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关键在人。近年来,大庆市不断深化乡村人才培养、引进、管理、使用,完善人才服务乡村激励机制,让农村的机会吸引人,让农村的环境留住人。据了解,2020年,全市通过“打捆引才”、招录选调生、考录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聘、村级后备力量选拔等方式,已累计为基层补充840名高校优秀毕业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广开渠道“选” 强化力量储备
林甸县坚持把人才发展摆在重要战略位置,坚持以人才强县发展战略需求为导向,通过企业高校行、“温泉之乡、智汇林甸”县委书记进高校宣讲、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等形式面向社会引人才,2020年企事业单位引进全日制高校毕业生500余人,人才队伍结构持续优化。
此外,紧抓特聘人才下乡服务“三农”重点领域工作和科技特派员到贫困村开展技术服务协作契机,以“人才带项目、项目引人才”的方式,争取50余名来自省内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等优秀人才进行技术指导、组团帮扶,推动产业项目发展。围绕经济发展、乡村振兴等重要战略部署,以在外优秀农民工、高校毕业生等对象回引为核心,加大面向优秀村党组织书记定向考录乡镇事业编制人员、公开选拔村级后备干部和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力度,从理想荣誉、政治出路多渠道吸引有觉悟、有能力的优秀人才84人留县就业创业。
大同区通过选调生、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招考等形式为基层选人才,同时坚持把基层一线作为培养年轻干部的重要平台,对看得准、有潜力、能担当的年轻干部主动压担子、给位子,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到基层一线任职,2020年以来,累计为乡镇、街道和农业生产、经济建设等一线部门择优配备年轻干部19人。
紧贴需求“育” 注重实践历练
针对农村干部能力短板,大庆市通过“学校+基地”“理论+实践”“远程+巡讲”等多种方式,对农村党组织书记进行政治理论、脱贫攻坚、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培训,年均培训800余人次。
孙刚是肇州县2008年实施人才战略首批引进的硕士研究生,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汉语言专业。10余年的基层奋斗拼搏,让他深深地爱上了乡镇这片热土。
在乡镇工作期间,他担任过镇长助理、纪委书记、党委副书记、镇长,负责过林业、文化、教育、宣传、纪委、信访、综治、妇联、武装、工会、民政、经管等几乎所有农村方面的工作。经过在不同岗位的历练,他在提升综合能力的同时,还为老百姓提供了很多便利的服务,为村镇建设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工作期间,他还参加了浙江大学“肇州县党政领导干部综合素质提升培训班”,河南红旗渠、延安干部学院乡镇长“传承红色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培训班和上海复旦大学肇州领导干部素质提升班学习,不断开拓视野、更新思维、精进观念,用所学、所见、所想、所悟反哺工作。
据了解,肇州县坚持“人才既要靠引进,更要靠培养”的理念,从基层实际需求入手,面对引进的人才普遍存在学历高、经历少的问题,通过上挂省市平台锻炼训练、下派基层砥砺磨砺、适时进行轮岗交流、外埠学习、党校培训等多种模式,给人才建平台、搭舞台,加强对引进人才的培养锻炼,进一步提高工作能力和本领,让他们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快速成长成熟,在不同领域、不同岗位发挥领军作用。据了解,该县引进的人才全部在关键重要部门和岗位工作,表现优异,业绩突出。
选优配强“用” 推动人才下乡
“国以人兴,政以才治”。人才是推动发展的第一资源。为深入贯彻落实黑龙江省委、省政府“推动人才下乡”要求,大庆市以“打捆引才”工作为牵动,在用好用活人才上下功夫,拓宽渠道柔性引才,选派高校院所专家作为“特聘人才”,下乡服务“三农”,为大庆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
为破解县(区)、乡(镇)基层农技推广人才队伍老化、高层次专业人才短缺等问题,大庆市委组织部坚持眼光向内,引导驻庆高校院所优秀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把讲台搬到田间地头,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缓解基层发展对人才、技术的迫切需求。
根据基层农业基础、产业特点和资源禀赋,大庆市定向聘才、精准引才,推进项目落地、技术注入,实现以才引才、以才促产,推动人才红利转化为农业农村发展效益。大庆市县(区)与多位高校院所“特聘人才”建立“结对”关系,有效助推奶牛养殖、寒地鲜切花栽培、棚室果蔬种植等重点农业项目发展。
肇源县突出村级队伍建设,努力建设过硬村级带头人队伍。推动村党组织书记“公职化”,选拔县直优秀干部提拔后选任到工作开展难、落实任务慢的难点村党组织书记岗位。实施村后备人才“递进培育计划”,通过“四荐四考”选任270名40周岁以下、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助理,充实村级干部队伍力量。同时,开展兴农专家人才培养工程,建立处级领导联系高层次专家服务村集体制度,为集体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记者 杨滨宁)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