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龙江    |     直观中国     |     高端访谈    |     原创     |     名企品牌     |     龙游天下      |     舆情智库
从土井、洋井到饮水安全工程 喝上自来水洁净又健康
2021-06-11 14:30:26来源: 黑龙江日报编辑: 刘才星责编: 周经韬

从土井、洋井到饮水安全工程 喝上自来水洁净又健康_fororder_13

农民家清亮亮的自来水。

从土井、洋井到饮水安全工程 喝上自来水洁净又健康_fororder_14

刚刚种上水稻秧苗的稻田。

  黑龙江省泰来县地处我省西部干旱地区,年平均降水量392.6毫米,每年有效降雨数量少之又少。小康不小康,用水算一桩。农村人口居多的泰来,农民饮用水和农业用水,这些年都发生哪些变化?日前,记者在该县采访时,农民对用水前后的变化称赞不已。

  饮水安全工程 解了农村饮水难

  日前,记者来到泰来县平洋镇永发村74岁的村民李明杰家。李明杰正在厨房内清洗碗筷,拧开水龙头,清亮亮的自来水咕咕流淌出来。

  提起用水,老爷子甩了甩手上的水,十分感慨地说,如今能用上这清水,真是感谢政府这几年对用水工程的建设啊。

  李明杰是土生土长的永发村人,从记事儿起,家里人用水就非常困难。水色黄泥沙多,这是李明杰对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村里用水不可挥去的记忆。“村头挖了一眼井,其实就是一个十几米深的土坑,渗出的水浑浊有泥沙,可早上要是去晚了,就这样的水还打不到呢。”李明杰说,自己的父辈解放前连“土井”都没有,还要从河里打水吃。

  随着村民增多,村里又“打”了两眼这样的井,村民吃的水,虽然需要沉淀好几天,但大伙儿还是很满足的。

  永发村村支部书记李昭臣说,1983年,村里为了抗旱,先后打了两眼90米左右的深水井,村民习惯把这两口井叫做“洋井”。“洋井”虽然打出来的水还是有些浑浊,但是水质比“土井”还是好了很多。

  村里的两眼“洋井”原本是用来解决干旱的,但是村民觉得比“土井”打水打得快,“洋井”也就被村民用来日常生活了。不久之后, 一些村民也开始在自家院子里打了用手压的“洋井”,村民排队用水困难的状况逐渐缓解了。

  2009年,国家和省里投入六千余万元资金,用于齐齐哈尔市农村改水工程建设,建成248处饮水安全工程,解决了14.42万农村人口的饮水难问题。但是那个时候,齐齐哈尔市仍有上百万人存在饮水困难的问题。

  清澈自来水入户 村民幸福感十足

  “我们村在2018年左右使上了干净的自来水。”村民张颖说。今年58岁的张颖是在村里长大的,至今家里还留着“洋井”,只不过是用来浇自家小菜园的。

  “我们村里家家有一个储水的大水缸,用来沉淀‘洋井’里的水。”张颖说,那时候学校组织运动会,要求穿白鞋白衬衫,用来洗白鞋、白衬衫的水得提前沉淀好几天,要不白鞋和白衬衫会有淡黄色的渍迹。

  2001年,永发村在原来“洋井”的基础上,为全村安装了自来水。“不过是比较简易的自来水,井水抽排后直接到农户家,也没有安装什么过滤设施。”村里的一位干部说,因为入农户家的自来水维护不及时,时间长了,水流就越来越细。

  爱喝茶的村民麦俊山指着家里的水缸说,那时候,水缸三四天就得刷一次,要不缸底和缸壁就会有黄色水渍黏在上面。“我平时爱喝个茶,用以前的自来水沏茶,茶水发涩,也不清香。”麦俊山说。

  2018年,泰来县水务局对平洋镇的水网进行了改造,永发村在原来“洋井”的基础上进行水井改造,新改造的井深达到160多米,安装新的输水管线,为了保证水质,又安装了消毒罐、净水以及紫外线消毒等设备,让村民们喝上了健康卫生的自来水。

  村民麦俊山笑着说,这回用自来水沏的茶,茶香满屋飘香,水缸半个月清洗一次就行了。

  记者从泰来县水务局了解到,目前,全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已经覆盖了全县83个行政村的525个自然屯,饮水工程的建设改善了农村居民生活质量,保证了农户的饮水安全。眼下,泰来县水务局对全县的农村饮水工程开展了农村饮水“成效巩固”行动,对排查出的问题,及时进行解决。并时刻监督水质,保证用水安全。

  齐齐哈尔市共有乡镇123个,行政村1260个,自然屯7288个,农村人口343万人。截至目前,吃上自来水的村屯有6363个,覆盖农村人口321万人,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3.7%。

  新增万亩水田 鼓了农民腰包

  饮用水得到解决了,农业用水状况如何?

  4月末至5月初,正是水稻种植时期,在泰来县乡镇的水稻田里,到处是稻农忙碌的身影。泰来县水务局副局长韩东指着流向万亩良田的嫩江水说,“泰来县抗旱灌溉引水工程”的投入使用,不仅让县里新增加水田3.5万亩,而且对优化种植业结构,提高抗灾能力,改善生态环境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8年修建的“泰来县抗旱灌溉引水工程”,总长41.59公里,辐射周边6个乡镇,23个行政村,幅员面积170万亩,年引水量1.084亿立方米,解决22万亩旱田水源难题。

  春播之前,江桥镇先进村村支部书记付强正组织农户们种植水稻。一位在水田里忙着插秧的农民说,自家是2017年进行的“旱改水”,水稻收益要比旱田好很多。

  2016年,先进村有旱田3000多亩,水田10000多亩。稻农打井灌溉,种地成本增加。灌溉引水工程投入使用后,农民用水不犯愁了,不少村民还把旱田改为水田,现在村里水稻面积达到了12000多亩,农民种地的成本降低了,收入比以前增加了不少。

  付强说,在2016年前后,村里农业灌溉用水都是电井或者是柴油机抽上来的水,水温比较凉,对水稻初期成长不利。现在村里的耕地全部用嫩江水,水的温度比较适宜,还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利于水稻生长。现在用了嫩江水,也敢种优质品种了。优质米的成熟期在130天,比以前的品种长了10天。“现在水稻平均亩产能增产70斤到80斤。”付强说。

  眼下,平洋镇共有耕地面积21万亩,其中四分之三都是水田。镇党委书记丁帅说,现在有了这个工程,再加上地下水,农民种水田的灌溉问题不用犯愁了。

  先进村不少村民颇为感慨地说,农民吃水问题得到了解决,耕地用水也不愁了。“水,帮我们拔掉穷根子,更让我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文\摄 记者 吴利红 见习记者 菅月)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