩子们优点详细记录,如一篇好作文、一页好钢楷等等,鼓励孩子们自强自信,让他们心中对自己说一句“我可以”。
留守儿童、离异家庭……农村原生家庭给孩子们心里都造成了不同的影响。乡村学校利用特色课程,给孩子们搭建舞台展示自己,让他们更加自信,心理健康也得到了极大缓解。
为改变他们选择留下
2015年冬,特岗教师孙微来到了前卫学校,“报考时没想那么多,就觉得在农村教书挺伟大。但刚来时确实感觉到落差,虽然现在乡村学校条件与城市相差无几,但是心里总觉得别扭,也犹豫过是否离开。”
最终她决定留下来,说到原因,她说:“主要还是淳朴的孩子们打动了我;另外咱们国家对乡村教育越来越重视,我们特岗教师待遇也特别好。”孙微目前正在教授四年级,虽然只有两名学生,但她教得还是很起劲,“感觉像带‘博士生’一样。”
孙微家住鸡西,每个周末才能回家,但父母都很支持她的工作。“我妈每次说我在农村教书都很自豪,挺显摆那种。”她笑着说。
同样因为喜欢孩子们而留下来的还有老黑山中心小学的95后音乐教师宫自强,2016年来到学校后,他教授一、二、三年级音乐课,每周12节课,“我主要教授孩子们弹唱、基本乐理等。”
年轻教师不仅教授系统的乐理知识,更带来新的教学理念。宫自强的“第二课堂”以勇气练习为主,“孩子们拿着麦克风,跟着伴奏演唱自己喜欢的歌;我们还会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集体训练,进行才艺展示,等学生们不再怯场,我们会到操场上练。”
他告诉记者:“乡村学校留守儿童多,他们敏感、自卑,我希望通过这样的训练,让他们更加自信与阳光。”《少年强则中国强》是他们的“主打歌”。
宝山乡中心学校的李忠艳教了半辈子书,她曾有机会到县里的小学教书,一句 “乡村学校更需要我们这样的老师。”道出了她为何留下来的原因。
寒来暑往,54岁的她眼看就要退休了,“我真是没教够!”多少留恋在其中。
宝山乡中心学校校长刘伟说:“我们学校在职教师41人,其中11人为特岗教师。以前教师年龄偏大,现在都很年轻,我们校教师平均年龄40.7岁,且专业素养特别高。”在记者所采访的多个学校中发现,大部分教师平均年龄在40岁左右。
他说:“现在乡村教师待遇都非常好,这也为大家留下来吃了‘定心丸’。”
对未来仍有许多期盼
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正式实施,其中对农村教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那么乡村教师们的期盼又有哪些呢?
很多老师都说出了同样的愿望:“希望学生们能够多一点。”宝山乡中心学校32名学生、前卫学校66名学生、老黑山中心小学329名学生……农村学生越来越少是乡村学校面临最紧迫的问题。走访中,记者注意到有的班级只有2名学生。
有老师担忧:“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交通越来越发达,外出打工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孩子也被带走了,农村学校适龄学生会越来越少。”
很多校长纷纷表示:“现在乡村学校条件和教师素质真是非常不错,我们还是希望有多点的学生留下来读书。我们也在想各种办法来扩大生源,但还是很难。”
同时,最急迫的问题还有乡村学校普遍缺少专职专业的心理教师。乡村学校学生很大一部分是留守儿童,或是单亲家庭,压力、自卑等心理问题比较突出,目前只能由班主任或德育校长来充当“心理教师”一职,“毕竟专业知识能力有限,能做的也仅仅是鼓励式的聊天。”有班主任如是说。
采访中,一些年轻老师也纷纷表示:“平时学校也会进行业务培训,但感觉‘吃不饱’,我们还是希望能够‘走出去’看看,多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毕竟学校硬件好了,教学也要紧跟时代。”
此外,乡村教师的通勤也是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很多乡村学校地处偏远地区或山区,道路难行,远离市区,车程用时长,教师们只能周末回家,或开私家车,或搭便车;冬季大雪封山,或路滑难行,安全隐患极大,有学校校长表示:“希望政府部门能够帮助解决乡村教师通勤问题,他们为学生付出了很多,长期忽略家庭,甚至自己的孩子都来不及照顾,不能让他们太委屈。”(文/摄 记者 李天池)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