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更整洁了、灯光更明亮了、停车更有序了,市民生活更加便捷,幸福感和满意度在大幅提升。
初夏的七台河在一点一滴中悄然改变,渐渐变成了人民期盼和向往的样子。这些变化仅仅是党员干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一个缩影。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七台河市找准解决问题的“切口”,下足抓小、抓细的“绣花功夫”,回应“槽点”、纾解“痛点”、打通“堵点”、补齐“短点”,一场场生动的“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蓬勃开展,一件件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急难愁盼”事得到解决。
镜头一 智慧人社+综合柜员 跑出服务加速度
日前,在七台河市人社局社保服务中心大厅,随着电子显示屏号码的变换,市民井然有序地到相应的柜台前办理各种业务。市民刘女士正在办理养老保险转移业务,办事顺利程度出乎她的意料。“不到5分钟就办好了,工作人员服务态度还特别好。”刘女士说,以前复印材料还要跑到外面找复印社花钱复印,现在窗口复印全免费。更方便、更快速、更简单,在办理人社相关业务时,市民普遍有这样的感受。这得益于市人社局实行的“综合柜员制”,实现四个险种178项业务“一窗通办、一次办结”,每人日均业务办理量由21件增加到43件,小窗口彰显便民服务大情怀。
“通过党史学习教育,工作人员在思想上发生了很大转变,从被动管理变成主动服务,业务素质和自律意识也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该市人社局社保中心主任郑文龙介绍说。
从“现场办”到“网上办”再到“掌上办”,社保服务的一次次提档升级提升的正是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市人社局推出“互联网+人社服务”,全力打造“智慧人社”品牌,研发推广“七台河智慧人社通”APP,让企业和群众办事又有了更便捷的业务办理新渠道。目前,覆盖社会保险、劳动关系、人事人才、就业创业、社保卡5个方面的业务,已上线118项业务,总注册人数4.32万人,总业务办理量141笔,总查询量8.27万次,大幅提高不见面业务办理占比。
“我们秉持‘人社工作为人民、为民好事要办好’的工作理念,以为民办事的生动实践推动人社服务水平持续提升。”郑文龙说,他们把群众当亲人,把群众的事当大事,做好群众的“贴心人”;沉一线、摸民情,做好群众的“知心人”;办实事,解民忧,做好群众的“暖心人”。
镜头二 聚焦“小事”+上下联动 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哗哗哗……”打开水龙头,一股清澈的自来水涌出,在桃山区万宝河镇桃山村,困扰着村民多年的用水问题解决了。这背后是“我为群众办实事”的生动实践。
桃山村党支部书记时萍介绍说,去年11月份,她带村民找到市供排水总公司,申请接通供水管线,解决用水难问题。由于冬季无法施工,今年3月初,他们再次来到市供排水总公司反映情况,市供排水总公司第一时间组织施工人员进行现场勘查,克服无法使用机械的难题,用人工挖掘,4月30日完成供水管线的室外铺设和室内管线的安装工作,最终7户村民通上自来水。
小小水龙头,关系大民生。党史学习教育以来,市供排水总公司通过线上线下征求供水服务意见和建议,开展供水服务安全隐患大排查,加大供水管网的检查和维修力度,着力打通百姓“痛点”“堵点”,让百姓吃上更安全优质饮用水。
七台河市供排水总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李刚表示,下一步将从群众反映的“急难忧盼”问题抓起,把小事办实、把大事办好、把难事办成,有效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镜头三 党史教育+综合整治 办到百姓心坎上
仙洞山公园承载着一代代七台河人的记忆和情感,这里是儿时成长的乐园、青年人热恋期约会的地方、中老年人遛弯健身的好去处。时光飞逝,仙洞山公园设施开始日益陈旧,与居民对高品质的生活追求不匹配。
倾听民意改善民生,七台河市园林部门从群众家门口的“小事”入手,为群众“办实事”也把“事办实”。“仙洞山公园改造工程是今年3月30日开始动工,投资260万元,预计6月30日竣工,计划更换广场地砖、台阶,改造广场亮化系统、进行绿化等,为市民提供安全舒适的休闲健身场所。”市园林事业发展中心主任唐宏军告诉记者。
“由于年久失修,广场地板砖脱落,我们老年人来这遛弯存在安全隐患,尤其是冬天,特别容易摔倒,现在公园改造升级,以后我们就有更宽敞舒适的地方活动了,我也期待早日看到它旧貌换新颜。”每天都来看看工程进度的支玉柱老人乐呵呵地说。
在文华路,记者看到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执法人员正在拆除未审批不规范的牌匾,这只是综合整治三年行动的一个缩影。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副局长于柯明介绍,针对全市综合整治专项行动,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制定方案、明确细则、成立领导小组、组建工作专班,以第一年存量治理、第二年要突破、第三年质量有提升的工作思路,重点治水、难点治污、痛点治尘、堵点治乱、焦点治违的整治理念,全员发动,全面整治,确保22项专项任务全面完成。
近日,为了将“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走深走实,七台河市又提出以人民为中心开展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行动,彻底改善城乡环境,全面提升城市形象,以崭新面貌迎接建党100周年。(杨崴 记者 潘宏宇)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