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实现中俄贸易从1000亿跨向2000亿美元目标,面对“后疫情时代”中俄地方合作的机遇与挑战 对俄合作大省黑龙江潜力如何释放?
伊春嘉荫口岸 记者 荆天旭 摄
绥芬河铁路 记者 邵国良 摄
牡丹江内陆港 记者 郭俊峰 摄
黑河口岸 张凯 张辉 记者 邱成 摄
绥芬河铁路 记者 邵国良 摄
2018年,中俄双边贸易额首次超过1000亿美元,两国元首达成共识。
2024年,将双边贸易额提升至2000亿美元。
那么,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和“后疫情时代”,实现中俄贸易从1000亿跨向2000亿美元目标,中俄在积极共探地方间合作新模式新路径之时,黑龙江作为传统对俄合作大省,还将发挥哪些支撑作用?有哪些潜力尚待释放?
12日召开的“机遇与挑战·后疫情时代的中俄地方合作”视频会议上代表们给出正面积极答案。
对俄合作
释放积极信号
中国驻俄罗斯大使张汉晖说,今年以来,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两国经贸合作继续保持积极发展势头。1~9月,双边贸易额达788.4亿美元,尽管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2%,但在疫情背景下双方合作涌现出许多新模式、新业态,合作潜力进一步得到释放。俄方在保持对华能源出口的同时,大幅提高农牧产品对华出口,两国在电子商务、生物医药、科技创新等领域合作方兴未艾。相信在未来两个月,中俄经贸合作还会进一步发力。希望双方共同努力,推动今年中俄贸易额追平甚至超过2019年。
张汉晖希望,两国地方要继续拓展贸易渠道,扩大地方贸易额,创新结算方式,扩大本币结算规模,探讨开展无外汇结算。积极发展线上经济,通过举办线上论坛、推介会等方式搭建更多交流对接平台,尽早谋划恢复正常通行后深化地方合作、密切人员往来的各项活动,促进两国地方投资互动和商品流通,打造更多地方合作新亮点。
黑龙江
潜力多多尚待释放
加强地方合作是两国元首达成的重要共识。双方已建立“长江—伏尔加河”、“东北—远东”两大地方合作机制,两国地方合作热情被极大激发,越来越多中俄地方省州对进一步深化合作表现出极大兴趣。作为对俄合作大省,还有哪些潜力待释放?
电子商务正在成为双边贸易的主要动力之一。俄罗斯驻华大使杰尼索夫说,2020年,中方在哈尔滨、长春、绥芬河等东北城市设立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这一优惠政策将进一步推动两国电商出口合作。双方联合举办推介活动,也有助于丰富两国线上商品展示。实践表明,这一合作形式非常成功。俄罗斯农产品和食品在华市场需求不断扩大,2020年前三季度对华出口同比增长24%,达到31亿美元,且很大一部分销往中国东北地区。希望通过电商等渠道进一步扩大俄罗斯农产品对中国边境地区出口。
阿穆尔州州长奥尔洛夫表示,对阿穆尔州而言,黑河—布拉戈维申斯克跨境公路界河大桥项目将不仅改变与我们的长期合作伙伴——黑龙江省的经济合作结构,还将改善中俄地方间的经贸往来关系。阿穆尔州将率先与中国开展全年无间断交通运输,将为贸易、投资、旅游合作带来诸多机遇。此外,界河大桥项目投入使用后,未来几年内的过货量将达到400万吨/年,过客量将达到200万人次/年。在界河大桥项目的基础上,可形成新的中俄国际运输走廊。同时,出口、物流、旅游、服务业等经济的各个组成部分将形成大桥的乘积效应。
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成立一年来,作为中国最北自贸试验区,也引起了俄方极大关注。俄罗斯驻华大使杰尼索夫说,黑龙江自贸区三个片区中的两个都位于中俄边境地区,密切的对俄交往和独特的地理区位有助于自贸区吸引更多中俄两国企业入驻。自贸区框架内建设的基础设施将为企业开展对外合作提供新的机遇,也将为发展中俄高科技、农业、物流、电商、金融、投资和贸易等领域合作注入新的动力。
地方合作路径的黑龙江建议
中俄友好、和平与发展委员会地方合作理事会是中俄友好、和平与发展委员会下设的16个理事会之一,作为中方主席单位,黑龙江省在视频会议上提出地方合作新路径建议。
用好“云上”交流渠道,建议理事会各成员单位政府间加强线上沟通协作,及时调整合作计划、交换合作信息,提前谋划疫情解封后的线下交流活动;加快跨境物流通道建设,建议双方积极推动黑河界河公路大桥、同江界河铁路大桥早日通车运营,加快边境口岸基础设施和配套园区建设,充分发挥中欧班列、中俄班列运输纽带作用及中俄航空物流通道作用,建立和完善海陆空三位一体的中俄跨境物流通道;深化科技创新领域合作,建议双方在2020~2021“中俄科技创新年”框架内,进一步加强农业、能源、交通、航空航天、先进制造、数字经济、医药健康、公共卫生等方面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科技创新合作与交流,不断深化科技成果转化合作,促进人才双向流动,鼓励高科技、互联网等领域创业投资;厚植人文领域合作,建议借助地方合作理事会平台,积极探讨在人文领域举办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线上交流活动,联手打造精品交流项目。(记者 曲静 王颖)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