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龙江    |     直观中国     |     高端访谈    |     原创     |     名企品牌     |     龙游天下
绥芬河市“三项工程”打造拴心留人强磁场
2021-03-03 10:57:15来源: 黑龙江日报编辑: 于灵爽责编: 周经韬

“三项工程”打造拴心留人强磁场

  引进的急需紧缺人才在了解当地情况。

  绥芬河市委始终坚持“尊才爱才优才”的工作理念,通过实施“三项工程”做好引进人才的“后半篇文章”,强力破解引进与流失的矛盾,打造拴心留人“强磁场”,确保人才引得进、用得好、留得住。

  实施“培育工程” 厚植发展沃土

  绥芬河市委打出人才培育组合拳,锻造引进与培育强劲双翼,围绕重点产业、重大项目、重要行业分类进行“精准滴灌”,通过帮助人才成长进步,进一步夯实人才归属感。

  树起“风向标”,坚持政治引领。建立市委常委联系人才、青年人才列席市委常委会议和参与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等制度,树立尊重人才、爱护人才的鲜明导向。定期召开市委书记、组织部长与优秀人才座谈会,打造人才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平台,营造人才健康成长良好环境。

  建好“蓄水池”,加强优选优用。准确把握中央、省委关于领导班子配备年轻党政人才比例要求,科学统筹年轻党政人才常态化配备目标,合理配备老中青人才梯次,储备35岁以下优秀党政人才170人,明确年度新提拔年轻党政人才比例不低于30%的配备目标。

  练就“金刚钻”,注重统筹资源。依托“百年口岸·名师讲坛”、理论中心组学习等载体平台,先后邀请清华、复旦、哈工大等国内知名高校专家学者,围绕自贸区建设、新时代卫生应急体系、新冠疫情下的国际形势等热点,开展专题讲座20余期。围绕改革创新、招商引资、全域旅游等内容,与高校联合举办专题培训班,搭建获取最前沿领域、最新知识、最急需解决问题的学习交流平台。组织48户企业100余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赴经济发达地区学习考察,实施卫生专业技术、电商产业人才等六大类特色人才培养项目,累计培训专业技术和技能人才1万余人次。

  实施“乐业工程” 搭建干事平台

  在深刻总结绥芬河人才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绥芬河市委为实现人才“落地生根”搭建载体平台,致力于让各类人才各得其所、各路高贤大展其长。

  用好“助推器”,聚合人才资源。培育省级双创服务基地2家,成立青年发展联盟和创客空间,以“创新驱动发展、自贸引领未来”大讨论大比武大拉练活动为载体,通过开展青年人才党员先锋岗评选,“比作风、优环境”青年岗位练兵、岗位技能大赛等主题活动,形成青年人才比学赶超,争优创优的浓郁氛围。

  打造“练兵场”,强化实践锻炼。通过“上挂”“下挂”“平挂”“外挂”等方式,把优秀党政人才放到艰苦复杂和吃劲负重岗位磨炼,压担子、壮筋骨。近年来,累计选派177名党政人才到经济发达地区、口岸开放城市,到省对口单位、驻绥中省直联检部门,到村(社区)、信访、招商等急难险重工作一线挂职,选派411名党政人才到18个新冠疫情防控工作组,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驾驭复杂局面能力。

  组建“智囊团”,吸纳候鸟人才。探索开辟候鸟式、联盟式、项目式引才渠道,与东北林业大学和哈尔滨商业大学签订战略协议,组织200余名高校学生到绥芬河市实习实训,探索将高校的先进理念和科研成果导入自贸区绥芬河片区机关事业单位、园区企业和重点项目等部门单位。注册成立绥芬河自贸片区首家智库型研究机构——自贸区绥芬河片区哈尔滨商业大学自贸研究院,探索成立东北林大长江学者工作站和博士后流动工作站,广泛聚合相关领域的科研院所、政府机构、企业及国际学术力量,开展自贸区建设专项研究,实现柔性吸纳高端人才到该市创新创业,助推开发开放。

  实施“暖心工程” 营造良好环境

  秉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理念,大力实施“暖心计划”,从政治、思想上关心人才,从工作、生活上爱护人才,让人才身暖、心暖、情暖、意暖,全方位感受百年口岸的温暖。

  增强“感召力”,唱响主流旋律。以“追寻红色印迹,传承革命精神”为主题,组织52名青年人才开展徒步活动,引导全市各类人才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自贸区发展再立新功。举办“我为自贸发展献一策”“自贸区青年说”等主题活动,积极引导青年人才投身自贸区发展建设,增强家乡认同感。

  选好“领头雁”,强化正向激励。充分挖掘向上推荐典型事迹,18名党政人才、专业技术人才荣获国家级和省级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1名农村实用人才荣获全省优秀农技协带头人。开展首届“商都英才”评选活动,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选树扎根基层、矢志奋斗、无私奉献的先进典型,先后评选百余名“优秀教师”和“优秀医师”。

  着力“强服务”,营造优良环境。在2020年度引进急需紧缺人才招聘工作中,为考生提供免费食宿,派专人专车接站,并报销核酸检测费用。设立人才发展资金,每年优先安排资金200万元,累计为急需紧缺人才发放生活补贴和安家费190余万元。制定人才公寓管理暂行办法,按照拎包入住标准装修人才公寓125套,促使人才从“候鸟式”逐步转变为“栖息式”。搭建人才交友联谊平台,组织开展“情系边关,爱在双节”青年人才联谊活动,积极协调各部门为人才解决供暖、落户、物业服务等生活问题。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