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哈尔滨市第一专科医院综合二科了解到,不少家长因孩子玩手机“成瘾”而来咨询。临近开学,为帮助家长和孩子树立正确使用电子产品认知,综合二科副主任医师李洋给出建议,寻找自我价值、求认同、孤独感和逆反心理。
游戏中寻找“存在感”
小陈(化名)今年14岁,用他妈妈的话来说,就是不爱学习、不爱运动,喜欢宅在家里打游戏,你管教他,他就和你吵架。为科学帮孩子减少使用手机,小陈妈妈联系了李洋。经过询问,小陈告诉李洋,原来他认为自己很平庸,在家里父母也几乎没夸过他,感觉自己在家里和学校都无法找到价值感。但玩游戏就不一样了,队友夸他打得好,不费力气就能得到不错的成绩,所以喜欢玩游戏。
“其实小陈是很典型的例子,他并不是对手机‘成瘾’,而是在游戏里自我价值感很强。很多孩子喜欢玩游戏便是觉得自己擅长玩,越擅长,越喜欢玩。”李洋告诉记者。
孤独孩子手机成朋友
“我遇到过一个才9岁的小咨询者,因为父母忙,他从小就习惯了一个人在家。晚上好不容易父母都回来了,也是各自抱着电脑和手机。没人陪他玩,也没人带他出去见识这个世界,手机、平板电脑变成了他的好朋友。”李洋告诉记者,除了学习,这个孩子所有的闲余时间都给了电子产品。直到他视力出了问题,家长才意识到,他使用电子产品过度了。
李洋表示,现在很多父母都很忙,忙到没时间陪孩子,电子产品便成了孩子的玩伴,所以才会出现孩子越玩越“上瘾”的情况。
“一些家长存在误区,觉得孩子哭闹时,给他手机就好了,这样就能安心做事。这也是导致孩子玩手机‘成瘾’的原因之一。”李洋介绍,家长应树立正确认知,孩子常常因各种原因而感到生气或悲伤,这时家长如果一味用动画片、游戏去安慰他们,不仅教不会孩子如何控制情绪,反倒会让他们沉迷于电子产品。
增加活动适度使用电子产品
李洋说,习惯不是一天就养成的,家长应改变姿态,在帮助孩子减少使用电子产品时,不要急躁。平和地和孩子沟通,循序渐进。
与孩子一起讨论并制作一个计划表,根据孩子的需求,让孩子自己规划好每天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如果时间分配不合理,家长可以予以辅导。当孩子完成计划时,家长应给予肯定或表扬,让孩子找到自信和成就感。
家长回家后,应尽量减少电子产品的使用。可增加一些娱乐活动,多带孩子进行一些参与性强的线下活动。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