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龙江    |     直观中国     |     高端访谈    |     原创     |     名企品牌     |     龙游天下
黑龙江:有限耕地资源优先用于粮食生产
2021-01-08 10:53:59来源: 人民网编辑: 张牧秋责编: 周经韬

  为防止耕地“非粮化”倾向,持续巩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地位,黑龙江省政府办公厅日前印发《黑龙江省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工作方案》。黑龙江省将科学合理利用耕地资源,把有限的耕地资源优先用于粮食生产,着力稳政策、稳面积、稳产量,充分发挥黑龙江省粮食主产区优势,不断巩固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更大贡献,为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提供有力支撑。

  严管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

  根据方案,黑龙江省将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利用,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严格管护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科学合理利用耕地资源,确保耕地面积不减、粮食产能稳步提升。

  坚持问题导向,依法严管。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肃查处非法占用耕地违法行为,守住耕地红线。严格执行用地过程中的“占优补优”原则,坚决制止各类耕地“非农化”行为,坚决遏制耕地“非粮化”增量。

  坚持全面保护,有序修复。深入实施“藏粮于地”战略,持续推进黑土地保护,综合运用工程、农艺、生物等措施,持续扩大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稳步提升耕地质量,保护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

  坚持政府引导,社会主体。各级政府承担耕地保护主体责任,依法依规落实监管责任,引导和鼓励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和农民积极参与耕地保护。

  加强耕地保护修复、稳步提升耕地质量

  黑龙江省将加大黑土地保护力度。重点推广以“一翻两免”为核心的保护性耕作制度,通过秸秆翻埋、碎混、覆盖三种还田模式归还秸秆,因地制宜地配合实施米豆轮作、施用有机肥、保土耕作、农田防护林建设等措施,对黑土地进行有效保护。

  扩大高标准农田建设规模。推广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喷灌、微灌等节水灌溉技术,解决好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问题。以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为重点,整体推进田、土、水、路、林、电、技、管综合配套。到2025年,全省建设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超过1亿亩。

  全面推进农业清洁生产。深入推进化肥、农药减量行动,大力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和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示范,建设病虫监测网点、开展农药使用风险监测,更新改造施药机械。加快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重点推广固体粪便堆肥发酵、液体肥料化和固液全效还田等低成本、可复制、可推广的利用模式。

  稳定粮食作物面积、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永久基本农田和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要重点用于发展粮食生产,特别是保障玉米、水稻、小麦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一般耕地应主要用于粮食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蔬菜等农产品及饲草饲料生产。

  开展“中国粮食、中国饭碗”质量提升行动,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发展高产优质粮食作物,稳定水稻种植面积、适度增加玉米种植面积,确保粮食产量稳定提升。坚持适区适种,调优品质结构,引导农民选择适宜机械化收获的玉米品种、亩产350斤以上的高产高蛋白高油大豆品种、适口性好优质抗病水稻品种。

  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粮大户采取土地流转、股份经营等多种形式规模种植粮食作物。

  落实支持政策、鼓励发展粮食生产

  黑龙江省将落实国家产粮大县奖励政策,着力保护和调动地方各级政府重农抓粮的积极性。落实国家最低收购价、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耕地轮作补贴、稻谷补贴和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等政策。相关农业资金向粮食生产功能区倾斜,优先支持粮食生产功能区内目标作物种植,加快把粮食生产功能区建成“一季千斤”的高标准粮田。

  加强对种粮主体的政策激励。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发展粮食适度规模经营,支持粮食产后烘干、加工设施、仓储物流、市场营销等关键环节建设。大力推进代耕代种、统防统治、农业生产托管等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提高种粮规模效益。积极开展粮食生产薄弱环节机械化技术试验示范,着力解决水稻机插、玉米籽粒机收等瓶颈问题,加快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记者 阴祖峰)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