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边城英才”引进计划、增加选调生招录人数、推出“云双选”无接触纳贤……今年,黑河市立足当前需要,着眼黑河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在人才制度创新方面做了一系列积极有益的探索,从传统的公务员录用考试、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拓展到走进高校精准对接,优选“百名研究生”、加大省委选调生招录力度,积极推进“线上+线下”招聘新模式,引进各类优秀人才1800余名,其中研究生216名,使今年成为黑河历史上引才聚才力度最大、政策最优、成果最好的一年,黑河市人才队伍建设的质量和数量实现了“双突破”。
不拘一格选人才“百名研究生”落户黑河
在市委党校哲学教研室,刚入职不久的于潇正在跟随前辈老师探讨选题,了解备课的注意事项。作为今年黑河市优选“百名研究生”引进的人才之一,于潇本科就读于浙江大学,研究生就读于莫斯科国立大学,选择到黑河就业,最重要的原因是她看中了黑河发展的潜力,她希望在这里发挥自己所学,为城市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2020年,黑河市紧抓“三区一市”发展历史机遇,建立“边城英才”绿色通道,定期发布急需紧缺人才需求目录,实施“边城英才”引进计划,优选“百名研究生”便是其中的一项创举。一大批和于潇一样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才俊通过优选“百名研究生”来到黑河工作。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优选“百名研究生”,形式不拘一格,对报名人选一对一推介黑河宣传片、发出视频邀请函,放开岗位报名比例限制、简化程序,采取面试、“优选+调剂”等方式招贤纳士。组织研究生们畅游黑河,让大家在参观和交流中了解黑河、熟悉黑河、热爱黑河。一系列非常之举使招录人数比计划多招录了34%,还为录取研究生举办了专题培训班,安排研讨交流、运动会、联谊等内容。同时,相关部门加快了录用进程,用三天时间完成录取人员入职手续,当月将薪金发到人才手中,创造了人才引进的“黑河速度”。
此次优选的研究生来自浙江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国内外高校,涵盖经济贸易、商务金融、环境食品、通讯信息、新闻传媒、农林水畜等120多个专业,为黑河市的急需紧缺人才岗位补充了优质“新鲜血液”,成为历年来引进人才质量最高、数量最多的一年,黑河引才的层次和质量实现了新跨越。
探索招才引智新路径吸引孔雀“东北飞”
“各位考官好,我是3号考生……”身着正装,端坐在电脑面前的南昌大学研究生牛佳宁正在进行一场特殊的面试。今年5月,为扎实做好疫情防控期间人才引进工作,对专业相符且有意向到黑河工作的全日制研究生精心推出“云双选”,通过屏幕与人才“空中”交流,让人才求职有门,用人单位引才无忧,实现既安全又高效的“无接触纳贤”。
线上引才形式新颖,有效促成人才供需精准对接,为黑河兴边富民、自贸片区等重点任务建设集聚人才开拓了新途径,受到了应聘者和面谈官的一致好评。疫情防控期间,不仅有政府部门组织的“云端双选”会,企业“云端引才”也成新业态,全市企业共举办网上招聘会28场,招聘岗位9821个。
“黑河是祖国的北疆重镇,是祖国的能源大通道,是‘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是对俄开放的桥头堡,是中国最北自贸区……欢迎大家到黑河展示才华、实现价值、成就梦想。”11月,市领导丛丽在南京农业大学向莘莘学子发出诚挚邀请。
今年,黑河市深入开展市领导进高校宣讲活动,先后与南京农业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大学等院校进行对接合作,市领导就黑河的人才引进政策、待遇、成长路径等学生关心的话题现场答疑,与有报名意愿的学子交流互动,大力推介黑河市人才政策和发展环境,进一步拓宽招才引智渠道,打通了政、校长效互动、精准对接的引才链,为黑河高质量发展汇聚强劲的“人才动能”。
搭建人才发展平台招才引智多点开花
人才平台不仅是黑河市招揽八方人才的“梧桐树”,也是成就人才事业的“大舞台”。今年,黑河市选调生招录“扩点增量”,共有123名省委选调生充实到基层一线砥砺锻炼。黑河市坚持把基层一线和急难险重岗位作为选调生砥砺品质和提高本领的练兵场、试金石,让他们参与矛盾纠纷处理、征地、招商、疫情防控等重点工作,同时把发展潜力比较大的选调生选派到信访、脱贫攻坚和重点项目的主战场进行锻炼,提高他们驾驭实际工作的能力。
黑河市坚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从实际需要出发,围绕医疗、教育等专业技术人才开展针对性选拔,引进急需紧缺优秀人才45名。围绕跨境电子商务、绿色农业、试车产业、机关事业等领域,加快推进人才“十大基地”建设,共建立了64个人才基地,与20余所高校进行对接,签订合作协议17个,覆盖医疗、教育、农林、管理、艺术、旅游、经济等各领域,推动了市校合作进一步深化。其中建立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35个,吸引了1018名大学生在市域内实习实训,增强吸纳人才的能力,集聚更多优秀人才在黑河创业兴业。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